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如果列宁说“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那么我会随雨而来完成了其“神圣而高尚”的使命。这部电影为观众展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美好图景。另一方面,在传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电影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艺术工具,因此像《大正时代》这样的电影我会随雨而来这不仅对日本电影制作人,而且对世界上所有真正的电影制作人都是一个有益的教训。
自20世纪初以来,“日出之国”的电影便因衣笠、成濑遥、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行贞勋、村上正典等杰出电影人的名字而为西方国家所熟知。这既是一部民族电影,又极具现代感。观看日本电影,很少有人不认同日本人灵魂深处的某种美。那就是武士精神之美,是世世代代积累的成熟、智慧、自信和勇气之美,尤其是牺牲、利他主义、对爱情和亲情的尊重之美。在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灾难期间及之后,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为了全面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开展一项长期的研究项目。在这篇短文中,我们将分析促成这部电影成功的一些因素。我会随雨而来由年轻导演土井阿布宏执导。希望这里的经验教训也能帮助越南年轻电影人吸取必要的教训。
我们认为,土井伸宏导演的这部影片之所以不仅在日本,也在日本如此吸引观众,其首要因素或许在于作品中每个细节都蕴含着人性。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故事我会随雨而来很简单。故事主要围绕一个普通的日本小家庭展开,他们由三口之家组成:父亲拓海(Takumi)、母亲澪(Mio)和他们的儿子雄二(Yuji)。影片开场,是一栋如梦似幻的美丽房屋,坐落在森林深处的湖畔。少年雄二如今已长成18岁的青年,欣喜地收到了母亲12年前订购的礼物,这礼物是由面包店老板直接送来的。在拓海和雄二父子的对话中,男孩回忆起了6岁时一段神奇的记忆:母亲在生下第一个孩子雄二后,染上了神秘的疾病,离开了人世。在返回赤部星球生活之前,她承诺在第一个雨季到来后,就回去与丈夫和孩子们一起生活6周。她确实做到了。正是在这次有趣而又意想不到的回归中,拓海讲述了许多充满人间爱意、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也随之揭开。影片选择从这个角度来讲述故事,有助于展现作品中每个人物的爱情故事、心灵之美、利他精神,也使得影片的故事更加“多层次”。
拓海和美绪在东京一所高中同班时坠入爱河。他们的爱情如同普通的学生恋情一样,低调、温柔而浪漫。两人都一见钟情,但由于生性害羞,两人的爱意一直深藏心底。就在他们即将分别,面临永远无法相见的危险时,一个神奇的“借口”让他们再次相遇:拓海在女友的请求下,在毕业纪念册上“不小心”忘了带笔。尽管重逢重重阻碍,爱情最终还是将他们联系在一起。重逢那天,一整片黄色的向日葵田象征着真爱永恒。婚礼举行了。当他们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孩子出生时,幸福充满了这对年轻夫妇的家。澪却遭遇不幸,28岁生下祐二后,身患重病,不治身亡。母亲“鬼魂”归来的那天,祐二问澪的那句令人心碎的问题:“你是因为我而死的吗?”、祐二为能再见到母亲而苦苦寻觅的象征性“三叶草”、祐二留下的相册里的赤部星球、瓢泼大雨、祐二为了祈求雨水降临母亲而摆放在教室、家中各处的“祈雨人偶”……这些细节和意象,都饱含着日本人心灵的美。
根据原作我会随雨而来土井伸宏执导的电影以一位逝者重返故土,与丈夫和孩子共同生活六周为主要内容,在故事结构、设定、人物和叙事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在人物方面,专门为拓海提供健康监测和咨询的野口医生取代了小说中名叫诺布雷的老师。这种替代将更有说服力,因为观众更想知道生活中是否真的存在这样的奇迹:当爱与欲望达到极限时,人们仍然拥有让“死而复生”的“奇迹”。尽管野口医生并不相信这个非常“不科学”的故事,但他始终向拓海肯定“这仍然可能发生”。相比小说,电影还塑造了绫这个角色,她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同学,是唯一知道朋友“秘密”的人,并多次出面劝说老师允许裕二及时回来见母亲……
在场景艺术方面,导演土井伸宏刻意为拓海一家营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这绝非偶然:一栋位于湖边、森林深处的房子。所有关于“死而复生”的秘密由此被完全保密。在原著中,拓海一家依然正常地生活在拥挤的街区,“幽灵”澪依然与其他正常人(尤其是与农布雷老师)生活、行走、交谈。而在电影中,“幽灵”澪的接触被限制到了极致。从赤部星球回来后,澪除了拓海和雄二,只见到了拓海的同事田濑(请她离开时照顾他们),以及面包店老板(为她的儿子订购生日蛋糕,直到他18岁)。这样的创意很容易被观众接受。此外,导演还巧妙地融入了祈雨人偶这一日本传统元素。祐二在教室和家中随处悬挂祈雨人偶,祈愿雨季持续,让母亲安然无恙。这体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美好。更具体地说,匠与澪相恋那天,在一片金黄色的向日葵田中相遇,这一场景的营造,为观众营造了非常特别的情感。这就是文学与电影的区别。我们认为,土井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更显成功。
