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如果列宁说过“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最重要的”,那么我将随雨而来这部电影完成了它“神圣而高尚”的使命。它为观众展现了一幅日本人心灵的美好图景。另一方面,在传统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世界,电影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艺术工具,因此像这样的电影……我将随雨而来这不仅对日本电影人,而且对全世界所有真正的电影人来说,始终是一个有益的教训。
自20世纪初以来,日本电影凭借衣笠祐、成濑巳喜男、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行贞勋、村上昌典等杰出导演的名字,为西方世界所熟知。这是一种既具有民族特色又极具现代感的电影。观看日本电影,几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日本人灵魂深处蕴藏的某种美。那是武士精神之美,是世代积累的优雅、智慧、自信与勇气,尤其是牺牲精神、利他主义、对爱的尊重以及对家庭的深厚情感。2011年3月地震和海啸灾难期间及之后,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讨论。要全面探讨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长期的研究。在这篇短文中,我们仅想分析促成电影成功的部分因素。我将随雨而来由年轻导演土井布弘执导。希望这部作品中的经验教训也能帮助越南年轻电影人汲取必要的经验。
我们认为,导演土井信宏的电影之所以吸引观众,不仅在日本,而且在日本也广受欢迎,第一个因素或许在于作品中每一个细节都饱含人文关怀。事实上,这部电影的故事(故事)我将随雨而来故事非常简单。它主要围绕着一个普通的日本家庭展开,这个家庭由三口之家组成:父亲拓海、母亲美绪和他们的儿子裕二。影片以一栋如梦似幻的美丽房屋开场,它坐落在森林中央,湖畔静谧。如今已是18岁少年的裕二,正欣喜地收到母亲12年前订购的礼物,这份礼物由面包店老板亲自送来。在拓海和裕二的对话中,一段发生在裕二六岁时的奇妙回忆浮现出来:母亲在生下第一个孩子裕二后,患上了一种神秘的疾病,最终去世。在返回赤部星球生活之前,她承诺会在第一个雨季到来时,回到丈夫和孩子们身边生活六周。而她也确实做到了。正是在这次意想不到的重逢中,拓海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充满人间温情的秘密。影片选择从这个角度讲述故事,有助于展现爱情故事、灵魂之美、作品中每个角色的利他主义,也使影片的故事更加“多层次”。
拓海和澪在东京一所高中同班时相恋。他们的爱情如同其他学生的爱情一样,含蓄、温柔而浪漫。两人一见钟情,但由于天性腼腆,这份爱意只能深藏心底。在即将分别,面临永别之际,一个奇迹般的“借口”让他们得以重逢:拓海应澪的要求在毕业纪念册上写完字后,“不小心”忘记带笔了。尽管历经重重阻碍,爱情最终还是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重逢当天,一片金黄的向日葵花田象征着真爱永恒。他们喜结连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孩子出生后,幸福洋溢在了这对年轻夫妇的家中。随后,不幸降临到澪身上:她身患重病,在28岁生下裕二后便去世了。在母亲的“灵魂”重返人间的那天,裕二问澪一个令人心碎的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你才死的?”;裕二苦苦寻找象征着母亲的“三叶草”;澪留下的相册里有赤部星的图案;倾盆大雨;裕二在教室和家里到处摆放的“祈雨娃娃”,祈求下雨让母亲回来……所有这些细节和意象都饱含着日本人灵魂的美好。
基于原作我将随雨而来土井伸宏的这部电影以死者复活与丈夫和孩子共同生活六周为主要内容,在故事结构、设定、人物和叙事手法上都进行了创新。在人物方面,专门负责监测和咨询拓海健康状况的野口医生取代了小说中名为诺姆布雷的老师。当观众想要看到这种奇迹在生活中依然存在时,这种替换会更具说服力:当爱与欲望达到极限时,人们仍然拥有让“死者复生”的“奇迹”。尽管野口医生并不相信这种“不科学”的故事,但他总是向拓海保证“这种事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与小说相比,电影还塑造了绫这个角色,她是一位非常可爱的同学,也是唯一知道拓海“秘密”的人,她曾多次劝说老师允许裕二及时回家见母亲……
在场景设定方面,导演土井信宏刻意为拓海一家创造了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湖畔森林深处的小屋,这绝非偶然。所有关于“复活死者”的秘密也因此被彻底隐藏。在原著小说中,拓海一家依然生活在熙熙攘攘的街区,而“幽灵”澪也依然活着,与普通人(尤其是诺姆布雷老师)一起散步、交谈。但在电影中,“幽灵”澪与外界的接触被限制到了极致。从赤部星返回后,除了拓海和裕二之外,澪只遇到了拓海的同事田濑(请她帮忙照顾他们)以及面包店老板(为她儿子订制生日蛋糕,直到他18岁)。这种巧妙的改编很容易被观众接受。此外,导演在影片中融入了祈雨人偶这一日本习俗——裕二将这些人偶挂满了教室和家里的各个角落,祈求雨季长存,好让母亲留在身边——这也体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美好。更具体地说,影片中拓海和澪在向日葵花田中相遇并坠入爱河的场景,金色的花海将天空染成一片金黄,这一设定深深打动了观众。这正是文学与电影的区别。我们认为,土井导演凭借其独特的叙事手法,使这部影片更加成功。
