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讨论首都军队和人民(1946年12月至1947年2月)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斗争地位。

2016年12月23日,星期五,03:33
Bàn về vị trí của cuộc chiến đấu của quân và dân thủ đô (12/1946 - 2/1947) trong sự nghiệp đấu tranh giải phóng dân tộc.
讨论首都军队和人民(1946年12月至1947年2月)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斗争地位。

已有研究探讨了越南全国抗法战争初期首都河内军队和人民的战斗情况。此外,也有许多研究关注越南人民军在两次抗法战争(1945-1954)和抗美战争(1954-1975)中的军事行动。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普遍认为,1947年秋冬季战役是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次战役。

根据战场实际情况和战役总体标准,我们认为,1946年末至1947年初越南革命武装力量在河内市中心进行的60天60夜战斗,是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次反攻战役。我们期待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

*

**

各研究机构,尤其是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对越南人民军在两次抗战中的军事行动的评估相当一致。基本内容是,第一次军事行动是1947年秋冬季的越北战役,最后一次是1947年春季的总攻和起义,其高潮是胡志明战役。1

就战役类型而言,1972年以前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攻战役,其特点是敌军进攻,而我方积极防御以挫败敌军意图。此类战役的典型例子包括1947年秋冬季抗法战争中的越北战役,以及南方解放军在1965-1966年第一个旱季在东南战场和第五战区发起的反攻战役。另一种是进攻战役,即我方部队主动进攻敌军。此类战役的典型例子包括1950年的边境战役——被认为是革命武装力量的第一次进攻战役,以及其他战役,例如1967年的溪山战役、1968年的春节攻势、1972年的战略攻势,尤其是1975年春季的战役。

在1972年的战略进攻中,革命武装力量凭借在广治战场的实战经验,组织并实施了一种新型的战役——防御战。石汉江是1972年战略进攻中这种防御战的突出前线。

近年来,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对多场战役进行了研究并出版了相关著作。此前,1975年春季攻势和起义被认为包含三个关键战役:邦美蜀-中央高地战役(即胡志明战役的开端)。近期的会议指出,顺化战线和岘港战线虽然密切相关,但历史事实表明,有必要将它们划分为两个独立的军事进攻战役:顺化战役和岘港战役。

科学家们对军事行动做出了定义,这些都是经典的定义。然而,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越南革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的主要区分标准归纳如下:

  • 制定明确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并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来执行这些具体目标。

  • 这支部队通常由许多单位组成,包括主力部队、下属部队,以及参与战役的各单位之间的定期协调和外围战线之间的协调。

  • 行动范围很广,不像一场战斗的作战区域那样狭小。

  • 战役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不像一场具体的战斗那样短暂。

  • 这场战役包含许多战斗,但至少有一场关键战役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走向。

与上述战役的基本标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分析 1946 年末至 1947 年初河内战役的情况,从而更清楚地确定其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地位。

关于作战任务指挥的组织:

1946年底,面对法国殖民者穷途末路、企图推翻年轻的革命政府的局面,越共中央委员会和胡志明主席发动了人民抗战。在首都河内,军队和人民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艰苦斗争,由此开启了第一次神圣抗战的辉煌时期。

胡志明主席亲笔《号召全国抵抗》,1946 年 12 月 19 日。

首都军队和人民奉中央政府和胡志明主席之命,肩负起一项战略使命:一方面,与敌人作战,尽可能长时间地将敌人阻挡在城内,为总指挥部(中央政府)争取足够的时间撤退到安全地区;另一方面,要让全国做好积极投入长期抵抗战争的准备。对于首都军队和人民而言,这是一项重大而又极其艰巨的战略任务:发动一场开启新时代的突袭。全面参与 2越南人民与法国殖民者之间。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目标。河内军民的军事任务是在城内组织战斗,旨在削弱并摧毁敌军的部分力量,并实施焦土战术。河内军民奉胡志明主席之命,力图将敌军阻击在城内约一个月,以便中央政府和全国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向战区调集机构、运输物资……为长期作战做好准备。

总参谋部接到中央委员会和胡志明主席的命令,直接指挥首都的军队和人民的行动。11区(河内)指挥部和保护委员会迅速成立。3该指挥部由王承武同志担任司令,陈度担任政治委员。总参谋部方面,总参谋长黄文泰同志被指派直接指挥该战线。因此,该战略战线的指挥权从一开始就由中央委员会和总参谋部共同任命。

