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的科学活动有助于加强越中关系由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以政治学院为主)与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配合举办的“胡志明——为了和平、友谊与发展的世界”国际科学会议是庆祝越中建交75周年的一次有意义的学术活动。
会议受到了来自国内外众多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机构科学家的关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会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镇教授和原中央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社会科学人文大学首任校长、学校科学与培训委员会主席冯友富教授。
副教授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赖国庆强调,胡志明主席留下的宝贵遗产巨大且具有深远的价值,需要继续受到尊重、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副教授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赖国庆表示,胡志明主席是越南革命的天才领袖,同时也是毛泽东主席等20世纪世界许多革命领袖的亲密战友。胡志明主席在其革命生涯中,在理论上建立了全面、深刻的思想体系,在实践上不仅为越南人民的解放和发展事业,而且为世界的和平、友谊与发展而不懈奋斗。
副教授赖国庆强调,胡志明主席留下的宝贵遗产巨大而深远,值得继续尊重、学习和在实践中运用,特别是在人类“和平、友谊与发展”的伟大目标仍然受到霸权野心和世界多地发生局部战争冲突的严重挑战的背景下。
题为“胡志明——为了和平、友谊与发展的世界”的国际科学会议由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参加,其目的是为肯定和阐明胡志明生活、事业和思想中的伟大价值观作出贡献,并在共同努力中弘扬这些价值观,为建设一个和平、友谊与发展的世界作出贡献;为促进越中两国学术交流与友好合作关系,构建“越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政治科学学院院长、副教授阮文昭博士发表了会议开幕报告。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政治学院院长、副教授阮文昭博士在开幕式上强调,此次会议在胡志明主席抵达中国广州100周年(1924年11月11日至2024年11月11日)之际召开,具有特殊意义。这被认为是胡志明革命生涯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里程碑,因为在广州,胡志明不仅拓展了国际视野,还结识了革命前辈,为越南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得益于此,胡志明思想不断传播,并激励了从亚洲到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世界各地的许多民族解放运动。
深刻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内容,肯定了胡志明思想的价值。研讨会共安排2个主要工作会议,深入探讨胡志明关于人类和国际团结的思想;胡志明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在融入国际社会背景下的运用。
本次大会共收到国内外科学家和研究专家投稿的90多篇论文,具有深远的科学价值和实践价值。演讲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例如:胡志明——和平文化的象征;胡志明关于世界和平、友谊与发展的思想的鲜明特点;胡志明的和平外交与各国人民友谊思想;胡志明——国际团结战略的制定者和越南共产党国际关系的建设者;胡志明和平思想的永恒价值;胡志明关于国际团结以解决当今越南外交面临的一些挑战的思想;胡志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越南共产党的实践;胡志明解放哲学与佛教解放哲学——比较法;符合胡志明思想的宗教团结;将胡志明和平思想应用于预防和解决当前冲突等。
这些丰富的议题不仅体现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也再次肯定了胡志明思想对于解决当前全球问题的当代价值。为了使胡志明主席关于和平、友谊与发展的思想得以传承,会议组委会希望国内外学者除了研究和弘扬胡志明思想价值外,还应着力探讨和阐明胡志明思想在当前新时期的价值、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运用胡志明思想为世界面临的挑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黄贞教授——原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坐在中间)
黄贞教授分享了对胡志明主席在中国革命活动的研究和评价成果,强调:“我认为,胡志明主席在中国革命活动期间,在理论、新闻、文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丰富了胡志明主席的思想宝库,确立了他作为‘文化名人’的历史地位。” 黄贞教授怀着对胡志明主席贡献的深切缅怀和肯定,强调胡志明主席是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大会决议将胡志明主席尊为‘民族解放英雄和杰出的文化人物’。
前中央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冯友富教授在会上讲话。
冯友富教授在回忆胡志明理论体系的成就时感慨万千。 “胡志明主席的和平思想是深刻的思想,特别是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冯友富教授肯定地说:“胡志明是一位为真正和平而战的战士。”胡志明关于和平、友谊与发展的世界的思想价值观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具有价值并将永远为越南人民和人类所珍视的伟大思想。
副教授Bui Dinh Phong - 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
副教授裴廷峰(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院长)在题为《胡志明关于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的思想》的演讲中强调,胡志明从民族起源、走出去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中,深刻科学地洞察了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的关系。他说,要弘扬爱国主义、团结精神、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自力更生、自信自立、民族自豪感,团结殖民地国家人民、世界革命进步力量,为和平、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而同共同的敌人作斗争。
在这个结合中,要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助人就是助己,寻求国际支持和援助,同一切民主国家交朋友,扩大国际友好合作。副教授裴廷锋强调:“在当今动荡的世界,胡志明关于民族力量与时代力量相结合的思想依然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
TS。韦乐春(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越南研究所研究员)
TS。魏乐春(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越南研究所研究员)在题为《胡志明国际团结思想及其对中越关系的启示》的论文中评价胡志明是越南革命杰出的思想指导者和实践领导者。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运用于越南革命实践,认为越南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坚持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国际主义原则,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扩张,促进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团结友谊,促进全世界一切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国际联盟。胡志明坚定地秉持国际主义思想,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胡志明主义。
TS。魏乐春强调,胡志明关于国际团结的思想和习近平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主义的创新发展。越中两党构建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有着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共同思想基础和价值观,以及从各自实践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两党友谊与密切合作的延续和深化,必然使新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上升到新的历史坐标。
TS。第二师范大学的范氏水文发表了题为“胡志明解放哲学与佛教解放哲学——比较法”的论文。
阮文昭副教授和李越光副教授主持讨论环节2
此次会议有来自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多位学者参加,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平台,更是社会人文大学政治学院与中国广西社会科学院未来诸多合作机会的开始。这也是胡志明主席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缔造的越中团结、合作与友谊传统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