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文协副教授博士目前是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语言学系的讲师。本书是他过去十年来在研究生和博士阶段讲授语义学和语法专业课程的成果。值此新书出版之际(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我们想介绍一下前言这本书。
阮文协副教授博士目前是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VNU)语言学系的讲师。本书是他过去十年来在研究生和博士阶段讲授语义学和语法专业课程的成果。值此新书出版之际(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我们想介绍一下前言这本书。
正如标题所示,本书旨在探索和建立解析的语义基础。
意义从形式语法思潮中被轻视、被轻信,到如今在功能语法和认知语法的蓬勃发展下,成为格外受重视的因素,在语法研究中,有必要谈意义,有必要谈语义语法。
然而,意义是一个非常抽象且难以捉摸的概念,要回答“一个句子究竟能表达哪些意义?”并不容易。
基于“句子所表达的一切皆有意义”这一假设,本书试图分析句子所能传达的意义层次。近年来语义学的显著发展为我们讨论这些意义层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基于句法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用于传达意义这一理念,我们认为,将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层次分离出来,同时也为句法分析奠定了语义基础。我们认为,这些意义层次包括描写意义、情态意义、主题意义和话语目的意义。
通过建立上述语义基础,我们提出了一种描述越南句子句法结构的新方法。
我们的方法是从句子所能表达的意义类型出发,定义相应的形式范畴。这是一种激进的功能至形式方法,比利时语言学家扬·努伊茨(Jan Nuyts)对此进行了简洁的表述:“以语义范畴为起点,探究其语言表现的范围”[努伊茨,2001]。
这种方法对越南语法研究者来说仍然颇为新颖。然而,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有望带来许多积极的成果,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在尝试使用形式标准来确定越南语句子的句法成分方面,经历了太多无休止的争论,而越南语句子是一种形态不变的孤立语言。我们主张从句子所能表达的意义类型出发,将其视为描述越南语句子句法结构的语义基础,并基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经验以及组织和呈现这些经验的方式,采用一种简单的句子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使我们得出结论:句子是一个多维实体,句子的线性结构成分在反映不同维度信息的功能上并不均匀。因此,如果我们放弃单线观点,转而采用“立体”观点,就必须对其结构元素进行模块化分析。
本书的目标读者是语言学专业的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尤其针对文学专业。对于从事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员来说,本书也必不可少,因为研究文学作品就是研究作品向读者传达的信息,而能够传达这些信息的最小单位是句子。从某种角度来看,掌握句子的语义内容是发现整个文本信息的基础。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提供可靠且最新的语义知识,帮助解决分析和描述越南语句子句法结构方面的难题。
在本书中,引用时我们通常会注明三个参数:作者姓名、出版年份和页码。所有与被引用著作相关的信息都将在“参考文献”部分中具体呈现,并按作者姓氏的顺序排列。章节将根据章节编号进行编号,并进行小节区分。例如,如果您遇到第 5.3.2 节,则表明该节位于第 5 章,即第 5.2 大节中的第二个小节(即 5.3.1 之后)。
查看更多:指数
作者:无人知晓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