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校长范光明教授和人事组织部主任吴氏乔莺博士在清晨拜访并祝贺了人民教师武阳宁教授。武阳宁先生准时开门,准备加入代表团(他同时也是学校前任教师协会主席)。武阳宁教授出生于1937年,是河内大学第一届毕业生,与潘大端教授、黎茂汉副教授、阮承熙副教授等著名教师和历史学家是同班同学。功勋教师范氏谭教授……严谨的学术精神和生活态度,以及探望老师、同学和同事的激动心情,似乎正是武阳宁先生只停留很短时间,让校长献上祝贺鲜花的原因。他催促代表团早点离开。代表团还拜访并祝贺了丁春林教授、潘辉黎教授和潘大端教授。丁春林教授和潘辉黎教授是历史系传奇“四大支柱”中的两座“高峰”(另外两位是何文坦教授和已故的陈国旺教授)。丁春林教授(1925年出生潘辉黎教授(Phan Huy Le)如今已年过九旬,虽然身体虚弱,但他依然面带微笑地迎接学生,与他们交流。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激励着他们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代表团拜访并祝贺了这位人民教师。1934年出生,越南历史协会主席老师仍然热情地与学生们分享科学和生活方面的知识。潘大端老师(1936年出生他已与病魔抗争近17年。见到好友兼学生武阳宁老师,他欣喜万分,紧紧握住老师的手。两位好友重逢,欢声笑语不断,往事回忆令人难忘,令学生由衷敬佩、尊重并深受感动。

学校党委书记、副校长阮文金教授博士,与工会主席邓春康副教授博士、人事部副主任阮志义硕士一同拜访了人民教师何文坦教授、功勋教师阮承熙副教授、人民教师阮国雄副教授和功勋教师黎士教副教授博士。何文坦教授已82岁高龄,身体欠佳,但依然思维敏捷、学识渊博。他虽然不再口头讲解,而是亲手记在笔记本上,提醒学生们的仍然是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阮承熙教授和阮国雄教授也已年过八旬,但他们的健康和智慧令学生们敬佩不已。黎思教先生也已年过七旬。老师们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建设并壮大了历史系以及其他一些新成立但同样享有盛誉的系,例如阮国雄先生的东方学系和黎思教先生的人类学系。

副教授黄英俊博士、副校长兼行政与总务部副主任邓光泰硕士拜访了人民教师潘友达教授及其家人,并祝贺他们越南教师节快乐。
副教授黄英俊博士、副校长兼行政总务部副主任邓光泰硕士访问并祝贺了教师们:人民教师潘友达教授博士(1928年出生),教授,人民教师河明德(1935年出生),副教授,人民教师黎茂汉(1932年出生),教授,人民教师阮金定(1931年出生尽管已年迈,这些老师依然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智慧充沛、精神矍铄、阅历丰富,并且对科学和时事始终保持着无限的热情。学生们经常前来拜访并向老师们表示祝贺,老师们也依然会赠送书籍,并写下充满敬意和深情的寄语。老师们不仅会回忆往昔,也会为学校的新发展感到欣慰,并会就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对学生们提出建议和指导。

学校副校长、副教授陈氏明花博士在越南教师节之际,拜访并祝贺邓氏行副教授、功勋教师邓氏行及其家人。照片:阮光辽
副教授、副校长陈氏明花博士和政治与学生事务系主任阮光柳博士探望了学校传统中的“珍贵的麦树”——资深女教师黄氏珠教授(黄氏珠教授是学校的“人民教师”)。出生于1934年 (她是越南语语言学领域的第一位女教授)副教授、优秀教师邓氏行(Dang Thi Hanh)出生于1930年 2013年,因其文学成就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学术棕榈奖章,深感荣幸。),人民教师黎鸿三(生于 1930 年,2003 年因其文学成就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学术棕榈奖章。),副教授,功勋艺术家范氏谭(1937年出生,是一位研究越南抵抗外国侵略者历史和越南军事艺术的著名科学家。教师们优雅的举止、敏锐的智慧、肢体语言和言谈举止……与她们站在讲台上时一样,深深地烙印在她们的科学素养和日常生活中。她们仍然保持着科研的习惯,将其视为不可或缺的活动,即使使用电脑,也始终关注着最新的科学问题。在探望并祝愿学院资深女教师身体健康后,副教授陈氏明花博士动情地说道:“探望并祝愿资深教师身体健康已成为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一项优良传统,也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每次探望她们,我都会发现她们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品格高尚的人。她们身上展现出优雅、卓越、博学的越南女性形象,令我深受感动。她们依然对科学、对大学充满热情,并经常与彼此以及学生交流。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品质。不仅如此,她们也充分展现了知识型女性、女教师和女科学家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典范。她们是大学所有女教师和女科学家的榜样和动力,也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在事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断进步。“。”
有了老师,生活仿佛变得宁静祥和,所有高尚的人类价值观都得以复兴。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老师的教导下不断汲取宝贵的经验。许多老师已经离世,许多老师远在他乡。让我们再次向那些为我们铺平道路、在学校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筑起知识与人格丰碑的前辈们致敬。珍惜过去,拥抱未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全体领导、干部、讲师和员工弘扬传统,继续谱写大学辉煌的历史篇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巩固了大学作为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著名培训和研究中心在国际一体化背景下的地位。
作者:秋夏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