2010 年 10 月 10 日下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接待了来自美国“士兵之心”组织的国际代表团,并举行了文学艺术交流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有董事会代表、外交与国际培训合作部代表、学校退伍军人协会代表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美国代表团由作家、诗人、心理学家爱德华·蒂克教授率领,成员包括19位曾在越南和伊拉克战场上作战的美国退伍军人、大学教授和学生。代表团成员和越南讲师的众多文学作品被朗读、分享和感悟。无论是越南人还是美国人创作的关于战争的诗歌,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共同点:战争看似已经结束,但战争的记忆仍然让那些亲历者忧虑、痛苦、折磨着他们的灵魂,战争是任何人都不愿经历的。退伍诗人还分享了充满对家庭、祖国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热爱的作品。同情、爱与治愈的氛围真正地弥漫开来,温暖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心。 “这是一次体现越南和美国之间和解与友爱精神的文化艺术‘和解’,”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阮氏明泰博士评论道。阮氏明泰副教授也是此次艺术合作与交流项目的“桥梁”。在交流会上,副校长阮文金博士表示:“这次交流和工作会议与以往来我校工作的国际代表团截然不同。双方从未有过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意义深远的交流与分享。”爱德华·蒂克副教授表示,他和代表团成员将竭尽全力,帮助建立和促进他任教的大学(包括美国肯特州立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与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之间的交流活动、培训合作以及文学艺术交流。我想介绍范廷兰大师(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学退伍军人协会成员)的一首诗和美国代表团一位成员的一首诗。
古老城堡土地的一寸
• 范廷兰
轻步轻语,让我的战友安息于草丛之下。广治的天空湛蓝,微风拂面,即便喧嚣震耳,也不要惊动树木。轻步轻语,古老的城池如此广阔,我的战友却如此紧密地躺在那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鲜活的生命。今天,我哽咽难言。你们长眠于何处?城东?城西?还是石汉江下?八十一日夜,天地弹雨交加,白沙被烧成焦黄,江水倾斜。点燃一炷香,默默哭泣!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花一分钟聆听你们的呼唤……我的朋友,你们长眠于何处?你们长眠于故土的田野,长眠于奔海江的战线上。枪在手,目光炯炯,将仇恨倾泻于敌人,然后安详地倒下。轻步轻语,让我的战友们安息于草下。广治的天空湛蓝微风,永远吟唱着不朽的歌谣!
携手治愈创伤
诗歌加布兹·乔法尼(一位代表团成员在欣赏越南儿童创作的和平画作时写道)
(译者:诗人、译者阮潘桂梅)去年秋天,我指导高中生们根据越南儿童的画作创作诗歌,以此回应他们眼中的真相。我们从网上找了一些画作,并在投影屏幕上观看孩子们的经历。我和学生们讨论了战争带来的强烈感受,以及越南儿童画作所展现的真相。我们一起睁开双眼,意识到我们都身处其中,战争灼伤了我们的儿子,活活烧死了我们的兄弟。我告诉学生们,要写下他们对画作中真相的感受,写下他们将要创造的未来,写下他们对明天的期许。我给他们朗读了来自那个未来的诗句,我正在描绘的诗句:人们与热爱和平的领导人手牵手,一台相机捕捉着他们的温柔;春天里,鸡蛋破壳而出。如今,秋去秋来,战争的印记依然在我们身上留下痕迹。我曾去过胡志明市的战争遗迹博物馆,我仍然能看到孩子们如何用他们的真诚回应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