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论述1946年12月—1947年2月首都军民斗争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地位。

星期五 - 2016年12月23日 03:33
Bàn về vị trí của cuộc chiến đấu của quân và dân thủ đô (12/1946 - 2/1947) trong sự nghiệp đấu tranh giải phóng dân tộc.
论述1946年12月—1947年2月首都军民斗争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地位。

曾有研究记录了越南抗法战争初期首都河内军民的战斗情况。另外,关于越南人民军在抗法战争(1945年至1954年)和抗美战争(1954年至1975年)中所参加的军事行动的研究著作也很多。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肯定了1947年秋冬战役是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次战役。

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战役的一般标准,我们认定,1946年底至1947年初越南革命武装力量在河内市中心进行的60昼夜战斗,是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次反攻战役。期待收到读者的评论。

*

* *

以越南军事历史研究院为首的研究机构对越南人民军在两次抗战中的军事行动的评价基本一致。其基本内容是,第一次军事战役是1947年秋冬的越北战役,最后一次军事战役是1947年春的总攻势和起义,最终以胡志明战役告终。1

从战役类型上看,1972年以前分为两种:一是反攻战役,其特点是敌攻我守,破坏敌人意图。这种类型的典型战役有:1947年秋冬抗法战争中的越北战役、1965—1966年第一个旱季南方解放军在东南战场和第五区的反攻战役等。第二种类型是进攻型战役,即部队主动向敌人发起攻击。典型的战役有边境战役(1950 年)——被认为是革命武装力量的第一次进攻战役,其他战役还有溪山战役(1967 年)、春茂坦战役(1968 年)、1972 年的战略进攻,尤其是 1975 年春季的战役。

1972年战略进攻中,革命武装力量通过在广治战场的战斗实践,组织和开展了新型战役,即防御战役。 1972年战略进攻中的石汉江是此类战役的突出防线。

近年来,越南军事历史研究院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具体战役的资料。此前,在1975年春季攻势和起义中,有三个关键战役被认为是:邦美蜀—西原战役(开启胡志明战役的战役)。最近的会议指出,尽管顺化方面军和岘港方面军密切相关,但历史事实表明,它们应该分为两个军事进攻战役:顺化战役和岘港战役。

科学家对军事行动进行了定义。这些都是经典的定义。但总体来说,辨别越南革命武装力量军事行动的主要标准可以确定如下:

  • 有明确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并有统一的指挥来执行这些具体目标。

  • 部队往往由多个部队组成,包括主力部队、下属部队以及经常性参加战役的部队之间的协调和外围方面军之间的协调。

  • 行动区域广阔,并不像战役的作战区域那么狭小。

  • 战役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像具体的战斗那么快。

  • 这次战役有很多场战斗,但至少有一场关键性的战斗,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走向。

对照上述战役的基本标准,我们就可以分析1946年底至1947年初河内战役的形势,以更清楚地确定该战役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地位。

关于作战任务指挥的组织:

1946年底,面对法国殖民者即将推翻年轻的革命政府的局面,党中央和胡志明主席发起了全民抗战。首都河内军民历时两个月的战斗,揭开了第一次抗日神圣战争的蓬勃时期。

胡志明主席亲笔题写的《全民抗战号召》,1946年12月19日。

中央政府和胡主席赋予首都军民的战略任务是与敌人作战,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将敌人困在城内,为总司令部(中央政府、政府)撤退到安全地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使全国做好积极投入长期抗战的准备。这对于京城军民来说,是一次重大而又极其艰巨的战略任务:进行一次开启新时代的突袭。全面战斗 2越南人民与法国殖民者之间的冲突。

如此重要的战略目标。河内军民的军事任务是组织城内战斗,消耗和消灭一部分敌军,进行焦土抵抗。河内军民受胡志明主席直接指示,力争将敌军困在河内一个月左右,以便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将机关、运输机械等撤离到战区,为长期作战做好准备。

总参谋部根据中央委员会和胡伯伯的命令,直接指挥首都军队和人民的作战行动。第11区(河内)指挥和保护委员会迅速成立。3。该部队由王承武同志担任司令员,陈都同志担任政治委员。总参谋部方面,派总参谋长黄文泰同志直接指挥该方面军。因此,这个战略方面军的指挥部从一开始就是由中央委员会和总部任命的。

