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晚10点15分,两位主持人一告别,台下参加“爱的故事”晚会的学生们大多迅速走向出口。但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舞台背后,在内厢,有些人在演出结束后久久地留了下来,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庆祝这场比预想中更为成功的晚会。他们,正是这场晚会的组织者。
年度活动并不意味着 100% 有利
“爱的故事”只是今年法语区晚会的名称。2010年之前,类似的晚会曾多次举办,不仅是为了庆祝3月20日国际法语国家日,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学生,特别是法语区学校的学生创造一个交流的空间。秉承这一理念,法语区临床心理学系(隶属于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心理学系)每年都会举办一次此类活动。多年来,我们开发了不少项目。河内法语区学校的学生也逐渐习惯了这项活动,认为它是一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只有组委会的人明白:“能组织如此大规模的活动绝非易事。”

法国临床心理学班每个班只有10到15名学生。这么多人要忙于备考和组织活动,奔波超过两个月。搭建舞台、租用大厅、构思创意、撰写剧本、联系其他学校、审批演出、测试节目等所有环节,都由这么多人负责。组委会副主席Le Mai Lien表示:“有时我们会感到疲惫和沮丧,但我们仍然需要互相鼓励,更加努力。大学四年,我们只能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幸运的是,我们得到了很多来自其他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帮助。” 人员和经验不足并非问题,但资金问题始终是组织者面临的最大难题。学校的大多数大型活动,例如“外贸魅力”或“银行小姐”活动,都得到了外部企业的大力支持。然而,“爱的故事”只是一个专门面向法语学校学生的社交项目,寻找赞助商极其困难。为了支付组织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心理学系主要依靠学校、心理学系和法国法语大学联盟(AUF)的赞助。然而,这些赞助也非常有限。

100%成功=热爱+热情。当被问到“是什么激励着你能够顺利完成考试并参与到项目的各个阶段?”时,组委会的大多数学生只是微笑着说道:“看到大家对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和开心,就足以激励你更加努力。” 看到组委会成员们从筹备项目、开会制定方案到分工协作的整个过程,才能感受到他们满满的热情。即使在紧急关头,他们也会利用午餐时间开会,边吃边讨论,最终做出决定后,便背起书包,奔赴报告厅,赶在下午第一节课之前完成。如果没有一颗充满爱和热情的心,有多少人能够如此努力呢?这份爱不仅仅是对法语、法国和法国文化的热爱,更蕴含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团结精神。

《爱的故事》落幕了,疲惫与艰辛已成过去,但本文作者坚信,参与筹办这场晚会的人们,充满爱与热情的故事将会继续书写。祝愿大家始终保持这份热情,让接下来的节目依然像今天一样百分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