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历来以其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闻名于世,并因其史无前例的壮举而载入世界史册。越南人民摆脱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北方封建统治,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在大越文明时期,越南人民稳步崛起,并在13世纪取得了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具侵略性的蒙古-阮氏帝国的三次伟大胜利,证明了该文明的综合实力。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独立历程中,越南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例如白藤、芝陵、栋多等英雄之地。然而,在近代,这个一向为昔日英雄事迹感到自豪的国家,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无法适应时代的变迁,自19世纪下半叶阮朝统治时期起,越南逐渐陷入落后状态,国力衰弱,民心涣散。1885年首都顺化陷落后,尽管干王运动短暂地持续了一段时间,但国家主权实际上落入了法国殖民者的手中。可以说,越南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漫长而艰辛的斗争就此开始。这场斗争持续了90年之久,直到1975年才最终结束。
猫年春天的伟大胜利堪称奇迹,是越南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巅峰荣耀。这场胜利的价值无与伦比,但付出的代价也同样无法估量。两场战争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国家满目疮痍,漫长而残酷的战争带来的种种后果,在战火平息后,成为难以逾越的沉重负担。更遑论战争带来的无形却真实的困境:一个国家分裂成两个政权,而很大一部分人曾与侵略军合作。和解与和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四分五裂、几乎每个国家都深陷国际冲突的动荡局势下……这场伟大胜利是越南人民不屈不挠传统的巅峰之作,它向全世界,特别是那些觊觎霸权的国家,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越南是一个不可征服的民族。辉煌的胜利成为塑造国家今日地位的重要价值之一。
胡志明战役的伟大意义远不止于一场辉煌的军事胜利。它的历史地位更加深远,因为全国上下共同的神圣愿望——民族统一——得以实现。
特殊的地理战略位置使越南始终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历代越南人民不得不与强大而残暴的侵略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南北狭长的地形也使越南极易被意图分裂的势力所利用。在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以滨海河为临时边界之前,南北两部分地区在郑阮氏战争期间已经分离了数个世纪。人们曾认为,北纬17度线将不再是分界线,国家将在日内瓦协议的精神指导下通过大选实现统一,但这种情况并未发生。由于大国一直在盘算着越南的长期分裂,局势变得极其危险和严峻。
1975年4月30日之后,全国上下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愿望。岁月流逝,但我国人民抗美解放战争的胜利,将永远载入国家史册,成为最辉煌的篇章之一,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人类智慧彻底胜利的闪亮象征,是20世纪的伟大壮举,是具有重大国际意义和深刻时代精神的事件,载入世界史册。这一天,也是数千万家庭团聚的日子。国家的统一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精神胜利,也为国家下一步的强劲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源于四月底那段历史性的日子。
在庆祝这一历史性节日五十周年之际,越南国家大学也为其对全国人民共同事业所作出的宝贵贡献感到无比自豪。这里始终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注。早在越南独立之初,1945年11月15日,在巴亭广场临时政府成立仪式仅两个多月后,胡志明主席就亲自主持了越南国家大学首届学生的开学典礼。这所多学科、多领域的大学是在越南民主共和国时期重组的。秉承这一传统,作为越南高等教育的领军者,河内国家大学不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察,他们鼓励学校发展,委派重要任务,并为完成任务创造有利条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曾荣幸地接待过胡志明主席。陪同胡志明主席出访的还有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1957 年)、印度总统普拉沙特(1959 年)和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1959 年)等国家元首。
河内国家大学肩负着培养人才和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使命,这是国家科学发展的基石。总理范文同亲自委派河内国家大学培养人才,建立专业体系,为未来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科学家。数学专业楼成立于1965年,正值抗美战争时期,旨在拯救祖国。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奉行选拔和培养优秀学生和优秀科学家的政策,为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事业储备人才。
