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个人资料

陈汝清教授

电子邮件 thintnkv236@gmail.com
位置 高级讲师
单元 文学学院

简介/技能

一、一般信息

  • 出生年份:1951年。
  • 电子邮件:thintnkv236@gmail.com
  • 工作单位:文学院。
  • 学术职称:教授 任职年份:2016年。
  • 学位:博士学位 获得年份:1989年。
  • 训练过程:

1970年至1974年:河内理工大学语言学院学生。

1986年至1989年,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生。

  • 外语水平:

俄语、英语:口语、阅读、写作。

汉语:阅读、写作。

  • 主要研究方向:越南中世纪文学、理论和历史问题;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方法;文化理论。

二、科学著作

  1. 文学词典,2卷(合著),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2. 论越南古代文学中的个人(合著),教育出版社,1997,2010。
  3. Нгуен Зу и конфуцианская концепция личности(阮杜与儒家人格观),科学出版社,Nauka,M.,1989 年,109 页。
  4. 阮功周——关于作者及其作品(招聘与引进),教育出版社,2003年。
  5. 《乔传》(研究、注释、评论)(合写)教育出版社,2007。
  6. 文化视角下的越南中世纪文学,教育出版社,2003,2008,2009。
  7. 河内升龙文学艺术作品集(主编),河内出版社,2010年。
  8. 10世纪至19世纪末的越南文学,教育出版社,2012,ISBN 978-604-0-00727-8。

翻译

  1. EM梅列廷斯基,神话诗学,Tran Nho Thin、Song Moc 译自俄文原文,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2004 年,566 页。 (E.M. Мелетинский Поэтика миф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РАН,莫斯科,1969 年)。
  2. 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史,导论,2卷,多人翻译,由Tran Nho Thin和Tran Hinh编辑,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2007年(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电影史:导论,麦格劳-希尔公司(美国,2003 年)。
  3. 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教育出版社,2008,Do Thu Ha、Nguyen Lien、Nguyen Kim Loan、Ngo Tu Lap、Tran Nho Thin、Tran Hai Yen 译,(电影艺术导论7麦格劳-希尔公司编辑,美国,2004 年。

