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甚至认为,为奴十二年更接近纪录片。去年好莱坞表彰了阿尔戈号,这部电影的内容也与真实事件非常接近:营救6名在伊朗被绑架的美国人质的任务。荣获2014年奥斯卡奖。为奴十二年这是该趋势的延续。

这部134分钟的电影几乎完全忠实于同名自传,讲述了所罗门·诺瑟普(切瓦特·埃加福特饰演)充满不公和泪水的悲惨人生。诺瑟普原本是一位自由的非裔美国人,一位木匠,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小提琴手。他与妻子和两个孩子生活在纽约,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突然被骗,遭到绑架,并被卖给了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种植园主。仅仅因为一时的疏忽,诺瑟普一夜之间就从自由人沦为奴隶。他被辗转卖给不同的主人,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辩护。当时美国严酷的法律允许白人奴隶主像对待牲畜一样对待他们的黑人奴隶,对他们进行残酷的殴打,随时准备以任何“荒谬”的理由杀害他们。被囚禁十二年后,诺瑟普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心地善良的加拿大裔白人男子巴斯(布拉德·皮特饰演),巴斯的善举使他重获自由。然而,他的同胞们,那些当时被称为“黑畜”的人,仍然生活在奴役之中……
奴隶制、种族歧视以及针对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的歧视性政策,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从17世纪到19世纪末)一直是美国社会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这个国家在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曾宣誓:“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直到1865年内战结束,这道伤口才最终在美国得以愈合。为了实现这一奇迹,许多人做出了贡献,但美国黑人永远不会忘记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的伟大贡献。在林肯短暂的任期内,从他正式就职之日(1861年3月4日)到遇刺身亡之日(1865年4月14日),他始终坚持推行人道主义和进步政策。对他而言,在一个被誉为“世界天堂”的国家里,奴隶贸易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耻辱,如同美国本身一样,是一条痛苦的道路,一种必须尽快抹去的耻辱。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在201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殊荣,首先正是因为这一点。

演员切瓦特·埃加福特和露皮塔·尼永奥在电影剧照中(来源:网络)
好莱坞的奴隶制现象并非仅限于史蒂夫·麦奎因的电影。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了类似这样的电影。帮助由泰特·泰勒执导Django Unchained由昆汀·塔伦蒂诺执导亚伯拉罕·林肯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以及其他几部电影。然而,直到为奴十二年由黑人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他拍摄的电影大多以与自己肤色相同的人为主角,让观众得以了解现代社会中黑人所处的痛苦境地和所遭受的不平等。在一次关于创作这部电影的采访中,史蒂夫·麦奎因说道:“我读了这本书,完全被震撼了[……]。书中对奴隶制的描写让我萌生了将这本书改编成电影的强烈愿望。”为奴十二年第一步的成功在于剧本。电影剧本的作者、编剧约翰·里德利在电影首映式期间于创新艺人经纪公司与导演史蒂夫·麦奎因初次会面后,就对这个题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饥饿2008年,他创作了这部作品。影片的真实性从原著的形式就可见一斑。在文学中,自传被认为是一种讲述真相的作品。原著篇幅不长(越南语译本由妇女出版社于2014年6月出版,共315页),而且每个细节都“赤裸裸”地呈现。如何将这样一个赤裸裸的真实故事改编成一部虚构电影,同时又不让观众产生观看纪录片的感觉?这对于这位当时还不成名的年轻英国电影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然而,或许是因为他和原著中的主人公诺瑟普一样都是有色人种,史蒂夫·麦奎因的优势显而易见。在制片人布拉德·皮特——一位思想开明的著名白人演员——的鼓励和支持下,史蒂夫·麦奎因最终选择了一种写实而朴素的电影拍摄方式。正是这种选择帮助他以最完整的方式来诠释原著中的故事。也正因如此,这部电影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才华横溢的摄影师肖恩·博比特在营造触动人心的真实画面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采用35毫米胶片拍摄,画面比例为2.35:1,展现了19世纪中期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广袤种植园的开阔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影片也穿插拍摄了一个半世纪前“如同牲畜一般”的人们的特写镜头,他们面容黯淡、忧伤。演员阵容强大,其中大多数并非“超级巨星”,但他们为影片的成功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演员们极其写实的表演也功不可没。切瓦特·埃加福特饰演的主人公诺瑟普,几乎在每个场景中都保持着茫然空洞的眼神(除了他没有被绑架,与妻子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的时候),他的表演堪称精湛绝伦。如果不是因为卢皮塔·尼永奥(肯尼亚裔)出色的配角表演,他凭借在该片中的出色表现本应获得奥斯卡奖。

