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越南新闻业蓬勃发展,拥有300多家报纸、杂志以及数十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广播电视台。一位积极主动、充满活力的记者形象深入人心,他经常奔波于各地,知识渊博,接触各界人士,并将新鲜信息带给公众。这种形象在一代又一代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了许多男孩女孩自学生时代起就梦寐以求的职业。
然而,在1990年以前,越南只有一所(党校体系内的)院校培养记者和报纸编辑——那就是中央宣传学校(现为新闻传播学院)。幸运的是,就在我和我的同学们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新闻学院(隶属于综合大学)成立了。
1991年10月12日,第一届毕业生的开学典礼在黎圣宗街19号的礼堂隆重举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学院、学校的众多老师,许多记者,以及各大通讯社的领导……并聆听了我们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仰的学院院长何明德教授热情洋溢的欢迎致辞。他撰写了许多理论性和评论性的文章,令我们受益匪浅。他关于新闻业的指导性分享——新闻业既需要高尚的思想、广博的文化和社会知识,也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塑造了学院的培养理念。这一培养理念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闻学是一门涵盖政治、社会、法律、文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综合学科。因此,教授邀请了越南顶尖的专家、科学家和新闻工作者来学院授课。除了学院创立之初就加入的副教授杨春山博士和教授陈光之外,教授还邀请了杜春河博士、段香博士、武光浩博士、丁文香博士、阮氏明泰博士等副教授加入学院,共同打造了学院的第一批黄金一代,其中包括新闻学、文化、语言、历史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他们全心全意地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授课。此外,得益于教授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人脉,我院第一代学生得以向众多知名客座教授学习,例如杜光雄教授、方柳教授、阮天甲副教授……以及杜芳、张德英、陈功文、光潭、黄松、黎伯翠、杜光等资深记者,还有诗人苏友、辉干、阮玉、苏怀等作品感动了几代读者的诗人作家。大多数时候,河明德教授都会亲自邀请这些专家来我院授课。后来,当我们留校任教时,我们了解到,河明德教授多次亲自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这都源于他卓越的学术声誉和对学术的热情。

哈明德先生与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职工合影留念(照片:陈明)
我们班由教授亲自指导,第一届K36新闻班最优秀的5名学生被教授留任为学院教师,其中2位现已晋升为副教授。我们班近60名学生毕业后进入各大新闻机构工作,许多人现在在越南电视台、越南之声、越南通讯社、《人民报》、《越南妇女报》、《海关报》等重要新闻机构担任要职。每次同学聚会,我们都会回忆往事,而教授的故事始终是我们新闻学院学生记忆中最深刻的部分。在“寻找良师益友”的道路上,并非每个人都像我们一样幸运,能够师从像何明德教授这样博学多才、关爱学生、和蔼可亲的老师。
河明德先生很早就声名鹊起。他是最早撰写关于南高的研究著作的学者之一,也是最早提出“现实主义作家”概念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南高是越南现代文学中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著作《南高——文学生平与作品》出版时年仅26岁,便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和关注。他后来的一系列著作,如《诗歌与越南现代诗歌若干问题》、《作家与作品》、《时间与篇章》、《探寻艺术真理》、《文学——才华与风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与文学理论若干问题》等,不仅为读者呈现了越南文学辉煌时期丰富而生动的面貌,同时也提出了文学理论中最基本的论点,对越南的文学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尤其致力于研究胡志明主席的文学和诗歌,著有《胡志明主席——民族的伟大诗人》、《胡志明主席的文学作品》和《胡志明的新闻作品》等专著。这些著作不仅探讨了胡志明主席对诗歌、文学和新闻的看法,还深入分析了构成胡志明风格的各个方面。进而,他全面、客观、严谨地总结和评价了胡志明主席近二十年的文学、诗歌和新闻生涯。他的努力、对研究的奉献和卓越贡献获得了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研究奖和胡志明社会科学奖的认可。

照片:陈明
老师将他在专业研究著作中积累、综合、系统化的知识,通过生动熟悉的例子,以幽默温和的指导热情地传授给我们。
他不仅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还是一位现实主义散文和情感诗歌的作者。他写过关于独轮车世界、关于同事的散文,例如《教授与隐士》和《伞头人》等等。他曾赴美国,出版了散文集《三次美国之旅》。他曾到访俄罗斯,创作了《俄罗斯——金色的秋天与无尽的白雪》。他曾到访法国,出版了散文集《巴黎——两个秋天的再次相遇》。他的许多散文都发表在报纸上,这些散文为我们这些新闻系学生学习“文学与新闻散文”提供了实用、贴近生活且生动的教材。
新闻学是一门科学,与研究和发展紧密相连。因此,何明德教授为学院设计了研究方向,并亲自编辑和实施了许多丛书,例如《时间与见证》(3卷)、《新闻与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许多书籍后来成为学院的年度传统出版物,向读者介绍学院讲师、专家和客座教授的研究论文,并在学术界和公众中塑造了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品牌形象。
新闻学院成立之初,教职工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知识分子,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不仅是学院精神支柱的奠基人,也是学院专业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一位公正仁慈的人,他化解分歧与对立,将学院成员团结在同一个屋檐下。时至今日,这种团结互助、精诚合作的传统,依然是新闻学院(现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履行对学校和社会责任的最根本力量。
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和研究员,一位诗人兼作家,其作品触动人心,感人至深。他是一位公正的管理者,总是给予同事和下属鼓励。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博学、敬业、朴实的老师,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树立了人生导师的典范。
值此您八十寿辰之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祝您身体健康,并祝您创作出更多理论和文学作品。
作者:副教授 Dang Thi Thu Huong 博士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