河内阵线的诞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多年精心筹备的结果。 1946年11月底,总司令部在与指挥部和河内特别战区保卫委员会举行的扩大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决定“河内战区不能措手不及,如果敌人先发起攻击,我们可以立即还击。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的战斗必须体现全国人民的抵抗精神。河内需要至少拖延敌人一个月的时间,为全国转入战争创造条件。4

全国抗战爆发,战斗命令以最快速度传到首都。首都按预定时间开火,拉开了全国范围的抵抗。在两个月的战斗中,河内方面军指挥部及时确定了作战区域(1、2、3区间);命令指示内外方面军统一行动,迅速划分火力,互相支援。虽然是第一次组织大规模作战,但指挥部的具体作战策略(如内围进攻、里应外合进攻、组织声东击西、欺骗敌人等)总是及时给出,富有创意,而且灵活。尽管这支军队还很年轻,指挥部没有作战经验,武器装备也不足,而且还要与法国殖民者的专业侵略军作战,但可以肯定的是,河内方面军指挥部已经成功组织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在对敌人造成破坏并阻击了敌人两个月之后,中央委员会和方面军指挥部决定将在第一区作战的抵抗力量撤出该市。在敌军重重包围下,数千名战士成功撤退至安全战区,这是河内方面军指挥部的杰出战绩。

因此,在组织河内作战任务指挥时,一切都归功于战略层面(摘自中央会议向中央常委、总参谋部、河内前线指挥部会议提出的意见)意见和决定。各作战参谋机关多方努力,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逐步研究制定完善的方案。所作出的决策和计划促进了首都作战行动的形成。得益于此,首都河内60昼夜的战斗得以统一部署,各方面军任务明确,各兵力配合紧密。这是方面军指挥能力的生动体现。

戰鬥力。

内城的战斗部队由许多不同的单位组成。集中武装力量除首都有大量现役参加战斗或服役外,还设有国防营。5,9个炮兵连(地面炮兵、高射炮)部署在郊区。此外还有多支志愿警察部队、数千名自卫队“方星”士兵和数千名郊区游击队员——这些人自认为是“半民半兵”。特别的是,在河内的战斗部队中,还有敢死队——随时准备携带三叉戟炸弹冲进敌方坦克的士兵。 1947年1月13日,首都团敢死队成立,在投入新一轮战斗前,他们进行了宣誓,口号是“我们宁愿与首都共存亡”、“只要我们在,首都就永远不会丢失”、“决心为祖国而死,决心活下去”……所有这些部队都在方面军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下,组织严密,具有为首都和国家牺牲的精神。

1946 年,一门安置在朗村的大炮准备向在河内市中心制造麻烦的法国军队开火。

除了城内部队外,河内周边的部队还定期与首都的军队和人民协同作战。郊区部队经常组织敌后袭击,支援内陆的同志。在1区内激烈的战斗中,外围部队从多处对敌军发起进攻,特别是从河东—河内方向进攻,迫使法国远征军分散兵力,无法将兵力集中到关键作战区域。德利弗·菲利普在评估当时首都的革命武装力量时评论道:“越盟的正规武装分子……以及数量众多的自卫部队构成了极其可怕的问题。我们(法国)无法进一步扩大对越盟的束缚。”6

因此,我们在河内腹地的战斗力量是一支合成军队,包括主力军、方面军、后方部队、集中武装部队和准军事部队。在方面军统一集中指挥下,首都军民严密组织,执行战略作战任务。在战斗中,这些部队协调配合较为密切,形成多层次、多等级的战斗阵型,令法国远征军难以应对。可以说,这支“联合”军队从全国抗战爆发之初就创造了一场城市中心的人民战争。

纵观越南人民军的历史战役,我们发现后期战役往往比以前的战役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这一战役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战役的发展也是由不完整到完整,由小到大,参战部队的数量、装备也是由低到高逐步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具体看此时的河内战役,我们看到,虽然革命武装力量已经建立了联合作战部队,对敌人进行了包围,使法国殖民者感到十分困惑。在越南革命武装力量后来的战役历史上,并不是所有的战役都像1946年冬季首都军民的战斗一样具有如此强烈的协同作战成分。

