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当人工智能越来越擅长内容创作时,新闻业将走向何方?

2025年4月8日,星期二,23:03
在题为“谁是记者?当人工智能越来越擅长内容创作时,新闻业将走向何方?”的研讨会上,与会者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爆炸式发展给新闻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次研讨会于4月8日上午在越南国家大学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VNU-USSH)举行,吸引了300多位专家、记者、研究人员、讲师和学生参加。本次活动由新闻与传播培训学院、数字咖啡馆俱乐部(CFS)、政策研究与媒体发展研究所(IPS)和《越南时报》杂志联合举办。


本次讨论会的主讲人是英国伯恩茅斯大学科学、健康和数据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正教授阮德安教授。

新闻业与人工智能:争论的背后

阮德安教授指出,人工智能(AI)正在新闻行业中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世界许多主要新闻机构已将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于新闻制作流程。美联社报道称,人工智能的使用帮助记者节省了高达20%的时间,使他们从诸如财经报道等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还提高了新闻的准确性。彭博社透露,他们三分之一的文章是由名为“赛博格”(Cyborg)的机器人撰写和发布的。

利用动态数据源自动生成新闻报道不仅能节省记者的时间,还能为小型细分市场提供文章创作渠道。人工智能能够分析复杂的数据源,帮助记者挖掘他们自身难以深入挖掘的信息。此外,在Full Fact、BBC Verify和Snopes等机构的支持下,人工智能在检测和预防虚假新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toadam 41 znews

小组讨论“谁是记者?当人工智能越来越擅长创作内容时,新闻业将走向何方?”

然而,阮德安教授强调,尽管整个社会对人工智能感到“兴奋”,但这项技术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在新闻行业中的作用。

阮德安教授指出,目前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报道也存在“问题”。他评论道:“我们只关注人工智能的益处,制造热潮,却忽略了它的负面影响。这会对社会接受技术的方式产生负面影响。”

toadam 31 znews

阮德安教授认为,目前媒体对人工智能的报道方式存在夸大其词、制造热潮的现象,只关注其益处,而忽略了这项技术的负面影响。

这位教授提到了莫拉维克悖论,该悖论指出,诸如高阶推理、下棋或选股等有意识的任务相对容易编程实现。相反,诸如行走、跑步、观察和识别物体等无意识的任务则非常难以编程实现。这表明,尽管人工智能可以以惊人的速度处理大量数据,但它缺乏讲述细致入微的故事所需的语境思维和情商。

阮德安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无法亲临事故现场、法庭或董事会会议。它无法感受家属的痛苦,也无法通过眼神洞察真相。人工智能所能做的,只是让记者“解放”出来,从事更多这类工作。

人工智能虽然优势众多,但也存在风险。它可能会强化现有的社会偏见,容易产生幻觉,并提供误导性信息。因此,在新闻领域使用人工智能必须谨慎。

这位教授建议记者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态度看待这项技术。为了有效利用人工智能,记者需要接受相关的专业培训,同时恪守职业道德,对社会负责。不应将人工智能“神圣化”,而应加强人工监督,并确保用户知情权。

记者需要将人工智能视为一种工具。

在小组讨论环节,发言者们继续讨论和解释了人工智能的极端情况。

toadam 45 znews

论坛的讨论环节有 4 位发言人(从右至左):新闻与传播培训学院 (IJT) 院长潘文坚博士;政策研究与媒体发展学院院长阮光东博士;数字媒体协会副主席阮德安教授和记者黎寿平。

阮光东博士指出:“越南媒体目前缺乏两样东西。第一是缺乏读者数据,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读者是谁。第二是对读者缺乏了解。”

政策研究与媒体发展研究所所长进一步分析道:“去年,我们对越南170家新闻编辑室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使用哪些技术来了解读者。结果显示,约85%的新闻编辑室负责人已经开始使用谷歌分析等技术来收集读者信息。然而,只有约34%的记者团队使用这项技术。”

这一差距反映出新闻编辑室各层级在技术采用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这表明尽管领导层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但技术的实施和实际应用仍然具有挑战性。

阮德安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新闻界乃至越南新闻界面临的“新闻经济困境”在于读者流失。我们失去读者并非技术问题,技术只是加剧了这一问题。

人与人工智能关系危机也是本次大会的热门话题。潘文坚博士指出,许多人坚持认为人工智能必须取代人类,反之亦然,但现实表明,两者可以并行存在。

潘文坚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我们身上的人性特质。”他强调,情感、创造力和深刻理解社会的能力都是人工智能尚未企及的。

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补充道:“记者必须找到人工智能无法取代他们的其他工作,否则如果我们原地踏步,肯定会被取代。”

toadam 6 znews (1)

潘文坚博士指出,如果记者们停滞不前,他们就会被取代。

研讨会上,许多问题也得到了解答,让大家有机会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中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发言者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在情感、创造力和深刻理解社会等重要方面取代人类。相反,人工智能应该被视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记者提高工作效率和内容质量。
 

toadam 111 znews

专家和演讲嘉宾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讲师和学生合影留念。

>>>>>>> 关于此次事件的媒体报道:

-《记者与公众舆论报》
-《越时报》杂志
-应用电子杂志
-越南法律报商人专页

作者:文章:Phuong Anh / 照片:Viet Ha - Hoang Giang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