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文学院举办了以“融入时代越南文学艺术的接受情况”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此次研讨会是纪念文学院传统55周年的活动之一。参加研讨会的有学校副校长武德业副教授、讲师以及校内外科学家。提交会议的56份报告集中讨论了融入时期越南文学艺术接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主要内容。武德义副教授在会议开幕致辞中强调:西方接受美学问题基于西方艺术经验、东方及我们祖先的文学观念、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接受民族和人类文学艺术遗产的方式以及国际一体化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教学活动,在语言学、符号学、话语分析、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直接相关的科学学科和领域的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是极具吸引力但又极其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得到彻底解决,达成共识,但也可能仍存在悬而未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和讨论。

在关于融入时期越南文学艺术接受情况的研讨会上,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系主任段德芳副教授表示,从文化角度接受文学是一种必要的接受方式,尤其是在当前时期。段德芳副教授认为,文化接受的本质是一个沟通过程。作者与接受者的沟通,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作者与读者、表达者与分享者、同情者的关系。从文化角度接受文学,并不是主张把作品的艺术世界理解为一个封闭的宇宙,而是要通过比较、对照、追溯作品产生时代的文化观念,去寻找作品中关于人、空间、时间等概念形态的根源。作者阮华(《人民报》文化艺术部部长)就视觉艺术作品认知中过去和现在存在的状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作者强调,大多数越南公众尚未适应西方起源的学校和现代艺术运动。人们几乎习惯且只用肖像画的“似与不似”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河内第一师范大学副教授黎辉北博士重点讨论了融入时期越南文学的现实问题,并提到了越南后现代文学。作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当今“物质至上”的语境下,精神价值被忽视,这从学校和现实生活中对文学的忽视就可以看出,后现代文学越来越难以接近生活。作者 Dang Anh Dao(文学系)分享了他的观点,强调“比较文学的应用是当前比较研究中不可避免且独特的方法”。比较文学不是艺术家的虚构,它依赖于专门的科学知识、研究材料的能力以及来源者和接受者的创造性个性。此外,大家还就从一般理论问题:接受现代文学概念和趋势需要系统性——副教授,阮文旦博士(文学研究所),接受外国文学的问题——副教授,阮长历博士(文学系)...到具体实践问题:在越南接受巴克廷的小说理论——讲师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Bui Viet Thang(文学系),20 世纪初至今越南小说理论的读者和接受问题 - Nguyen Ngoc Thien(Dien Dan Van Nghe 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