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2014年世界:得与失

2015年1月5日星期一 17:45
2014年已经过去,但它的影响必将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直接和长期的影响。
Thế giới 2014: Được và mất
2014年世界:得与失

世界从未面临如此多的重大挑战,从叙利亚的血腥战争到乌克兰的棘手冲突,从埃博拉疫情的爆发到空难,从东海和南海主权争端的紧张局势到香港的民主抗议运动。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大国的战略和责任不容忽视。

美俄:后苏联空间的战争

冷战结束25年后,美俄关系首次几乎重回两极格局的紧张状态,主要原因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的冲突。欧洲的冲突再次将美国拖入困境。乌克兰似乎是欧盟和北约东扩战略的最后一道“拦路虎”,也是俄罗斯与欧盟之间唯一的“缓冲区”。因此,双方都希望乌克兰向自己靠拢。

在2013年末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似乎得不偿失。首先,美国成功将乌克兰拉出俄罗斯的“轨道”,两国不再是“兄弟”,乌克兰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更加密切。其次,美欧同盟得到加强,北约实力增强,所有成员国同意将国防预算提高到GDP的2%。北约还同意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部署在东欧成员国。通过乌克兰危机,美国还成功调动了欧洲的兵力和财政,牵制了俄罗斯,减少了资源投入,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中占据优势,并在“能源武器”牌上初见成效。

总体而言,在乌克兰危机,尤其是俄美关系中,俄罗斯似乎“得不偿失”。俄罗斯唯一的收获是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乌克兰手中夺回了克里米亚。但俄罗斯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政治上,俄罗斯的举动引发了大多数东欧国家的不满和担忧。俄欧之间历时25年建立起来的信任荡然无存,乌克兰危机也导致东欧国家疏远俄罗斯,团结在美国和欧盟周围。

经济上,美国和欧盟的制裁使俄罗斯本已困难的处境更加艰​​难,卢布大幅贬值,经济增长率跌破1%。

从战略上看,俄罗斯长期以来追求的建立统一的欧亚联盟、限制美国干预、扩大其在后苏联地区影响力的战略似乎已经失败,俄罗斯不得不调整其亚洲战略。

俄罗斯与中国:新型大国关系

尽管不在欧洲,但这片“旧大陆”的局势发展对俄中关系影响重大。乌克兰危机也是俄中关系升温的催化剂。事实上,乌克兰危机加速了俄罗斯的“东转”。俄中两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处于转型期,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并且拥有相似的治国理念和治国之道。普京总统此次来华出席第二十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并与习近平主席会晤,是两国领导人2014年的第五次会晤。习近平主席表示,这些峰会“促进了中俄友好合作”,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普京总统则认为,这些峰会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俄罗斯-欧盟:冷战似乎又回来了

2014年是欧俄关系最为动荡的一年。战争的导火索再次在历史上曾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和宗教战争的欧洲被点燃。

与美俄不同,2014年是欧盟仅实现一半目标的一年。作为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牵制对象,欧盟最终成功争取到乌克兰的支持,但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济方面,与美国不同,欧盟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非常紧密,俄罗斯是欧盟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欧盟严重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俄罗斯满足了欧盟高达30%的天然气需求。因此,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实际上是自我惩罚。2014年上半年,欧盟与俄罗斯的贸易额下降了13.1亿欧元,俄罗斯对欧盟的出口下降了12%。安全方面,尽管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尚未发生直接冲突,但东欧地区局势紧张。面对爆发冲突的风险,东欧北约成员国同意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中国 - 日本:钓鱼岛/尖阁诸岛冲突

欧洲正忙于乌克兰危机,而东亚则被中日围绕钓鱼岛/尖阁诸岛的主权争端所主导。2012年,两国关系骤然紧张。当时,安倍晋三的前任、民主党首相野田佳彦决定将钓鱼岛/尖阁诸岛收归国有,以阻止极端民族主义者石原慎太郎(后来成为东京都知事)购买这些岛屿。然而,这一决定却加剧了中日关系的紧张。

作为回应,中国于2013年11月决定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ADIZ)。此举表明中国坚决要求日本和国际社会承认该群岛为中国的主权领土。此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重新解释和平宪法第九条,允许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即在利益受到侵犯时向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派遣军队以保护自身利益,并成立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增加国防开支,并发表了一份批评中国威胁的白皮书。

2014年11月,安倍晋三首相和习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峰会期间,在两年未曾接触之后,首次进行了30分钟的会晤。然而,两人冰冷的握手表明,两国在这一问题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

打击伊斯兰国:尚未看到“隧道尽头的光明”

美国针对自称“伊斯兰国”(IS)的战争正陷入无路可走的泥潭。2014年9月10日,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将与盟友协调,削弱并最终摧毁恐怖组织IS。

迄今为止,“伊斯兰国”这个怪物是历史上资金最雄厚、最成功的恐怖组织,控制着伊拉克超过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人口超过800万,拥有许多大城市,平均每天从石油贸易中赚取超过100万美元。不同的是,这支规模庞大的恐怖大军,成员人数从1万到8万不等,来自80多个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马尔代夫、智利、挪威……,并与伊拉克及周边地区的部落、前复兴党官员以及心怀不满的逊尼派分子等势力关系密切。

专家表示,自9/11事件以来,伊斯兰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实际上比基地组织更大。美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清晰透明的战略。奥巴马政府赋予自己在叙利亚境内“任意时间和地点”攻击伊斯兰国的权力,这在国际社会眼中已经丧失了信誉。各国对美国反伊斯兰国战略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因为他们并不真正理解美国的真正目标:叙利亚还是伊斯兰国。伊朗、俄罗斯和叙利亚强烈反对这一战略,并对背后的真正动机感到担忧。美国可以用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拖垮伊斯兰国的势力,甚至暂时压制伊斯兰国的活动。但要彻底摧毁伊斯兰国,美国必须与叙利亚政府合作。这正是美国官员解释“打击共同敌人伊斯兰国并不能使叙利亚政府成为美国的盟友”时所强调的关键点。

2014年在诸多阴霾中落幕。世界局势从未像今年这样复杂多变。幸运的是,在2015年新年伊始,世界见证了期待了半个多世纪的重大事件:美国和古巴正式宣布关系正常化。希望在这样的好消息的推动下,2015年将成为政治和国际关系更加光明的一年。

作者:副教授,Pham Quang Minh 博士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