河内战线的成立是全党和人民多年精心准备的结果。1946年11月底,在与指挥部和河内特别战区保卫委员会召开的扩大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总指挥部决定“河内战区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敌人先发制人,我们可以立即反击。越南民主共和国首都的这场战斗必须体现全国的抵抗精神。河内至少要阻挡敌人一个月,为全国转入战争状态创造条件。4

全国抗战爆发,作战命令最快传到首都。首都及时开火,全国抗战由此打响。在两个月的战斗中,河内前线司令部对各战区(第一、二、三战区)的作战部署做出了及时决策;司令部指挥内外战线协同作战,迅速分兵支援。虽然这是第一次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战斗,但司令部始终能够及时、创造性、灵活地贯彻具体的作战原则(例如内攻外围、内外协同作战、组织佯攻迷惑敌人等)。尽管军队年轻,司令部缺乏实战经验,武器装备也较为匮乏,面对的是法国殖民军的职业侵略军,但河内前线司令部显然成功地组织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造成敌军损失并阻挡敌军两个月后,中央委员会和前线司令部决定将驻守在城际一区的抵抗力量撤出河内。数千名士兵在敌军包围下撤退到战区安全地带,这是河内前线司令部取得的杰出战果。

因此,在河内组织作战任务指挥,这一切都归因于……战略层面(从中央会议到党中央、总参谋部、河内前线司令部会议的指示和决定)各作战参谋机构付出了巨大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经过循序渐进的研究,制定了完整的作战计划。这些决定和计划为在首都河内展开作战行动创造了条件。正因如此,在河内持续60天的战斗才能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各方面都明确了具体任务,各部队也紧密协调作战。这充分体现了前线司令部的指挥能力。

战斗力量。

城内作战力量由许多不同的单位组成。除了首都大量积极参与战斗或服役于战斗的人员外,集中部署的武装力量还包括国民警卫队营。59个炮兵连(地面炮兵、高射炮)部署在郊区。此外,还有若干公安部队单位,以及数千名“方星”自卫队队员和数千名游击队员——这些人自认为是“半平民半军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河内的战斗力量中,还有自杀式小队——这些士兵随时准备背负三叉戟炸弹,冲向敌方坦克。 1947年1月13日,首都军团的自杀小队成立,在投入新的战斗前宣誓,口号包括“我们宁愿与首都同生同死”、“只要我们活着,首都就永远不会陷落”、“决心为祖国而死,决心为祖国而活”……所有这些部队都隶属于前线司令部的统一指挥,他们组织严密,怀着为首都和国家自我牺牲的精神。

1946年,一门架设在朗村的大炮准备向在河内市中心制造麻烦的法国军队开火。

除了城内部队外,河内周边的部队也经常与首都的军队和民众协调行动。郊区部队经常组织敌后袭击,支援内线的战友。在第一战区激战期间,外围部队在多处向敌军发起进攻,尤其是在河东-河内方向,迫使法军分散兵力,无法在关键战区集中兵力。德利弗·菲利普在评估当时首都的革命武装力量时评论道:“越盟的正规军……以及数量庞大的自卫队构成了极其棘手的问题,我们(法军)无法扩大对越盟的包围圈。”6

因此,我们在河内市中心的战斗力量是一支联合军,包括主力部队、前后部队、集中兵力和准军事部队。在前线司令部的统一指挥和领导下,首都的武装力量和人民紧密组织起来,执行战略作战任务。在战斗中,这些力量协调配合,形成多层次、多态的作战阵型,令法军远征军难以招架。可以说,正是这支“联合”军,从全国抵抗运动爆发之初,就在城市中心地带打响了人民战争的战旗。

纵观越南人民军的历史战役,我们发现后期的战役往往规模更大、范围更广。战役的爆发与军队战斗力的显著提升密切相关。战役的发展也遵循着从不完整到完整、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规律,参战部队的数量、装备等也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具体考察当时的河内战役,我们可以看到,尽管革命军队组建了一支协同作战的军队,包围了敌人,使法国殖民者陷入了极大的混乱。然而,在越南革命军队后来的战役中,并非每一场战役都像1946年冬季的河内战役那样,拥有如此强大的协同作战能力。