战斗空间

作战空间是根据战役目的和任务计算出的具有一定宽度和纵深的作战区域。但另一方面,是宽是窄,则取决于敌人、战场和我方的情况的特点。

河内军队的进攻炮声响彻整个战区,战斗十分激烈。河内军民动用一切武器,在河内各个重要阵地和地域主动与敌人作战。 1 号区间的战斗是首都战斗的最典型代表。在保卫首都的抵抗计划中,11区党委、保卫委员会和指挥部主张“将1区间建设成为首都中心的坚固的钢筋哨所,吸引和牵制法军,使敌人长期困于城内”。7。在党中央委员会、总司令部、抗战委员会和十一区司令部的领导下,一区间党委和抗战委员会出色地完成了上述任务,使一区间军民的战斗成为首都抗战的巅峰。

虽然两个月战斗最激烈、也是最后的战线是一区间战线,但敌我战斗的范围却遍及整个街道,有时甚至冲出城门,蔓延到郊区。郊区部队与城内军队和平民分散火力,从多个方向发起攻击,迫使他们正面和背面同时作战。因此,尽管河内的战线是固定的,不像1947年秋冬的越北战役那样分散,也不像1950年的边界战役那样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展开,但河内的战斗相当灵活。战斗空间已经超出了每次具体战斗的范围。它是多个同时和连续的战斗的协调,具有各战斗翼之间支援和交换的作用。首都的武装部队有时会在战壕中与敌人进行防御战,但总体而言,战争的形式无处不在,即使是敌人控制的地区也会遭到军队的攻击。

指挥部的方针是不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也不防御敌人,因此导致人民战争在整个城市和城外展开。 1946年2月14日同春市场之战是胜利的象征,是这场总战役中的亮点。 Vuong Thua Vu中将曾评论道:“我不知道那些家伙是怎么打的,但他们坚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远远超出了领导的预期,在火力和人数差距巨大的情况下,确实震惊了当地的敌人和整个法国。8。虽然最后的战斗在东宣市场最为激烈,但总的来说,直到首都军团撤出内城之前,战斗仍在进行,尽管许多地方的程度有所不同。

可以说,河内腹地的战斗是由多场联合战役组成的。有进攻,就有防守;既要进攻,又要反击……这意味着它远远超出了固定地形上常规战斗的框架。

战斗时间

作战时间是执行战役任务所需的时间。它包括战役各个阶段(又称步骤、阶段)的时间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战役的第一次战役、关键战役、决定性关键战役、战役的结束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活动持续时间可能会有所不同。9

根据中央的要求,军民担负着在城内抵抗敌人、阻击敌人约一个月的任务。在当时的力量对比下,面对一支职业化的侵略军,坚守阵地数周之久,对于首都军民,特别是河内年轻的革命武装力量来说,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

但勇敢的战士们克服了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攻击敌人并阻击他们两个月。然后安全撤退至基地。这体现了赤脚战士的指挥组织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首都军民奋勇战斗,这场战斗成为抗战史上,特别是越南人民军历史上,在兵力、特别是武器技术力量远远落后于敌人的情况下,进攻并坚守这一地区的里程碑。与最初的突袭不同,在我方主动向敌人开火之后(1946年12月19日),战争形态转向了新的方向:法国远征军主动进攻并消灭敌军。虽然出其不意的优势已不复存在,而且战争越拖越不利于部队,但由于我军积极主动作战,对敌军进行积极的反击,并组织了良好的防御阵地,在敌军压倒性的非法火力面前,我军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此次在陵墓中心地带的战斗时间比后来的奠边府战略决战还要长。就连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越盟的抵抗比预期的要持久得多。法国指挥部已尽其所能……但解放河内及其周边地区的预计时间被低估了。”10

可以说,世界战争史上还没有出现过像1946年底我与法国在河内对峙那样,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抵抗力量能在首都坚守两个月的事件。首都军民两个月的战斗经验,为后来的越南人民军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教训。