电影故事我会随雨而来故事其实很简单,但叙事方式却层次丰富,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相比小说,故事只从两个视角展开(拓海的视角和澪的视角,通过她留下的信),电影的叙事结构略显复杂。影片至少讲述了三个视角:一个故事以导演和镜头的视角讲述,发生在当下,即悠二18岁生日时;第二个故事以拓海的视角讲述,讲述了澪在彻底失忆后死而复生时,两人之间的爱情;第三个故事则以澪回到赤部星球后的日记为线索,揭示了他们高中时代爱情故事中缺失的细节。如果不是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影片的故事我会随雨而来否则,影片也难以营造出惊喜感,而惊喜感在一部叙事作品中非常重要,尽管这是一部“视觉叙事文本”。
设想我会随雨而来影片中既有奇幻元素(死而复生),又绝不会给观众留下任何“不真实”的感觉。为了营造这种感觉,土井伸宏可谓煞费苦心。首先,他选择了三个角色居住的房子,位于森林深处,紧邻一个大湖,周围空无一人。这样的设定让澪死而复生,因为拓海和他的父亲是唯一目睹过死者复活的人。此外,拓海和父亲身上那种渴望再次见到亲人的渴望,也是澪回归合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叙事方式上,土井伸宏也始终在现实与虚拟两个世界之间保持着一种暧昧的状态:虚拟世界中的故事实际上只通过与一个人(除了拓海和他的父亲)相关的细节与现实故事相联系,那就是拓海的女同事长濑。临近返回赤部星的日子,澪担心失去父子拓海之女双手的生活,于是“突然”约了长濑,在一家几乎空无一人的咖啡馆见面。观众们和拓海的好友一样,在与这位突然“复活”的已故熟人相遇的第一瞬间,都略感吃惊。但仅仅一瞬,之后一切很快恢复正常。来自两个不同世界(现实与虚拟)的人,依然如现实般“完成”了对话。另一个角色(小说中没有出现)——面包店老板澪,在即将返回赤部星的那天,为儿子定下了十二年的生日,因为她始终不知道澪是谁,所以也没有什么惊喜。唯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位“陌生的客人”竟然为儿子定下了十二年的生日蛋糕。另一个角色是野口医生,他为拓海治病,却只通过拓海亲口讲述澪的回归。电影导演很“聪明”,没有让这位深谙死者无法“复活”原理的科学家医生与澪直接见面。这位医生秉持着善良的本性,断言死者回归的故事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为了让拓海高兴,他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至少在拓海自己的世界里是这样的。
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日本灵魂之美。我会随雨而来它不仅存在于拓海的“奇幻世界”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围绕着这个“奇幻世界”的人物:长濑(同事)、野口(医生),尤其是善良的女友绫,以及唯一一个透露了母亲归来秘密的同学裕二。他们都体现了日本人温柔深邃的美。电影我会随雨而来影片中完全没有“火爆”的场面,没有吸引观众的花招,也没有特效。甚至连我们在许多越南电影中,包括最近在电视上播出的韩国“热门”电影中常见的夸张反派角色,都没有出现。我会随雨而来影片中只有一条正面的人物线,那就是那些拥有“清澈”、“纯洁”、“利他”之美的人,让观众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上,邪恶和坏事是没有存在的根据的。此外,影片还通过摄影师优美的画面、导演从始至终引人入胜的叙事,以及三位主演——竹市结子(饰匠)、中村狮童(饰澪)、武井明石(饰雄二)——的精湛演技,吸引着观众。这些因素都凸显了日本人灵魂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丽。最重要的是,看完这部充满“奇幻”元素(死而复生)的电影后,我们并不感到恐惧。相反,在观众的心中,那个“奇幻”的故事依然真实存在。人生在世,谁不曾梦想过拥有像土井奈布宏故事中那样美好的经历呢?谁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没有梦想过生命中出现奇迹,让逝去的亲人与自己一同复活。电影,乃至整个艺术,都是帮助人们实现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的桥梁。尽管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部好的电影并不一定需要“惊险刺激”的题材、“火爆”的场面、或是昂贵的特效。一部好的电影有时就像日常生活一样简单。重要的是,它必须给观众带来“美好的梦想”,并帮助人们“美好地”生活。我梦想有一天,越南电影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澪从赤部星回来后与丈夫和孩子一起住,之后共进家庭晚餐
Takumi 和 Mio 高中时期的照片
作者:陈兴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