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学院:35年的建设与发展
行政
2011-11-02T09:32:32-04:00
2011-11-02T09:32:32-04:00
https://ussh.vnu.edu.vn/vi/news/tin-hoat-dong/khoa-triet-hoc-35-nam-xay-dung-va-phat-trien-7869.html
/主题/ussh_v2/images/no_image.gif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VNU
https://ussh.vnu.edu.vn/uploads/ussh/logo.png
文章介绍了哲学学院35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发展历程。
文章介绍了哲学学院35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建设发展历程。1975年南方彻底解放、全国走向社会主义后,为了满足政治理论研究和教学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1976年9月,越共中央书记处和高等学校部(现教育培训部)决定在河内理工大学(现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建立哲学系。哲学系从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基本任务:培养一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干部队伍;研究和发展越南哲学,服务于全国走向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革命事业。这不仅对于党的思想理论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我国最基础的理论科学之一——哲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全国教育系统除1975年以来一直发挥主导作用的党校系统之外,首次设立专门从事哲学、马列主义哲学的培养研究单位。在国际上,哲学是一门长期以研究和教学为重点的科学。一些历史悠久的著名大学都设有哲学系,并重视哲学专业的研究和培养。与世界相比,越南哲学还很年轻。然而,1976年在河内大学成立哲学系——一所全国享有盛誉、质量一流的基础科学研究型大学——为加速我国哲学研究、教育和培训的现代化进程迈出了第一步。此后,35年来,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哲学系逐渐成长和发展,为全国政治理论家、特别是马列主义哲学研究人员和教师的研究、教育和培训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的组织建设和师资队伍发展工作。这对于哲学系成立初期来说,是一项尤为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哲学系不像学院内的其他一些单位那样拥有一支由教授、教师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来为学院的早期发展做出贡献。该学院最初只有 3 名正式员工,其中包括 02 名教学人员和 01 名办公室人员。为克服初期师资力量不足的困难,哲学系主要依靠哲学研究所、党校等校外单位的科研、教学人员协助实施学院的培训工作。越共中央科教委员会任命时任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研究所(现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中心)所长的范如强教授兼任河内国立大学哲学系首任系主任。哲学学院始终铭记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开拓创新的先辈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是热心的教师和享有盛誉的杰出理论研究人员,例如:哲学学院首任院长范如强教授;已故Nguyen Quang Thong副教授、Nguyen Huu Vui教授博士; Bui Thanh Quat 副教授;阮志孝老师、已故阮廷春老师等以及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研究所多位教职员工。由于坚持克服培养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双重困难,通过留校任教、党校选拔、科研院所引进等途径,经过10年的发展,学院干部队伍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25人;该学院的组织结构包括4个专业系:辩证唯物主义系;历史唯物主义系;哲学史系和心理学系。学院的培训工作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但由于国家及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形势发生诸多波动:苏联和东欧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垮台(1991年);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革新事业才刚刚开始;我国的国际关系不断拓展;河内国立大学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 1995年,越南河内国立大学(VNU)成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USSH) 是 VNU 的成员学校。教育培训总体、特别是政治理论和哲学教育培训也发生了变化。这导致学院的组织结构和人员不断变化。有时增加到60人,有时减少到30人左右。 1988年,由于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并入哲学系,哲学系教职工增至60人。该学院的使命不仅是培养哲学人才,而且还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河内国家大学自然科学大学(KHTN)两所学校的教职员工教授两门综合学科: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由于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开设更多培训课程的要求,哲学学院创造了组建新院系的师资条件。 1994年,社会学系和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系从哲学学院分离出来,组成两个学院:社会学学院和心理学学院。 2002年,社会管理系继续从哲学系分离出来,成立管理科学系。 2008年,哲学学院还为当代宗教研究中心的成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当成立一个新单位时,学院的组织结构和员工数量就会发生改变。该部门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哲学学院在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不断遇到困难。但在党委、校董事会的紧密领导下,在正确认识干部工作地位的前提下,在哲学院全体干部、党员的共同奋斗下,在艰苦的情况下,仍然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巩固组织结构,发展哲学院师资队伍。学院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逐渐成熟。目前,该学院的组织结构包括:学院董事会,院长为 Nguyen Thuy Van 副教授,副院长为 2 名:Nguyen Anh Tuan 副教授和 Tran Thi Hanh 院长;这6个系分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系、哲学史系、科学社会主义系、逻辑学系、伦理学-美学系、宗教学系和办公室-文献组。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副教授6人,博士12人,硕士12人。其中在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2人,在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员7人。预计到2013年,哲学学院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职员工比例将达到90%以上。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来自河内及全国各地科研院所、党校、大学的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兼职讲师队伍。除行政和专业组织系统外,哲学学院还设有一个由28名党员组成的党支部、一个学院工会和一个学院教职工青年联盟。