文章

  1. “民族文化意识是民族独立意识的组成部分”,文学杂志,第 1/1980 期,第 97-105 页。
  2. “关于黎贵惇和潘辉珠文献分类的一些问题”,文学杂志,第 4/1981 期,第 14-23 页。
  3. 借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的学术Nom故事情节的现象”,文学杂志,第 1/1983 期,第 100-113 页。
  4. “研究《传侨》的论点,思考这部作品是否具有现实主义色彩”,文学杂志,第 6/1983 号,第 21-36 页。
  5. “学习儒家文学反映现实的原则(通过描写自然的诗歌和文学)”,文学杂志,1986年第5期,第146-154页。
  6. “自然——表达古代诗人审美理想的特殊艺术媒介”,科学杂志,河内理工大学,第1/1986号,第2/1990号。
  7. “重新审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科学杂志,河内理工大学,第 2/1990 期,第 7-11 页。
  8. 《古代诗歌与作者自我的表达》文学杂志,第 6/1993 期,第 33-36 页。
  9. 《儒家古代文学中的自我与现实的关系》,文学杂志,第 2/1994 期,第 32-37 页。
  10. “儒家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程式与创造性”,文学杂志,第 11/1999 期,第 55-64 页。
  11. “从旧诗看新诗:现代和中世纪诗歌的类型学问题”,文学杂志,第 1/2000 期,第 37-46 页。
  12. 中世纪文化类型学视角下的“平五大高”文学杂志,2000 年第 5 期,第 44-52 页。
  13. 《越南中世纪文学的二元世界模型与研究方法问题(以《乔传》为考察对象)》,《文学杂志》,2000年第12期,第53-61页。
  14. “越南儒学者作为文化人物的精神悲剧”,文学杂志,第 7/2001 期,第 49-59 页。
  15. “Nam Phong 杂志的东方研究问题、越南东方研究-第一届全国会议论文集,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 “从文化角度研究和教授中世纪文学(通过对《翘传》的研究历史)”,文学杂志,第2/2002号,43-50。
  17. “越南文学历史进程的系统性”,文学杂志,第 7/2002 期,第 58-67 页。
  18. “尝试勾勒越南中世纪文学的进程(从中世纪作家的角度)”,文学杂志,第 5/2003 期,第 32-40 页。
  19. “人才——阮攸时代的文化问题”,文学杂志,第 7/2003 期,第 42-54 页。
  20. 《阮攸在《翘传》中的社会感受》文学研究杂志,第 5/2004 号,第 25-40 页和第 6/2004 号,第 17-40 页。
  21. 《当代社会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对象》文学研究杂志,第 7/2004 期,第 110-115 页。
  22. “关于国际理论家对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反应的初步信息”,杂志文学研究,第 1/2005 期,第 42-54 页。
  23. “如何在二十世纪理论的背景下解读神话”,文化艺术杂志,第 6/2005 期,第 106-112 页。
  24. “撰写越南文化史:理论必须先行一步”民俗文化杂志,第5/2005号,第7-13页。
  25. “阮攸案例:中世纪文学从民主到人文主义”文学研究杂志,第 12/2005 号,第 36-44 页。
  26. “史诗般的‘Kranang 抢劫了 BingKong’(姆农族)”,民间光源杂志,第 3/2005 期,第 19-30 页。
  27. 《乔传》性质的历史评价》文化艺术杂志,第 11/2005 期,第 33-37 页。
  28. 阮攸案例:中世纪文学从民主到人文主义文学研究杂志,第 12/2005 期,第 36-44 页。
  29. “从文学研究者的角度,我提出一个越南文化研究的方向”,《民俗杂志》,第6/2006期,第11-18页
  30. 《中世纪越南短篇小说诗学》文学研究杂志,第9/2006号,第65-82页和第10/2006号,第164-184页。
  31. “18-19世纪初越南文学的主观主义倾向和《新文学》一书的影响痕迹”,《文学研究杂志》,第 1/2007 期,第 78-104 页。
  32. “通过一些文学作品(1858年以前)了解海洋在18世纪和18世纪上半叶对越南社会和人民的作用”,民间光源杂志,第 3/2007 期,第 18-23 页。
  33. 《1884年有效航行与曹伯驹的思想》文学研究杂志,第11/2008号,第3-16页。
  34. 进一步加强文学研究的国际对话精神文学研究杂志,第 1/2009 期,第 35-41 页。
  35. 阮功周人格——从本体论角度看”,文学研究杂志,第 3/2009 期,第 14-27 页。
  36. 《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比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学研究杂志》,第 1/2010 期,第 3-29 页。
  37. “从越南文学实践出发,为儒家思想与女性主义问题的国际讨论增添方法论的声音”,《哲学杂志》,第2/2010期,第15-23页。
  38. 《天演论》——19世纪末期《天演论》的汉译本——对20世纪初越南儒家文学的影响(20世纪初东西方文化接触的一些理论问题)”,《文学研究杂志》,第8/2010期,第30-41页。
  39. “升龙的宫廷文学和城市文学”,文学研究杂志,第 10/2010 期,第 55-70 页。
  40. “浪漫主义诗人读东方传统文学:春晓与旧梦”,文学研究杂志,第 6/2012 期,第 41-50 页。
  41. “从吉尔特·霍夫斯泰德的视角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方面”,《民俗杂志》,第 6/2014 期,第 26-34 页。
  42. “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对话与越南接受西方文学理论的问题”,《文学研究杂志》,第10/2014号,第43-56页。
  43. “创意文化产业”,民俗杂志,2015年第2期,第22-34页。
  44.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文化研究杂志,2015年第2期,第37-46页。
  45. “陈廷友教授与文学研究中的文化方法”,文学研究杂志,第 5/2015 期,第 3-15 页。
  46. 《从两个世纪的接受史看《翘传》的几个问题》,《文学研究杂志》,第 8/2015 期,第 12-28 页。
  47. 《乔的故事与东方文化》、文艺批评理论杂志 技术,中央文艺理论研究会,第37期,2015年9月,第28-32页。
  48. “儒家读者眼中的《乔传》”、文艺批评理论杂志,中央文艺理论研究会,第41期,2016年1月,第10-16页。
  49. 《现代文学理论在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越南文学艺术论坛,第257期,2016年6月。
  50. “东西方文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通过模仿——模仿西方的范畴来考察)、文艺批评理论杂志》,中央文艺理论工作会议,2016年10月。
  51. “男性诗人虚构女性的声音”(文化诗学与阮平的诗《春雨》),西贡大学科学期刊,第21(46),2016年10月。
  52. 《越南爱情诗中男人和女人的象征——概述》《文艺评论杂志》》,第55期,2017年3月。

一些文章发表在其他选集

  1. 从儒家文学写实主义的变迁到阮匡诗歌的田园生活图景”,打印诗人阮奎——生活与诗歌,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2. 陈廷友教授的一些文学研究观点》一书(多位作者)文学史、新概念、新方法,社会科学信息出版社,河内,2001 年,第 41-56 页。
  3. “阮公筹与我们的时代”打印阮功周,关于作者及其作品,2003年。
  4.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对越南文学的影响(嘉义的《归新论》与10至15世纪的越南文学)”一书中研究和教学文献中的问题,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学院,河内,越南国家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253-267 页。
  5. 《乔传中的社会》印在书籍上阮春林(部分作者)21世纪的《翘传》研究,教育出版社,2009,第423-462页。
  6. 《乔传的性格及其文化人类学研究问题》,载于书中阮春林(部分作者),21世纪的《乔传》研究,教育出版社,2009,第463-561页。
  7. 《乔传:从19世纪到21世纪的旅程》,载于书中阮春林(部分作者),21世纪的《乔传》研究,教育出版社,2009,第562-593页。

三、各级科技课题

  1. 《翘传》中关于中世纪文化和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主持人)研究课题CB.03.28,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大学级课题。
  2. 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研究比较: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主席),代码 QG 05.37,河内国立大学级别课题。
  3. 发展文化、建设越南人民(主持人)项目代码QGTĐ 14.01,河内国家大学级项目。
  4. 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主持人)代码 VIII.3-2012.13,Nafosted 项目。
  5. 20世纪初至今越南文学艺术理论(加入)国家队.2014-G/03,中央文艺理论研究会科研课题。

四、奖项、奖学金

  1. 该项目荣获2008年VNU杰出科学工作奖从文化角度看越南中世纪文学。
  2. 本书荣获2012年越南出版协会优秀图书铜奖10 世纪至 19 世纪末的越南文学。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