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渗透速度非常快,对学校产生了巨大影响”——黄英俊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AI)
它正在渗透并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在场边与《同一个世界》杂志记者交谈时
“培养学习者的人工智能能力”研讨会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博士分享了许多关于在教育和学校领域发展人工智能的热情而深刻的见解。
可以说,人工智能的诞生和普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高校教学领域,人工智能是如何渗透和影响的?您认为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黄英俊教授博士:可以说,人工智能的诞生和普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是影响程度因领域而异。在高校教学中,人工智能的渗透速度非常快,影响巨大。如今,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必然。事实上,已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大学生在使用这项工具方面非常积极主动且灵活。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使用或允许它。ChatGPT一问世,教育部就组织了一次讨论。从那时起,我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教育问题将长期相辅相成,并且会日益深入。这在教育领域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看到,学生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在不同层次的不同学习和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总体而言,人工智能的使用频率将会增加,学生的人工智能技能也会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培训组织、管理和评估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种调整首先必须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意识层面着手。
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与 Meta Group 合作,为讲师和学生举办完全免费的 GEN AI 课程。
如今人工智能的应用如此广泛,教师们自然无法避免使用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应该如何改变呢?
黄英俊教授教师和讲师需要接受培训、更新知识和指导,才能感知、识别、使用和掌握人工智能。一方面,这是为了服务于教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如果学生使用教师不了解或不精通的人工智能,那么学生在工具运用方面就可能超越教师。
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查找资料、辅助分析资料、探索想法本身并没有错。尽管存在一些弊端,但这种趋势已不可逆转,最好的办法是顺应潮流。
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应用仍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鲜有令人担忧的负面影响。然而,为了避免人工智能主导教学,评估方法必须更加灵活,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僵化。
那么,您认为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机构应该如何改变其培训计划结构和评估方法,以最负责任和最有效的方式整合生成式人工智能?
黄英俊教授博士:与通用数字能力框架类似,高等教育环境中的人工智能能力也分为几个层次:
基础级:有人工智能概论课程,内容包括人工智能的形式、用途、技术手段、公民伦理、历史等。
更重要的层面(渗透):问题在于,学校必须在整个培训项目中将数字技能和人工智能技能融入所有学科。例如,即使是汉喃等传统学科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字符识别、古籍修复或词语多维含义的探究。我相信,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可以兼容并应用人工智能来提升专业效率。
关于评估,为了适应人工智能在学习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评估和教学方法当然必须做出改变,以避免对人工智能的依赖。例如,教师不应仅仅布置论文作业(论文作业很容易被人工智能自动化),而应增加课堂讨论、交流和研讨会等形式。届时,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他们发言,表达、回答和交流的能力必须由人类来展现。
如今,口试是一种经典但非常有效的能力测试方法。口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可以检验学生的技能、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教职员工具备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应用人工智能的必要知识和技能。
您认为解决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核心问题的最佳方案是什么?
黄英俊教授博士:从技术层面来说,人工智能的准确性、处理速度和深度将会不断提升。然而,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诸多核心问题中,我认为制定人工智能使用的标准、规范和准则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伦理和社会责任仍然是我们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管理和应用方面的问题或许仍需从制度层面入手,探讨如何以根本、人道、负责和规范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
为避免落后,学校需要制定哪些具体政策来投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并建立清晰的人工智能在学校应用的伦理框架?
黄英俊教授博士:如今,人工智能在工作领域的应用非常个性化。每个人都可以使用一台设备。
从组织角度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各方的责任。学校需要明确官员和专家在行政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程度。人工智能可以起草文件,但公共伦理和专业精神仍需得到保障。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交给”它。
| “人工智能可以起草文件,但公共伦理和专业精神仍需受到把控。我们不能‘把一切都交给人工智能’。”——黄英俊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
例如,学校正在制定和调整人工智能在所有工作中的应用规章制度,以避免悲剧或麻烦。世界上曾发生过因人工智能建议而自杀的事件,这表明与伦理、责任和法律相关的问题非常紧迫。
先生,请问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学生是如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学习过程的?
黄英俊教授博士:这取决于具体水平,并非统一使用,但主要用途是学生提出想法、解决一些问题。甚至一些教师也在研究、教学和设计中使用特定的AI软件。数据显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我们始终建议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并遵守所有相关法规。例如,当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时,学生必须对数据和观点的准确性进行审查,并承担个人专业责任。一些期刊甚至要求就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中的使用和应用提交公开说明。
作为大学领导,您希望向教育部门、家长,尤其是学生本人传达怎样的强烈信息,让他们了解在未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和创造力?
黄英俊教授博士:如果要我传达一个信息,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教育不能对人工智能置之不理,但也不能依赖人工智能、被人工智能奴役、被人工智能狂热崇拜或被人工智能神化。毕竟,人类仍然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其次,就制度而言,需要建立总体监管框架,并针对每个工作领域制定具体法规。这种制度化非常有益,甚至可以从安全和法律责任方面保护用户。
专家们于 2025 年 10 月 28 日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行的“培养学习者的人工智能能力”研讨会上进行了讨论。对学生而言:人工智能必须以非常科学和明智的方式使用。明智之处在于将人工智能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取代人类智能。勇气在于掌握人工智能的能力和潜力。
责任和伦理的核心在于诚信。学生不能用人工智能代替自己的智力活动。必须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做出明确的规定。
| “教育不能忽视人工智能,但也不能依赖人工智能”——黄英俊教授,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
对于教师和讲师而言:也必须有标准和准则,其中责任和道德必须放在首位。
对于家长:家长是这一过程的参与者。作为一名家长,我认为有必要认真研究,以获得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视角。这不仅有助于消除疑虑,也有助于支持孩子的学习。避免不必要的偏见和怀疑。家长应支持学校以负责任和合乎伦理的方式使用人工智能。
感谢您分享这些宝贵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