学院党组织、政府、群众组织始终协调配合,为完成学院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35年来,哲学系已打造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有责任心的科学家队伍,始终致力于哲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事业,坚定不移地承担起党、政府和人民赋予的培养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各级理论干部的重任。二是建设和发展学院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成果。在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满足教育培训需求的同时,哲学学院还重视建立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计划的科学性、现代化,并适合我国的实际要求。该学院最初仅提供本科水平的培训,现在提供硕士和博士水平的培训。学院由原来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两个专业,发展到现在拥有多个新专业。经过35年的不断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和障碍,哲学学院建立并实施了以下培养方案:在本科阶段,学院建立了标准的普通本科培养方案(标准-标准体系)和高质量的普通本科培养方案(标准-高质量)。在常规学士课程(标准和高质量)中,学院在第四年(课程的最后一年)进行专业培训。目前,该学院本科专业有6个: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此外,该学院还提供工作和学习培训。在目前的硕士培养层面,学院已开发并实施了3个培养项目,3个不同的专业代码:哲学硕士,主修哲学;哲学硕士,专业为科学社会主义;宗教研究哲学硕士 在目前的博士阶段,该学院已经开发并实施了 2 个具有不同专业代码的培训项目: 专门研究 CNDVBC 和 CNDVLS 的哲学博士;哲学博士,主修科学社会主义。学院近期将新建培养宗教学博士点、哲学史博士点两个专业。 35年来,学院的规模和培训结构得到了显著扩展。从第一期61名学生开始,至今哲学学院已完成32期全日制培训班,毕业生2110人;完成2期非全日制培训班,毕业生1026人。哲学院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325人(含普通班和精品班),非全日制学生132人。哲学学院还培养了351名硕士和46名博士。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210名,博士研究生46名。哲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和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从事政治理论学科的研究、教学工作,也有部分从事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工作。哲学学院的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充分利用在学院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发展国家的共同事业。哲学学院教职工的上述成就为培养越南知识分子,特别是国家基础理论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教材编写、讲座、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为提高培养质量,实施好培养计划,哲学学院经常重视教材和讲义的编写,推动学院师生的科研活动。学院成立初期,人员规模较小,教职工编写的教材、讲课数量和科研成果较少。在随后的几年里,学院的员工队伍不断壮大,每年出版和发表的教科书、讲座、参考书和科学文章的数量也在增加。 2006年至今,哲学学院贯彻落实学院和国立大学关于培养方式由学年制转为学分制的方针,已有9部教材和讲义被接收并投入教学。学院教职员工撰写和出版了50本专著和参考书(其中4本在德国出版);主持校级科研课题18项、国家级课题25项、重点课题01项、国家级课题01项;在专业期刊和科学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 350 篇科学文章。仅2010-2011学年就编写审定了5本教材,其中出版了3本。促进学生的科研活动。自2000年以来,我们每年都组织院级学生科学会议并参加学校级学生科学会议。学生科研项目多项获部、国家级、校级奖励。学生科研活动对创新学院和学校的学习方法、提高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国家一体化、开放化的趋势,学院的国际合作活动也不断加强和扩大。目前,哲学学院与20个国际合作伙伴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例如:帕绍大学、洪堡大学、阿亨传教研究所(德国)、富仁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开放社会研究所(台湾)、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的一些大学、国际哲学学会联合会(FISP)、德国学术交流基金会DAA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自2005年以来,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中国、美国、台湾、印度、韩国等地的数十名讲师来哲学学院讲学,并与教职员工、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就当代哲学问题进行学术交流。该学院的一些工作人员前往国外进行研究并与国外合作伙伴进行科学交流。哲学学院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得到肯定。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凭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哲学系于1997年荣获国家三等劳动奖章; 2001年,学院荣获国家二等劳动奖章。该学院有1名教职员工荣获人民教师称号,4名教职员工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多名教职员工荣获政府和教育培训部颁发的奖状。 35年来,哲学院是一个出色完成任务的单位,连续多年获得优秀先进劳动集体称号。经验教训和发展方向回顾35年的建设发展历程,哲学学院全体教职工和领导班子认真总结了学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为学院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出了几点经验教训:一是不断加强全院团结,其核心是建设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过硬的学院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落实好民主规定,协调好学院群团组织活动。二是把质量培养和科研工作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和基础理论研究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培训和科研质量,把培训和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以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为两翼,提升哲学学院在国内外的地位。三是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培养造就接班人、年轻干部、骨干队伍,把培养和发展领军人才作为提高国家基础理论研究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将提升学院师资队伍能力与扩大与国内外科研培训单位的合作结合起来,加强和提高学院的培训和科研能力。哲学学院全体教职工、学生对学院35年来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在总结经验教训和结合当前社会实践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学院未来几年的共同目标:发扬团结、民主、纪律、智慧的传统,提高学院各项活动的效率,在培养和科研质量上实现明显转变;出色地完成所承担的政治任务,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的政治立场、掌握现代哲学科学知识、理论思维能力、研究方法和教学方法、良好的社会工作能力、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哲学科研和教学人才;积极主动融入国际,满足国家建设事业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