埃普斯老板(由演员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和诺瑟普(由切瓦特·埃加福特饰演)(图片来源:网络)
让我们分析一下影片中三位主要演员——诺瑟普、帕西和埃普斯——的表演,看看他们如何展现精湛的演技。诺瑟普从头到尾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从他落入两个人口贩子的圈套,被许诺在马戏团当音乐家的高薪后,这个自由人就再也没有被当成人对待过。当时美国的法律残酷无情,令人难以置信。一个原本自由的人,一夜之间醒来就发现自己成了奴隶。他甚至不被允许承认自己是自由人。事先的毒打让他不敢开口说话。影片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位勇敢的人挺身反抗压迫(比如他与工头乔恩·蒂贝茨搏斗的那场戏),但这只是极少数。在影片近134分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看到的只有这个可怜的人遭受的种种不公和不义。他背上伤痕累累的景象;他被吊在树上,幸好脚趾着地才没有窒息而死;周围的奴隶虽然很同情他,却像幽灵一样站在那里看着,没有人敢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这些都让我们明白白人主人的规矩有多么残酷。观众们义愤填膺。帕特西这个角色也是如此。她不仅是一个只会辛勤劳作为主人赚钱的奴隶,还被当作性工具,满足了淫荡残暴的主人埃普斯的欲望。帕特西随时都会被埃普斯嫉妒的妻子殴打,她被剥光衣服,绑在树干上,遭到无情的鞭笞,以至于被打得面目全非,人们再也认不出她原本瘦削黝黑的背影。就像一天辛勤劳作后留下的一片红泥。帕特西不堪忍受身心的双重折磨,夜里来到诺瑟普家,恳求他杀了她,好让她忘却痛苦。老板埃普斯(迈克尔·法斯宾德饰演)的角色令人不寒而栗。仅仅是看到他出场,仔细观察他的面容,目睹他对待家中奴隶的方式,尤其是他亲自无情鞭打女仆帕特西,并在每次性欲高涨时仍对她进行性剥削的那一幕,都让观众不寒而栗。很少有人会相信这一切曾经真实发生过……

《为奴十二年》剧组在2014年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了最佳影片奖。
为奴十二年这部电影可以被视为经典好莱坞三幕式结构的典范,与近年来那些“大片”截然不同。它没有特效,也没有投入巨资(仅约2000万美元),却凭借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从观众那里“赚”到了大笔票房(上映后的前五个月,票房就达到了约1.6亿美元)。据剧组人员透露,为了确保故事的真实性,服装设计师与西部服装设计公司合作,为演员们设计了近千套服装。布景设计师花费大量精力,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三个电影人物出场的种植园里采集了大量的土地样本,以便为服装选择最合适的模型。在对白方面,为了还原一个半世纪前奴隶主和奴隶的说话方式,电影制作人员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走访了许多人,录制了大量的对话,最终才选定了最合适的对白。肯尼亚女演员露皮塔·尼永奥凭借此片荣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她曾在耶鲁大学学习表演,也为影片的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或许能给越南电影——一个仍然贫困且缺乏许多现代化设备的国家——带来一些启示。因此,我国电影完全可以选择一种现实而朴素的拍摄方式,创作出能够触动观众心灵的作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从业人员的才华,以及一个让艺术家能够自由创作的“开放机制”。
作者:Tran Hinh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