电影故事我将随雨而来故事本身其实很简单,但叙事手法却层次丰富,给观众带来了诸多惊喜。与小说仅采用双视角叙述(拓海的视角和澪的视角,后者通过澪留下的信件展现)相比,电影的叙事结构更为复杂。影片至少采用了三个视角:首先,导演和镜头以当下视角讲述故事,展现了裕二18岁生日时发生的事情;其次,拓海以角色的视角讲述了澪死而复生后,失去记忆,两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最后,澪回到赤部星后,通过她的日记,揭示了两人高中时期爱情故事中缺失的细节。如果没有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这部电影的故事或许会显得有些单薄。我将随雨而来将会显得单调乏味,难以说服观众。否则,即使这是一部“视觉叙事文本”,影片也很难制造惊喜,而惊喜在叙事作品中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设想我将随雨而来这部作品带有奇幻元素(死者复生),却丝毫不会让观众感到“不真实”。为了营造这种感觉,土井信宏进行了非常周密的构思。首先,他将三位主人公居住的房子设定在森林深处,毗邻一个大湖,人迹罕至。这样的环境使得澪死后能够复活,因为只有拓海和他的父亲亲眼见过死者复生。此外,拓海和父亲渴望再次见到亲人,这也是澪复活合情合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叙事手法上,土井信宏始终保持着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模糊界限:虚拟世界的故事实际上只通过与一个人(除了拓海和他的父亲之外)相关的细节与现实世界相连,这个人就是拓海的女同事永濑。在即将返回赤部星之际,澪担心失去父亲和儿子拓海的双手后生活会受到影响,于是“突然”约永濑在一家几乎空无一人的咖啡馆见面。观众和拓海的好友一样,在见到这位突然“复活”的熟人时都有些吃惊。但这种惊讶只持续了一瞬间。之后,一切很快恢复了正常。两个来自不同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人,依然像现实生活中一样“完成”了对话。另一个角色(小说中没有出现)——面包店老板,在澪即将返回赤部星的那天,为她儿子庆祝了12岁的生日,因为她之前并不认识澪,所以并不感到意外。唯一让她感到惊讶的是,这位“奇怪的客人”竟然为她儿子准备了一个12年之久的生日蛋糕。另一个角色是野口医生,他负责治疗拓海,也只是从拓海口中得知澪复活的消息。电影导演很“聪明”,没有让这位了解“死者无法复活”原理的医生——一位科学家——直接与澪见面。出于善良的本性,这位医生断言死者不可能复活,但为了让拓海开心,他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至少在拓海的世界里是这样。
影片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日本人灵魂的美好。我将随雨而来它不仅存在于拓海的家庭中,以“幻想世界”的形式呈现,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围绕着这个“幻想世界”的人物之中:永濑(同事)、野口(医生),尤其是温柔的女友绫,以及唯一向他透露母亲复活秘密的同学裕二。他们都体现了日本人温柔而深沉的美。我将随雨而来影片中完全没有“香艳”镜头,没有吸引观众的噱头,也没有任何特效。就连我们经常在许多越南电影(包括最近在电视上热播的韩国电影)中看到的夸张反派角色,在这部电影里也完全不见踪影。我将随雨而来影片中只有一条正面的人物线,那就是拥有“清澈”、“纯净”、“无私”之美的人们,这让观众始终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邪恶和丑恶根本没有存在的根基。此外,影片还凭借摄影师精美的画面、导演从头到尾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以及三位主演——武市裕子(饰演拓海)、中村狮童(饰演澪)和武井明石(饰演裕二)——精湛的演技而吸引观众。这些因素共同凸显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蕴藏的美好灵魂。更重要的是,在观看这部带有“奇幻”元素(死者复生)的电影之后,我们并不感到恐惧。相反,在观众的脑海中,这个“奇幻”的故事或许也能成为现实。谁不曾梦想过拥有像土井德弘故事中那样的美好经历呢?谁的一生中不曾至少一次梦想过奇迹发生,让逝去的亲人复活,与自己重聚?电影,尤其是艺术,正是帮助人们实现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的桥梁。尽管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一部好电影并不一定需要“惊险刺激”的题材、俊男靓女的“激情戏”或昂贵的特效。一部好电影有时就像日常生活一样简单。重要的是,它必须能带给观众“美好的梦想”,并帮助人们“美好地”生活。我梦想着有一天,越南电影也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美绪从《赤部之星》节目组回来后,和丈夫孩子一起吃了顿家庭晚餐。

拓海和澪高中时期的照片
作者:Tran Hinh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