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西方自由民主模式?它是否是世界上所有政治制度都必须效仿的规范模式?
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末东欧社会主义体制崩溃以来,人类一直在强烈思考的一个问题,当时许多人认为“两极秩序”已经变成了“单极秩序”,但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研究员范光明教授就此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他欣然接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报》(ANTG GT-CT)“对话与反思”专栏的邀请,从多个不同视角与读者分享他的研究成果。
-记者潘当: 教授,在讨论西方自由民主模式的特点之前,必须要说一下它“崛起”的时间。我的看法是,它“崛起”的时候,正值东欧社会主义体制崩溃的时候,对吗?
- 范光明教授: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世界经历了结构性和全球性的变化。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东欧国家人民民主瓦解,二战(1947-1989)以来持续了50多年的两极世界秩序崩溃。
面对如此令人震惊的变化,1989年,弗朗西斯·福山教授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所谓“历史的终结”理论。
福山认为,随着苏联和两极秩序的解体,人类见证了意识形态演变的终结,西方自由民主作为人类长期治理的终极模式的胜利。
但回顾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至今,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越南等普遍实行改革开放,推行符合人类发展潮流的政策,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从东欧“移植”到东亚,但最终东亚的改良社会主义存活了下来,而东欧原有的社会主义却消亡了。如果说这是时代的悖论,那么,站在政治研究者的角度,该如何解释这个悖论呢?
——东欧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集体化农业的低效和中央集权经济的缺乏灵活性。这两个问题虽然能够帮助国家控制和重新分配大部分总产出,但却阻碍甚至消除了生产增长的动力。
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只能在早期发挥作用,后期与经济高增长的国家相比,国家就显得越来越弱、越来越落后。
与欧洲相比,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异,那就是这些国家几乎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工业革命,迄今为止,农民仍然占人口的大多数。仅在越南,截至2019年,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5.6%。许多研究表明,农村人口对社会主义政权更为同情。巴尔干地区的研究也表明,大多数农民在自由选举中仍然支持共产党。
中国、越南、朝鲜等国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政府把民族解放革命与人民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与国民党不同,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功地团结力量、领导少数民族,并将民族问题作为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工具,因此得到了全体人民的支持。
同样,在越南,印度支那共产党成功地将共产主义与民族主义结合起来,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力量,并取得了胜利,这是其他任何政党都无法做到的。
——这意味着这里的共产党具有很大的“合法性”?
——没错,合法性!
但如果仅仅依靠“合法性/合法化”,想要长期生存下来并不容易,那么,或许除了“合法性”带来巨大的初始优势之外,重要的还在于其内部的改革和变化呢?
——有一个明显的趋势:东亚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相似性,有向周边国家学习或受其影响的倾向,主要是向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学习或受其影响。
- 先生,他们到底学了什么?
- 他们深入学习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威权民主模式,从而引领多部门经济或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此外,还有一个研究人员经常谈论的非常特殊的因素,那就是中国、韩国和越南都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儒家思想。
因为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相似之处,例如集体主义、等级制度原则、摒弃宗教组织、厌恶商业、崇拜牺牲个人利益、服务人民、引导人民的君子。儒家思想与东亚社会主义国家都强调稳定与和谐,避免多元主义和多党制,因为担心冲突和矛盾容易导致不稳定和崩溃。
——现在我们回到我在本次对话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即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您能否从研究者的角度,具体谈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些价值观?
- 首先,必须看到,研究者将世界政治的民主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自由民主,第二类是威权民主,第三类是专制民主,完全没有民主。那么,什么是自由民主呢?
自由民主最重要的特征是,必须在定期选举中进行权力竞争。而且这种竞争必须是公平的。如果你仔细分析这一公平特征,就会发现,越南民间流传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说法根本不存在。
——(笑……)因为输了不代表就是敌人!
——(也笑了……)对!这样的话,应该是:胜者为王,败者为敌。
——这句话说得太好了。
正因为这种心态,我们才理解为什么选举失败后,失败者仍然会打电话祝贺获胜者。人们明白,在这场公平的竞选中,失败者虽然失败了,但4到5年后(具体时间取决于国家),当任期结束时,他们还有机会继续竞选。
- 这种民主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一模式的第二个特点是,社会上必须始终存在着自由运作、有能力影响政策制定过程的“社会行动团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会活动、游说团体、社会活动……
- 国家只起引导和制定基本法律框架的作用,而是否让市场来运作和监管?
——我曾经在我的研究课题中写过一句话,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政府一定是干预最少的政府”。但现在,比如说,出了事故,总理被叫来;出了火灾,总理被叫来;投资失败,总理被叫来;什么事都叫来,等着总理来指导,总理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解决宏观问题?如果总理要这么做,政府要这么做,国家要运作,那就证明国家机器是无效的。
- 在这个模式中,国有经济是不是一定不是驱动力、不是重点?
- ...