作战空间

作战空间是指根据战役目的和任务计算出的具有一定宽度和纵深的作战区域。但另一方面,其宽度或狭窄程度也取决于敌方特征、战场情况以及我方形势。

河内军队的进攻炮声响彻整个城际区域,战斗异常激烈。河内军民在城内所有重要阵地和区域,动用一切可用武器,积极与敌人作战。第一城际区域的战斗是首都战斗的典型代表。在保卫首都的抗战计划中,11区党委、保卫委员会和指挥部主张“将第一城际区域建设成为首都中心的坚固堡垒,吸引并牵制法军,使敌人长期滞留在城内”。7在党中央、总指挥部、抗战委员会和11区指挥部的领导下,跨区党委和跨区1抗战委员会出色地完成了上述任务,使跨区1的军民战斗成为首都抗战的高峰。

尽管在长达两个月的战斗中,最激烈也是最后的战线是第一战区,但我与敌军的战斗范围遍及大街小巷,有时甚至延伸到城门之外,蔓延至郊区。郊区部队与城内军队和平民交火,敌人从四面八方发起攻击,迫使他们同时应对正面和后方的威胁。因此,尽管河内的战线是固定的,不像1947年秋冬季的越北战役那样蔓延,也不像1950年的边境战役那样横跨数百公里,但河内的战斗却相当灵活。作战空间超越了任何一场具体战斗的范围,而是多场同时进行和接连不断的战斗相互协调,从而实现了各作战阵营之间的支援和轮换。首都的军队有时会在战壕中与敌人进行防御战,但总的来说,战争的机动形式无处不在,即使是敌人控制的地区也会遭到军队的攻击。

指挥部的政策是不在战场上与敌人交战,也不在危险阵地上防守,因此人民战争的态势蔓延到城内外。1946年2月14日东春市场的战斗是胜利的象征,是这场全面战争中的亮点。王承武中将曾评论道:我不知道那些人是如何战斗并坚持了那么长时间的,远远超出了指挥官的预期,这真的让当地敌人和整个法国都感到震惊,要知道双方的火力和人数都存在巨大差距。8虽然最后的战斗在东宣市场最为激烈,但总的来说,直到首都军团撤出内城之前,战斗仍在继续,尽管各地的战斗程度有所不同。

可以说,河内市中心的这场战斗是由多次战斗组成的。既有进攻,也有防守;既有进攻也有反击……这意味着它远远超出了固定区域内普通战斗的范畴。

战斗时间

作战时间是指完成战役任务所需的时间。它包括战役各阶段(也称步骤、阶段)的时间,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战役的第一场战斗、关键战斗、决定性关键战斗以及战役的结束时间。根据具体情况,战役时间可长可短。9

根据中央委员会的要求,军队和人民的任务是在城内与敌人作战并坚守约一个月。考虑到当时的兵力对比,直接面对职业入侵军队,要坚守阵地数周,对于首都的军队和人民来说,尤其是对于河内的年轻革命武装力量而言,的确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但是,这些勇敢的士兵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与敌人激战,坚守了两个月之久。之后,他们安全撤回了基地。这充分展现了赤脚士兵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顽强战斗精神。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首都的军队和人民奋勇作战。这场战役在越南人民军的历史上,尤其是在兵力和武器装备远逊于敌人的情况下,展现了越南人民军攻守兼备的卓越能力,也为越南人民军的抵抗运动史树立了里程碑。与最初的突袭不同,在1946年12月19日我军主动向敌人开火后,战争的格局发生了转变:法国远征军开始主动进攻并歼灭敌军。尽管突袭优势已不复存在,战争拖得越久对部队越不利,但得益于积极主动的作战、对敌军的积极反击以及良好的防御阵地组织,部队面对敌军压倒性的非法火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城内战斗持续时间甚至超过了后来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性战役——奠边府战役。就连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越盟的抵抗十分顽强,持续时间也远超预期。法军指挥部竭尽所能……但解放河内及其周边地区所需的时间却被大大低估了。10

可以说,世界大战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1946年底我们与法国在河内那样,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抵抗力量能在首都坚守两个月之久的事件。首都军队和人民这两个月的战斗经验,为后来的越南人民军留下了许多重要的教训。

战火中成长。

越南人民军在两次抗击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的战争中的历史,与胡志明大帝麾下战士的成长历程紧密相连。上文提到的河内两日战役,正是这两次神圣战争中革命军队走向成熟的鲜明象征和第一个里程碑。

