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JH Houben教授的报告探讨了爪哇岛(印度尼西亚)向荷兰殖民时期海外殖民地(即印尼以外地区)的劳工移民历史。他清晰地描述了不同地区爪哇人的劳工招募情况、劳动法和劳动条件,总结了这一移民过程的特点以及研究其历史的重要性。
据文森特·侯本教授(Vincent JH Houben)所述,爪哇殖民时期的移民劳工史包含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既体现了世界范围内移民和奴隶制的共性,又展现了各地区的独特特征。具体而言,爪哇的移民劳工也以殖民地种植园雇佣劳工的形式出现。侯本教授指出,这种劳工形式介于奴隶制和自由劳动之间,也就是说,他们不具备奴隶的身份,而是受制于劳务派遣机构的雇佣合同。

Vincent JH Houben 教授(摄影:成龙)
然而,在爪哇劳工迁徙的各个地区,他们的工作条件却各不相同。在曾是法国殖民地的新喀里多尼亚,爪哇劳工与法国人享有同等待遇,在法国人家中担任佣人,学习法语,甚至从伊斯兰教改信基督教;而在英国殖民地北婆罗洲,他们则遭遇恶劣的工作环境,饱受饥饿和虐待,工资不稳定,社会地位低下。新喀里多尼亚的移民劳工死亡率也远低于北婆罗洲。此外,也有一些地方,例如马来亚,移民劳工虽然受到良好公平的待遇,但死亡率却很高。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各地移民流动的复杂图景,要求研究人员掌握丰富的劳工调查数据,并对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比较和对比。
通过对爪哇岛劳工移民史的分析,文森特·侯本教授认为,我们可以利用这段历史与越南、老挝、马来亚等其他国家的劳工移民史进行比较和对比。由此可见,爪哇岛劳工移民史是跨国劳工和移民史的一部分,尽管在不同地区,这段历史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因此,我们需要将国家史、区域研究方法以及跨国史和全球史相结合,才能全面了解任何历史问题。
演讲结束后,许多讲师和学生向 Vincent JH Houben 教授提出了相关问题。
作者:陈明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