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的技术融合,世界正面临诸多重大变革。移动计算和物联网(IoT)等发明在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接口。因此,人类学也必须摒弃前一时期基于殖民思维的主观分类而提出的视角。人类学必须采用去殖民化时期更具赋权性和协作性的视角和方法。人类学实践必须更加全面,更具社会性。在新人类学中,研究人员致力于应用数字工具和方法来创建全面、参与性和赋权性的社区项目。
在此背景下,举办了“越南数字人类学:趋势、潜力与前景”研讨会,旨在评估越南人类学应对数字化发展的能力。具体而言,研讨会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
面对新的数字化机遇,越南人类学实践的现状
越南参与式人类学实践在向数字人类学转型中的核心问题
越南合作数字人类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新的跨学科方法和创新主题推动越南数字人类学的精细化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人类学变革的当前数字工具和方法
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范光明教授代表大学在会议上致开幕词。
从国际合作角度,校长高度评价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并表示此次会议是学校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体现。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来自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乃至澳大利亚的国际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为会议营造了融洽的氛围。
从科学角度来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系,乃至整个越南人类学界,在探讨数字人类学这一新课题时,都创造了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民族学到传统人类学,越南人类学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也随之转型。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技术为人类学研究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数字技术有助于拓展研究空间,带来丰富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它也给机密和私人信息的保存带来了困难,引发了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因此,越南的人类学研究人员需要预测并适当应对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劣势。
开幕式后,研讨会分为3个专题,共11个报告:
第一节:“理论研究”,报告主题包括:“越南数字人类学:从理论到实践”、“对越南多方面数字人类学的不同认识模式——通过个人赋权掌握世界”、“数字人类学在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突破”、“迈向数字包容指数”、“数字人类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趋势”,演讲主题包括:“没有手机就无处可去:少数民族青年的网络社区体验”、“知识、网络媒体和越南社会趋势的传播”、“越南少数民族旅游中社会和文化弱势群体的数字赋权”。
第三节:“潜力与前景”,演讲内容包括:“老街数字人类学的潜力”、“评估博物馆某些数字化方法的优缺点”、“数字人类学及其在博物馆学领域的影响:以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为例”。
作者:陈明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