从革命武装力量在河内的军事行动形式来看,我军从简单的正面防御发展到懂得如何防范侧翼和后方,懂得如何组织和运用预备队,懂得如何运用多种方式诱敌、佯攻、正面进攻和包抄……从小型部队开始,经过短暂的战斗,101营成立,在撤出河内之前,又组建了首都团。当时,法国殖民者不得不承认首都团是一个正规的部队。越盟精英11这是越南人民军最早的主力部队之一,也是后来第308师(先锋师)的前身和支柱。在第一次抗战期间,许多主力师应运而生,时至今日,在人民军纵横交错的队伍中,数百支精锐部队并存,但先锋师始终是革命军的“老大哥”。第308师(先锋师)的历史与在历史悠久的升龙土地上英勇抗敌的岁月紧密相连。

1946-1947 年,国民警卫队和民兵在杭布姆街。

当然,像首都军队参与的这场规模如此之大的战斗,必然会造成人员伤亡。然而,在河内长达两个月的战斗中,军队的死亡率相当低。这有助于展现河内军队在与敌人殊死搏斗两个月后,其组织结构、指挥水平和战斗能力的成熟和完善。

因此,在这场战役中,军队在数量、质量、组织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在河内两个月的战斗中损失并不大。如果我们(机械地)将这场战役的伤亡与越南人民军后期——人民战争高度发展时期——的军事行动中的损失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可以客观地说,在后来的许多战役(抗法抗美战争)中,我们的军队遭受了非常惨重的损失。但当时的河内战役却以“圆满”的结局告终。军队在首都的战火和硝烟中得以保存并发展壮大。因此,首都军队受到了胡志明主席的赞扬。“你们能抵挡敌人一个月,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现在你们已经守住了河内两个月,这更是一场伟大的胜利。”12这支年轻的革命军队不仅保住了自身,而且还播下了种子,积累了足够的“资本”,为日后建立一支强大的主力部队奠定了基础。

在河内市中心长达两个月的战斗,为全军人民的长期抵抗奠定了基础。那些“决心为祖国牺牲”的官兵,在两个月的战斗后,很快就展现出了他们的品格、战斗精神、勇气和智慧。当年撤离首都时,这些战士为日后重返解放首都留下了胜利的基石。八年后,他们果然凯旋而归。

回顾越南人民军的整体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战役展现出的战斗成熟阶段,并与英勇的越南人民军军事战役的具体标准进行比较,我们完全有理由将首都人民的英勇战斗——国家第一次神圣抗战的开端之战——视为越南人民军的第一次战役。

这一事件进一步阐明了英勇的越南人民军的战斗传统,尤其是在国家两次神圣的抗战中:第一次抗战是越南人民军在河内市中心进行了60天60夜的战役;30年后,以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结束,解放了西贡,使国家重新统一。

上述首都军队和人民长达两个月的战斗,堪称越南革命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历史性战役。这场战役,连同 1972 年在河内取得的“空中奠边府”胜利,为即将到来的首都建城 1000 周年纪念日,提升了升龙地区的荣耀。

阮廷黎 - 范氏红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越南战争艺术史(1945-1954)),人民军队出版社,河内,1995年。

2. Vo Nguyen Giap,围城战中回忆录,人民军出版社-青年出版社,河内,1995年,第30页

3河内市委 - 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 - 首都军区河内开启了意义重大、席卷全国的抗战。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19页。

4. Vo Nguyen Giap,围城战回忆录,人民军队出版社-青年出版社,河内,1995年,第37页。

51947年初,前线得到了第56营和第13营的增援(参见武武中将的回忆录,在战斗中成长(河内出版社,2006年,第121页)

6戴利弗·菲利普巴黎-西贡-河内1945-1947年战争档案胡志明市出版社,第419页

7. 河内市委 - 越南军事历史研究所 - 首都军区,河内以其地位和重要性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126页。

8. Vu Tam,Le Bau,守卫东宣市场六十昼夜河内出版社,1987年,第7页

9国防部军事百科中心越南军事百科全书人民军出版社,河内,2004年,第941页。

10. 菲利普·德利弗巴黎-西贡-河内1945-1947年战争档案胡志明市出版社,第419页

11. Vuong Thua Vu 中将的回忆录,在战斗中成长河内出版社,2006年,第130页

12河内首都军区河内首都——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历史(1945-1954)河内出版社,1986年,第180页。

 

作者:阮廷黎 - 范氏红河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