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科学研讨会

星期二 - 2016年12月20日 02:58
作为纪念全民抗日暨国防日7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2016年12月19日下午2点,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举办了一场以越南作家协会会员阮友达的史诗《一万天战争》为主题的科学讨论会。
Tọa đàm khoa học nhân 70 năm ngày toàn quốc kháng chiến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科学研讨会

E楼三楼礼堂设有近200个座位,语言系、文学系和越南学系的师生座无虚席。参加讨论的还有资深教师、资深历史教授武阳宁,学校校长范光明教授,以及文学系、语言系、历史系、哲学系的董事会代表、学校退伍军人协会代表,以及来自中央和河内市的多家报社和电台的代表。

讨论会伊始,范光明教授向史诗作者友达先生、全体教师、讨论嘉宾,尤其是学生听众表达了感谢。校长认为,他们发挥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他表示,类似形式的讨论将极大地有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学生——国家未来的主人翁——的理想,使他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民族的辉煌历史。

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范光明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关于史诗形成过程的自白——历史万日战争教师兼诗人友达坦言,他的灵感源自民族的英雄历史。他这一代人在两次战争中出生和成长,越南人民的损失、痛苦和不屈不挠的勇气激励着他创作。作为一名诗人,同时也是一名教师,他向一代又一代的父辈和兄弟表达了感激之情,他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为驱逐法国和美国两大帝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万日战争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为“秋日志”,第二章为“全民抗战日”,第三章为“永远的奠边府”,第四章为“当我们长大的时候”,第五章为“历史的对抗”,第六章为“母亲们”,第七章为“大学”,第八章为“村庄”,第九章为“最后的战役”,第十章为“国家变革”,第十一章为“挑战”,第十二章为“我们的一代”。

来自文学、历史和语言学系的学者们参与讨论,重点探讨了这首史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成功之处。历史学教授武阳宁表示,没有比用像友达史诗那样引人入胜、令人难忘的诗句来传达历史教训更好的方式了。讲师陈兴则从作者的画意诗的结构和写作风格入手,分析了这首史诗在形式上的成功之处。阮春华副教授秉持着同样的理念,将史诗中的意象体系作为悠久传统文化的象征。诗人希望通过这一象征体系,传达越南人民的胜利是民族文化战胜殖民文化和美国式实用主义文化的胜利。这正是友达画意诗的深度所在。范青雄副教授则谈到了英国的视觉诗歌,并肯定了这首史诗中的视觉诗歌万日战争友达的诗写得非常细腻,这也是作者非凡的成就。裴越胜老师强调,他喜欢友达诗歌亲切、低语、充满深情的风格。范光龙副教授并没有直接谈及史诗,而是通过与一些美国人进行外交访问时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讲述双方如何理解彼此的战争,展现了战争文学的贡献。一位代表学生发言的年轻人,在校学生除了感受到史诗的感染力外,还通过友达老师的诗歌表达了当代人对民族英雄历史的感悟。

裴越胜老师点评阮友达博士的诗

政治与学生工作部部长、退伍军人阮光留博士强调,尽管他对这首史诗了解不多,但阅读并聆听讨论会上的意见后,他深刻理解了作者的内心和才华。作为政治工作与学生工作部负责人以及本次讨论会的直接组织者,他再次强调,这对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

阮光留博士点评史诗《万日战争》

与会代表与阮友达博士合影留念

作者:陈兴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