- 但现在我们改变了,把私营经济视为驱动力。
——(点头)。这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变化。看到这个变化,我突然想起1975年南方解放的情景。解放后不久,我们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有可能建立一个“一国两制”的模式吗?
- 这意味着北方仍然实行社会主义经济,而南方则尝试市场经济?
没错,因为南方的经济和社会特征非常不同。但当时,这种做法并没有被批准。我们把北方的经济模式带到了那里,实行农业集体化,改革工商业,结果经济长期低效运行。
——顺便说一句,教授正在回忆过去的故事,所以我想冒昧地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假设当时我们让韩国尝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会怎么想?他会同意并支持我们吗?
- 事实上,即使在那之前,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苏联本身也只希望我们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一切问题,而不是动用武力。中国希望越南进行长期抗战,因为他们想把美国和苏联卷入这场战争。但我们仍然有自己的一套。
范光明教授与《交通与交通安全》专题记者交谈。
- 我读过一些比较可靠的资料,当时黎笋第一书记曾说过:“如果我们要与美国作战,不仅不能怕美国,也不能怕苏联或中国。” 因为如果我们“无所畏惧”,我们就能以最合理、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在利益和算计交织的大国之间游走。
- 所以当时,不得不说,我们的发展道路是相对独立的。回到“一国两制”的故事,为南方经济创造了一段时间,让其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也就是为两条轨道的衔接创造了一个空隙,那么谁知道呢,说不定北方经济之后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回顾历史,我们仍然需要“如果”,才能看到制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对一个国家来说极其重要。
- 教授刚才分析了自由民主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国家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 自由民主除了尊重人民的基本权利(例如言论自由、迁徙自由、教育自由等)之外,还有第五个特点,那就是政府由文职人员管理。你看看许多国家的国防部长,他完全是文职人员,不一定是佩戴星条旗的将军。日本现任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女士就是一名律师。
- 如果我们从教授刚才提到的一些特征来看,包括越南在内的大多数东亚国家都不属于这种自由民主模式。或许我们处于第二个层次,即威权民主?
- 实际上,我们把这种第二层次的民主翻译成越南语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有人把它翻译成威权民主,有人把它翻译成中央集权民主,还有人把它翻译成集体民主。我个人认为,它可以被称为一种软威权民主模式。而且根据我们的研究,这种模式,而不是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模式,非常适合包括越南在内的东亚社会。因为亚洲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基础与西方截然不同。
举个例子,亚洲很多国家的封建制度一直延续到20世纪上半叶,而西方很多国家的封建制度只延续到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任何发展模式的构建都必须取决于其自身的文化和社会因素,而不能照搬外来的某种既定标准。
- 我非常认同教授的观点,因为可以这样理解:看着邻居家,我们觉得邻居穿的衬衫很漂亮。但如果我们也缝制一件和邻居一模一样的衬衫给自己的家人穿,可能会造成巨大的审美差异。不过,教授,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固执地保留现有的东西,不去改变,不去根据时代的发展潮流进行改革,对吧?我们或许无法缝制出一件和邻居一模一样的衬衫,但我们必须了解其中的原理和趋势,才能打造出一件最适合自己的漂亮衬衫。
- 为了迈向和谐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治理模式,我们需要改变很多事情。我们对此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可以简单概括为:我们必须将管理模式转变为行政模式。
- 先生,管理和行政有什么区别?
- 从理论上讲,管理是做正确的事情,而行政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被动的、反应性的;行政有战略眼光。管理是手把手地指导一切,而不是为人们创造工作和创造力的空间;行政只提供法律通道,把具体行动留给人们自己去做。
- 管理显然是一个不同的视野?
——(点头)。治理经常在国家可能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的语境中被提及。治理强调政府传统制度权力的转型和削减,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跨国和区域机构/实体(例如东盟)转移;二是向其他实体(例如公民社会组织和企业)转移。
广义的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和个人等平等主体参与调节和管理社会问题的过程,是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并存的治理过程。
- 所以治理模式有三大支柱:国家-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这是否会破坏只有一根支柱的古典治理模式:国家?
- 在当今背景下,如果解决社会问题的人力、财力和设施主要来自国家,将导致缺乏资源来充分解决社会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市场,即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中补充资源。这种机制将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来解决日益多样化的社会问题。
此外,社会发展管理的“国家—市场—社会组织—个人”模式也有利于政策的有效组织实施。如果仅由国家来统筹所有环节、所有过程、所有任务,那么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容易出现资金短缺和资金流失的情况。
——教授,通过这次对话,我明白了您的一个想法:我们仍然保持着我们的核心原则,但是在一个一体化、变化的世界里发展,必须要有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从社会管理模式向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对吗?
- 我认为,体制创新必须是全面的,除了刚才讨论的内容之外,我想补充一点,这种创新必须与提高体制问责制、透明度和可预测性的进程相结合。
——我们希望未来有机会继续听到教授对这些非常重要的创新因素进行分析。非常感谢教授!
据 ANTG 报道
作者:Phan Dang(表演) - 照片:Trong Nghia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