在战斗中成长。

越南人民军队在两次抗法抗美战争中的历史与胡伯伯战士的成长历程紧密相连。历时两个月的河内战役是革命军队在民族两大神圣战役中走向成熟的鲜明象征和第一个里程碑。

从革命武装力量在河内的军事运动形态看,我军从单纯的防御、保卫正面,到懂得防范侧翼和后方,懂得组织和运​​用预备队,懂得采用多种方法诱敌、佯攻、正面进攻、背后包围……从小部队开始,经过短暂的作战,诞生了101营,在撤出河内之前,成立了首都团。当时,法国殖民者必须承认首都军团是一个“单位”越盟精英11。这是越南人民军首批主力部队之一,也是第308师(即后来的先锋师)的前身和主力。第一次抗战时期,诞生了许多主力师,时至今日,在人民军密集的队伍中,有数百个强大的部队,但先锋师仍然是革命军的老大。先锋军308师的历史与在升龙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与敌人作战的英雄岁月息息相关。

1946 年至 1947 年,Hang Buom 街上的国民警卫队和民兵。

当然,像首都士兵所进行的如此大规模的战斗,没有一场是没有牺牲和损失的。不过,在河内两个月的战斗中,军队的死亡率相当低。这表明,经过两个月与敌军殊死搏斗,河内部队的组织、人员配备、指挥水平和战斗力已臻成熟完善。

因此,在这次战役中,我军在数量、质量、组织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在河内两个月的战斗中,我军的损失并不大。如果我们将这次战争中我军的伤亡(机械地)与越南人民军在后期即人民战争高度发展阶段的军事战役中的损失进行比较,可以客观地说,在后来的许多战役中(抗法抗美),我军都遭受了十分惨重的损失。但当时河内的战斗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这支军队是在京城的烽火硝烟中保存下来并不断成长起来的。因此,首都的士兵受到了胡伯伯的赞扬。如果你能阻击敌人一个月,你就赢得了伟大的胜利。守住河内两个月是一次伟大的胜利”12。年轻的革命军不仅保存了自己,还为以后建立强大的主力部队埋下了种子,足够的“资本”。

河内腹地两个月战斗的经验,为全军全民的长期抵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誓死报国”的官兵,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很早就展现出了他们的品格、战斗精神、勇气和智慧。当年的将士们撤出首都,为回师解放首都之日留下了一些胜利因素,果然,8年后,他们凯旋而归。

回顾越南人民军发展历程和通过战役体现出的战斗力成熟阶段,对照英雄的越南人民军战役的具体标准,我们有充分理由把首都军民英勇的战役——开启民族第一次神圣抗战的战役——定为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次战役。

这一事件进一步彰显了英雄的越南人民军的战斗传统,特别是在民族的两次神圣抗战中:人民和越南人民军在河内市中心进行了60个昼夜的战役,拉开了第一次抗战的序幕,30年后,以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结束,解放了西贡,使国家统一。

上述首都军民两个月的战斗堪称越南革命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历史性战役,这一战役与1972年河内“空中奠边府”的胜利一起,为在即将到来的首都建城1000周年之际荣耀升龙土地做出了贡献。

阮廷黎 - 范氏红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越南战役艺术史(1945-1954)),人民军出版社,河内,1995年。

2。武元甲,在围城中战斗,回忆录,人民军出版社-青年出版社,河内,1995年,第136页。三十

3。河内市委 - 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 - 首都军区河内开启了具有伟大意义的全民抗战,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166页。 19.

4。武元甲,围城战斗,回忆录,人民军出版社-青年出版社,河内,1995年,第136页。 37.

5。 1947 年初,第 56 和第 13 营增援了该方面军(参见中将 Vuong Thua Vu 的回忆录,在战斗中成长,河内出版社,2006年,页。 121)

6。德利弗·菲利普,1945-1947 年巴黎-西贡-河内战争档案,胡志明市出版社,第419页

7。河内市委 - 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 - 首都军区河内战役在全国抗战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意义,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166页。 126.

8。 Vu Tam、Le Bau、60个日夜保卫同春市场,河内出版社,1987年,页7

9。国防部军事百科全书中心越南军事百科全书,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04 年,页。 941.

10。 Delliever Phillipe,1945-1947 年巴黎-西贡-河内战争档案,胡志明市出版社,第419页

11. Vuong Thua Vu 中将的回忆录,在战斗中成长,河内出版社,2006年,页。 130

12。河内首都军区,河内首都——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历史(1945-1954),河内出版社,1986年,页180.

 

作者:阮廷黎 - 范氏红河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