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办了一场以“大学学习方法”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参与活动的嘉宾是来自不同院系的讲师,他们解答了学生们关于大学学习方法的疑问和担忧;同时,他们也分享了经验、技能和必要的学习方法,以帮助新生高效学习。节目的首批两位嘉宾分别是政治与学生事务系主任阮光柳博士和旅游研究学院副院长郑黎英硕士。
高中和大学学习方法的差异
针对高中和大学学习方法差异的问题,陈光辽博士引用了陈文耀教授的话:“大学是自学。” 阮光辽博士认为,自学意味着学生将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为自身的学习过程。教师的角色是为学生指明方向,并引导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高中不同,大学课堂上教师会清晰地列出教学内容,而高中课堂上教师只会讲解章节。因此,大学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并懂得如何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进行筛选和选择。所以,学生不必记下老师的所有观点才能获得高分。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例如:寻找阅读材料、去图书馆、认真听课等等。

阮光柳博士强调,没有适用于所有科学领域的通用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学院目前采用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选课时,必须了解自身的优势,熟悉课程结构,并合理分配时间。制定一份包含课堂学习和居家学习在内的全天时间表。重要的是,要努力遵循这份时间表。
讨论的好处
另一些观点则认为,学分制学习方法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讨论。那么,学生需要为讨论时间做哪些准备呢?针对这个问题,郑黎英老师分享道:你应该把学习看作是一条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伙伴。老师本身并不是一本“手册”,但通过老师,学生可以接触到专业的宝藏,包括文献和教材等。尤其重要的是,老师会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讨论环节,教师负责提出问题并示范如何探讨问题。学生需要大胆发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今大多数学生最大的局限在于:害怕发言,害怕犯错,因此他们比较内向。课堂讨论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学生有权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如何获取这些资源?
在当前一体化和发展的趋势下,学习资料的来源已不再是难题。然而,如今一些学生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参考资料、课程大纲等。对此,阮光柳博士分享道: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指导寻找资料和教材,老师会根据优先级为学生安排资料。最有效、最可靠的学习方法是认真听课,逐节逐课地学习,并掌握每一节课的内容。
节目第二部分的嘉宾是范国清硕士(政治学系)和林明珠硕士(人类学系)。
关于如何学习外语,有很多问题。
“向你身边的人学习,向老师学习,向朋友学习……随时随地学习。与其漫无目的地学习十个小时,不如高质量地学习一个小时。”— 理学硕士 林明珠
如何快速有效地学习一门外语是新生在新环境中学习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为新环境需要更高的外语能力。“这是很多学生的共同担忧,”林明洲硕士表示理解。这位24岁的讲师根据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分享了他的成功秘诀:
- 学习外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 学习外语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练习。
- 多做运动
学习外语是为了你的未来。范国成老师在分享学习外语的难点时说:学习外语需要坚持不懈,并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设定目标,保持热情和动力,认真倾听并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范国成老师还指出,学生需要从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经验、知识和软技能,以便在毕业后创造更多职业机会……可以说,嘉宾们关于大学学习方法的分享和建议,初步缓解了学生们的疑虑和担忧。特别是对于刚入学一个月、还在熟悉大学课堂的K55新生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