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研讨会的有党中央办公厅、教育培训部、科学技术部、胡志明国家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司法学院、师范大学、法学院、河内国家大学、朱文安英才中学、Momo金融科技集团、朱文安英才中学、《One World》杂志领导、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董会、董事会及各学院和职能部门领导等代表。Meta集团、越南教育出版社、Bezen越南公司等赞助商也陪同出席了研讨会。
为学习者培养人工智能能力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致开幕词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黄英俊教授在大会开幕致辞和介绍报告中强调,近年来,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技术,而且成为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和重塑教育和培训。
人工智能的显著进步为个性化学习、支持研究和提升学习者创造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机遇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挑战:伦理道德、技术获取的平等性,以及人类如何掌控人工智能而不是被其主宰。此次研讨会旨在探寻一个核心问题的答案:如何以务实、全面的方式培养学习者的人工智能能力,并体现越南人性——人道、负责、富有创造力和包容性。
河内国家大学校长黄明山副教授在会上发表讲话
河内国立大学校长黄明山副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时强调,在2030年发展战略和2045年愿景中,河内国立大学将人工智能视为创新大学治理、提升培养质量和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柱。河内国立大学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让科学家、教师和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创造,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贡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河内国家大学校长特别肯定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先锋作用,该大学积极与Meta集团合作,为教师和学生实施了许多关于数字能力和人工智能能力的培训计划、研讨会和研究。
该学校不仅是为学习者构建人工智能能力框架的先驱,也是科技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有助于传播以人性化、负责任和自由的方式应用人工智能的精神。
陈文松博士——越南科学技术信息协会主席、原科技部副部长
Ruici Tio先生 - Meta Group亚太区安全与诚信政策项目经理
探讨安全、可持续地为学习者开发人工智能能力的解决方案
在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教育战略驱动力的背景下,培养数字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工智能应用能力,被确定为越南跟上并引领国家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关键任务。今天的学习者是决定越南未来在世界知识和技术版图上地位的力量。
与会科学家和管理者讨论了许多解决方案,以促进从认知到应用的各个层次学习者的人工智能能力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全面、负责、富有创造性和高度适应性。
研讨会由两场主会场组成,探讨了当前人们关注的议题。演讲重点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学习者人工智能应用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人工智能能力框架,阐明了教育在培养对人工智能的理解、技能和正确态度方面的作用,以及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培训计划的重要性。
在圆桌讨论中,科学家和管理者交流了从小学到大学教育的学习者发展人工智能能力的解决方案、政策和有效的实施模式,并讨论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伦理、安全和可持续性。
ABAII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研究所副所长黎灵良博士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时代:全景、多维影响和人力资源发展需求》的报告。
越南教育与培训部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黎英荣教授探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人工智能能力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信息与图书馆学院院长杜文雄副教授发表了题为“培养大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批判性思维、研究和创造力”的论文。
教育培训部科学技术信息司副司长杜红南博士就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培养学习者人工智能能力的方向和政策交换了意见。
教育培训部、朱文安英才高中、Momo金融科技集团、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专家就国家教育体系中培养学习者人工智能能力的解决方案和政策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次会议不仅是一个学术论坛,也是一个连接教育与技术的平台,为学校、企业、管理机构和国际组织在研究、培训和知识转移方面的合作创造了机会。
自2020年起,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与Meta集团合作实施了一项旨在提高学生数字能力的项目,并发布了《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学生数字能力框架》(2024年5月)。基于此成果,越南国立大学-美国社会科学大学应教育与培训部的要求,支持制定国家教育体系学生数字能力框架,并于2025年1月发布了该框架。
基于这些成果,自2023年起,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将继续与Meta集团合作开展该项目,以提高大学师生运用人工智能的能力。目前,已有超过250名讲师、专家和1000名学生接受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学生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并与专家进行了讨论。
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培训活动不仅旨在培养懂得运用科技的人才,更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性、身份认同和责任感的数字公民。学校已将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应用于众多培训项目中,并为学生开设了语言、人工智能等众多新的应用专业。学校的数字化能力培养战略以人文精神为基础,旨在将科技与人文价值观相结合,秉承“科技为人——人掌握科技”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