越南国家大学各单位师生的贡献不仅限于专业和学术领域,更体现在他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的战场上。在残酷的战争年代,师生们不仅努力学习,更奔赴前线,直接参与战斗。在抗击美国侵略、拯救祖国的岁月里,仅河内国家大学就有1333名师生放下书本,奔赴战场。他们英勇奋战,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人像英雄一样倒在了战壕里。全国人民都熟知诗人黎英春(原名黎丽贤)的名字,他是来自槟椥起义之乡的诗人,曾是历史系的学生,后来又在那里担任讲师。他24岁时自愿赴南方参战,28岁时英勇牺牲。他被追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其不朽作品,如《越南的姿态》,荣获国家文学艺术奖。河内、胡志明市和广平省的街道均以他的名字命名。
与卡丽贤同龄的还有朱锦峰(陈天)。他从河内科技大学文学院毕业后,本应留在学校接受讲师培训,但他决心返回南方参战,最终在家乡英勇牺牲。他的恩师何明德教授深受这位广南学生的英勇事迹所感动,说道:“时间不会悄然流逝,它会记录英雄事迹,朱锦峰就是这样一位英雄,他是河内科技大学的骄傲。”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里,朱锦峰依然笔耕不辍,为世人留下了杰出的诗歌和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后来被汇编成近千页的《战时日记》。他的作品荣获国家文学艺术奖,他本人也被追授“人民武装力量英雄”称号。
在为解放南方、统一国家而牺牲的学生中,有一位光辉的榜样。他就是人民武装力量的英雄烈士黄金交。这位来自海防的青年是河内科技大学物理系六年级(1961-1965)的学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国防部后勤总局技术研究部工作。由于他早年展现出的卓越才能,他被派往苏联深造。然而,当时战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数百万吨炸弹和弹药,包括磁性炸弹和地雷,被投掷到战场上,导致交通运输中断,严重影响了抗战。
面对这样的局面,黄金桥的研究课题是利用电场摧毁磁性炸弹。在物资匮乏的战乱年代,他直奔美军战火最为猛烈的第四战区前线,与几位队友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成功开展了相关实验……为了将研究成果付诸实践,他数百次直面死亡,亲手摧毁了72枚定时炸弹,其中包括40枚磁性炸弹。然而,1968年底,年仅27岁的黄金桥英勇牺牲,留下了许多未竟的研究计划和梦想……
黄金桥的“破除磁性地雷和磁性炸弹,保障交通 1967 - 1972”项目荣获胡志明科学技术奖第一期(1996 年)。
伴随着那些年的战斗,无数的兄弟姐妹将永远留在战场上。学校和朋友们至今仍会提起阮仲定、吴文秀、范玉俊、阮文泽……这些名字。每个人性格各异,但所有参战的学生都拥有相似的乐观和浪漫情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阮文泽在1971年写给爱人的信中说,他会在1975年4月30日(?)回答女友提出的“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这真是个奇迹!
你们是学校的优秀学生,没能与亲朋好友团聚,却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牺牲。在祖国,你们年仅二十岁,却已永垂不朽。在母校,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挚爱的河内国立大学的光荣传统中。
南方全面解放后,工作量如山般堆积如山,难以想象。其中一项便是接管并重组南方各大学。应高等院校和职业中等教育部的请求,河内大学组建代表团,为两所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后重组为胡志明市大学)的师生举办培训课程。经过多轮努力,河内大学最终派出112名人员支援南方各大学,其中包括12名领导和100名讲师(其中31人拥有副博士学位)。
西贡的两所大型大学——文学院和理学院的学生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两位来自北方的教师,他们前来执掌学校的重任。这两位教师都来自河内理学院。其中一位是来自湄公河三角洲的李华副教授,他曾任河内理学院副院长,后成为胡志明市理学院的首任校长。李华副教授曾在抗法战争中负伤,之后在物理学领域接受训练并取得卓越成就。另一位是潘友达教授,他曾任河内理学院历史系主任,被委以重任担任文学院执行委员会主席。除了这两位教师之外,学校还有许多其他干部被派往南方参与管理工作,例如阮国禄副教授担任顺化理学院副校长,阮嘉富副教授担任大叻大学历史系主任……
武明江是普通科学大学历史系四年级学生,1972 年 1 月 10 日,战争进入最激烈的时期,他应征入伍。
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每当我们庆祝伟大的胜利日,这个举国欢庆的节日,欢庆国家统一的里程碑时刻时,每一位越南人心中都充满着神圣的情感,既有自豪,也有对为国捐躯烈士的深深感激。在共同的胜利中,越南民族联盟做出了令人骄傲的贡献。全国人民正面临着崛起的新时代机遇,英雄的历史将成为我们登上辉煌舞台的坚实基础,实现几代人的愿望和胡志明主席的遗愿:越南必须崛起,与五大洲强国并肩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