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会议的有社会科学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宁平省文化体育部副部长丁氏美杏女士、宁平省旅游部副部长阮高新先生、文化体育旅游部文化遗产司黎国武先生、越南考古协会主席童忠信副教授、越南历史科学协会副主席阮光玉教授、宁平省历史科学协会主席张廷祥先生以及来自考古研究所、国家历史博物馆、社会科学人文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众多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
代表们参观了发掘坑,听取了发掘队代表介绍发掘过程、发掘方法以及本次发掘的目的。科学家们就此次发掘的地层特征以及发现的珍贵文物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经过4月22日至6月24日两个月的发掘,发掘队基本完成了现场的发掘和处理工作。
发掘现场报告
科学家在考古现场讨论
位于宁平省安模县安城乡白莲村的曼北考古遗址于1998年被发现,1999年首次发掘,随后在2001年、2004-2005年、2005年、2007年多次由考古研究所的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专家的参与下进行发掘。这些发掘确定曼北遗址是了解越南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其中有105座墓葬,107名陪葬者和丰富而独特的遗物系统。
基于此,2025年对196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发掘,旨在确定居住区性质以及居住区与墓葬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多维地层记录方法(剖面图和平面图),揭示并保存了文化层,为跨学科研究和保护工作建立了数据库,以提升遗产价值,符合宁平省人民委员会于2023年提出的“保护和提升曼北考古遗址和博八陶艺(安莫县安城乡)价值”项目的要求。
2025年发掘的坑体文化层厚1.7-1.9米,由三个文化层组成,分为两个连续的发展阶段。在该文化层中,发现了两座带有遗骸的墓葬,其中一座疑似为儿童墓,但无遗骸。此外,还发现了重要的遗迹,例如:厨房遗迹及大量厨余垃圾堆积、黑土坑和柱坑。各阶段的居住遗迹在整个坑体中分布不均匀,北部区域较为集中,密度高于南部区域。
Man Bac石斧
曼北石雕
银人石珠宝
曼巴克人以软体动物的贝壳作为生产工具。
曼巴克人使用动物骨头作为矛头来捕鱼。
关于动物和软体动物遗骸,初步分析鉴定出12种属于双壳类和腹足类的软体动物。其他一些物种仍在研究和鉴定中。脊椎动物骨骼主要以鱼骨为主,包括鲸鱼和鳐鱼等大型鱼类,以及猪、鹿、猴子、爬行动物等陆生动物的骨骼。这体现了曼北居民对各种自然资源的适应和利用。
与会代表
出土文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包括石器、陶器、骨器、贝壳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可能是牙垢碎片的残片;扇贝壳制成的文物,可能是一种“比奇”;以及丰富的工具、武器、贝壳首饰、骨器和带有精美装饰图案的陶瓷制品。
通过发掘成果,可以看出,曼北遗址为居住-墓葬遗址,经历了早-晚两个发展阶段。其相对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3500-4000年。其出土文物种类繁多,反映了当时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适应自然开发的过程以及多维度的文化关系。
会议听取了与会代表和科学家的意见和讨论,大家对曼北遗址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保护、研究和弘扬曼北遗址价值的建议和方案。
Tong Trung Tin 副教授 - 越南考古协会主席
阮光玉教授-越南历史科学协会副主席
宁平省旅游厅副厅长阮高坦先生发言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发表演讲
文化体育部副部长丁氏美杏女士发言
会上,宁平省文化体育厅与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向白莲村群众赠送了价值800万越南盾的乡村活动移动扩音器,并向白莲村奖学基金捐赠了500万越南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