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这个系列”学生科研项目学分培养学生适应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与一组学生进行了讨论:Dang Thi Bich Hang、Pham Thi Hoa、Hoang Mai Anh、K50 和 K51 心理学 - 该主题的作者“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K52学生学分培训适应性研究”。
继续这个系列”学生科研项目学分培养学生适应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与一组学生进行了讨论:Dang Thi Bich Hang、Pham Thi Hoa、Hoang Mai Anh、K50 和 K51 心理学 - 该主题的作者“河内国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大学K52学生学分培训适应性研究”。
- 记者(PV):为什么选择K52作为研究课题?
- 学生团体(NSV):由于这是学院首次全面采用学分培养模式的课程。你们是第一批、也是最有经验的从旧的学习方式彻底转变为新的学习方式的人。他们将享受到优势,但也必须找到方法来适应新的培训模式带来的变化。
- 光伏:您的研究课题是关于学生对学分培训的适应性,能否更清楚地解释一下您对适应性的概念?
- NSV我们认为,讲“适应”,就是讲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情况,有新的要求、新的需求,这些在自己的经历中是从来没有过的。当我们必须习惯并融入那个环境时,我们就需要“适应”——作为一种条件,一种帮助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这样说来,某种程度上,似乎与“物种生存本能”类似。如果说动物需要“生物适应”(达尔文提出的概念)来保证机体在环境——自然条件变化的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那么对于人类来说则是“心理——社会适应”。人类不仅要响应自然环境的要求,还要响应社会环境的要求;不仅维持存在,而且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影响该环境。显然,适应性体现了每个人的活力、积极性和灵活性。在当今动荡的生活条件下,这一点尤为必要。这也是我们如此热衷于研究“适应”的原因之一。我们要强调的是,我们在这里使用的“适应”概念属于“心理社会适应”的范畴(这在主题中已经得到说明)。
简而言之,“适应”就是改变和调整自身(在意识、习惯、行为等方面),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维持生存和发展。
- 光伏:那么你们用什么标准来考察学生对学分培训的适应性呢?
- NSV:从心理学角度看,综合人格总是从认知、态度、行为三个层面来考虑。个人在面对某一事件之前,必须有正确、全面的认知,并有适当的态度,才能将其转化为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基于此认识,结合心理学“适应”研究的理论传承,我们提出了学分制培养过程中学生适应情况的评价标准。我们关注所有三个方面:意识、态度和行为。一是主体正确、充分地认识自己的条件和环境;第二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对当时的情况和境遇表达出感受、满意的情绪、感兴趣的事情……适应不仅要有良好的意识、正确的态度,而且适应的最高表现是主体积极主动地工作,适应形势的要求,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当以上三个标准都得到满足,并通过行为和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时,就可以评估每个人的适应水平。
但我们也认为,给出的标准只是相对的,作为我们评价问题时的参考依据。因为评估人类的适应性(心理社会适应性)并不容易,尤其是当我们的评估是在 K52 学生刚刚完成一个学期的职业培训时进行的。
- 光伏:您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之一是“大部分K52学生对学校关于学习时间的规定表示不同意”,具体为“76.1%的受访学生表示学校安排的时间表不合理”,您能否详细说明您不同意的是哪些方面,以及学校时间表安排的不合理之处是什么?
- NSV: 关于课程安排,很多学生表示,课程安排比较分散,上午学几节课,下午休息一下再学几节课。对于住得较远的学生来说,出行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些课程在上午最后一节课结束时结束,但下一门课程在下午第一节课开始,因此学生只有大约 50 分钟的时间吃午饭和休息,然后换教室学习。学习时间不集中,有时很散,有时很仓促。学习者不习惯或者还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时间。没有固定的空闲时间,学习者很难安排自己的活动。
- 光伏:您的研究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K52 学生现有的能力和技能尚未适应课程内容。”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 NSV:第一年的课程内容特点是包含许多通用科目和大量的理论知识。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必须习惯自学,而老师只是指导他们。因为自学需要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要有学习方法,看书,查资料,小组活动,时间规划,有压力管理的技能……但是从高中开始就采用被动学习方式的一年级学生不具备这些技能。
要掌握这些技能,学习者必须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学术顾问必须召开班会,了解学生的困难并给出建议。在代表团方面,应该开展生活技能和学习方法方面的培训。学校配套有书籍、文献、投影仪等设施。学习者必须懂得如何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学生、学校、班级之间的同步协调很重要。
- 光伏:您认为自从实行学分制培训模式以来,我们学校的教学在提高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 NSV: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学生主动接触更多信息来源,从报纸和互联网等多种来源查找文献。学习小组成立和小组活动不断增多,并初步取得成效。学生更加自觉地做好上课前的备课。你每天都在学习、备课、讨论,不再像以前那样逃课了。在讨论中,你学习了如何在人们面前展示、表达你的想法以及如何使用现代设备。
教师加大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为学生展示创造条件。教师从年初就开始制定课程大纲,以便学生可以主动规划学习。
但仍然有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讨论环节不顺利,即使有课程大纲,老师有时也讲课顺序不对……有的班学生很多,有的班学生很少。学生只能选择学习时间,而不能选择老师。课堂缺乏凝聚力。
- 光伏:您认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
- NSV:主要的困难是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比如,学生缺乏自学的动力,没有找到学习的兴趣,自学还没有成为他们的需要。尤其是很多学生不具备以下这些非常重要的自学技能:
首先,学生没有制定自学计划。比如不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二是学生不具备查找文献的技能。例如:不知道去哪里找资料,有些人不知道如何使用图书馆计算机来查找所需的文献……
三是阅读能力不好,文献综合能力差……
影响学生自学的其他客观因素包括:例如设施。在国外,有教室自学,有电脑查资料……而我们的学校,条件却不是这样的。
- 光伏:您提出的评价是:“学生对学分培训的认识正确且比较完整……大部分学生态度积极,能够按照职训中心的规章制度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业”,但“学生没有积极的行为去完成职训中心的要求和任务”,导致“学习成果不高”,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满意。那么,正确的认知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正确行为和良好结果,原因何在呢?
- NSV客观上,学习任务的要求较高,需要时间和过程将感知转化为行为。他们有良好的意识,有良好的态度,但如果没有技能或习惯,就不会有良好的行为。这需要时间,因为适应是一个过程。
- 光伏:那么,您认为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对学分培养模式的学习有最高的适应性,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呢?
- NSV: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自律精神。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国外,他们从以前的教育中已经养成了自学和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越南,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很难适应。但学生还是要懂得克服,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种新的培养模式对于新一代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让他们能够实践和适应,对融合趋势更有信心。
- 光伏:谢谢讨论。。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