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学校从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开始,组织了由部分讲师开设的课程试点注册,涵盖3门基础课程:越南文化基础、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2,共计40个班级。试点半个学期后,由部分讲师开设的课程注册已得到教师和学生的一定程度的认可和支持。
教师积极创新——学生积极主动
以教师为单位注册课程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了许多机会和条件。国际研究专业学生阮秋霞(Nguyen Thu Ha,K56)分享道:“我通过学校的邮件了解到了选课和选课的信息。多亏了这些信息,我可以安排自己的课表并注册课程。我发现这种以教师为单位注册课程的方式比以前的选课方式更加具体,因为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教师的信息,还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时间安排的课程。”

通过选修课程,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还可以主动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课程、讲师和考核方式。杨氏碧贤(K54信息中心 - 图书馆)说:“在选修课程之前,我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课程和讲师的信息,例如询问学长学姐、咨询朋友以及了解授课教师的情况,以便对课程和讲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选修课程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也让授课讲师看到了这种改变和积极的影响。阮光辽博士(越南共产党革命道路讲师)说:“选课过程中,讲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讲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态度。因此,讲师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期望。”无论采用何种教学形式,教师的角色始终至关重要,他们也始终致力于将知识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副教授林氏美蓉博士(越南文化基础课程讲师)表示:“在这些课程中,我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在于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以便他们在课程结束后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所有课程中,我都力求更新信息,寻找生动、快速而全面地表达和交流知识的方法。在本课程中,除了现有的方法和经验之外,我将引导大家进行更深入、更有效的互动。”
仍然遇到困难
部分课程的选课工作已得到师生的积极参与,但仍存在一些困难。社会工作专业(K56)的童氏清玄(Tong Thi Thanh Huyen)分享道:“对于我们这样的大一新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对大学环境不熟悉,对老师和同学都不熟悉。而且,所有学生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选课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有时甚至要熬夜,但仍然无法成功。” 国际研究专业(K56)的阮秋霞(Nguyen Thu Ha)也分享了选课的难处:“虽然是在第二学期选课,但有些学生的选课会受到第一学期成绩的影响。有些学生第一学期这门课没通过,但由于成绩尚未公布,他们无法在下学期再次选课。”

从讲师阮光柳博士的角度来看,目前选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在于:选课班级数量仍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对于授课讲师而言,由于班级人数较多,分组讨论仍然存在问题。
对学习者和教师的期望
师生们都经历了一些困难,但选课制度的有效性不容忽视。许多学生表达了继续选课的愿望。“我希望下学期学校能开设更多由老师授课的课程,并推广到各个专业,这样我们选课会更方便。”(吴氏清薇 - K55 历史系)。学生阮翠阳(K55 文学系)分享道:“我希望学校能更及时、更详细地向学生提供老师信息。我也希望老师们能采用更灵活、更生动的教学方法。” 始终陪伴学生走过学习之路的老师们也希望选课制度能尽快得到广泛实施。范黄江老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讲师)表示:“应该普及选课制度,让学生自主选择老师,而且应该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都实行。”范黄江大师强调:当选课时选择讲师的做法普及后,学生将有更多关于讲师的信息,从而做出更谨慎的选择,因为这也是学生的权利。

课程注册选课制度的实施尚属初期,存在诸多亟待克服的困难,但这将是学分制培训深入化、为学员带来最实用成果的重要突破性改进之一。正如林氏美蓉副教授博士所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改进将最终实现培训的最终目标,即确保培训质量、产出能力,并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