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的技术融合,世界正经历着诸多重大变革。移动计算和物联网等发明在个人与世界之间构建了多层次的交互界面。因此,人类学也必须摒弃以往基于殖民主义思维主观分类的视角,转而采纳去殖民化时期更具赋权性和协作性的视角和方法。人类学实践必须更加全面,更具社会性。在这种新的人类学模式下,研究者致力于运用数字工具和方法,创建包容性强、参与性高、赋权性的社区项目。

在上述背景下,举办了“越南数字人类学:趋势、潜力和前景”研讨会,旨在评估越南人类学应对数字化发展的能力。具体而言,研讨会重点阐明了以下问题:
面对新的数字化机遇,越南人类学实践的现状如何?
越南参与式人类学实践向数字人类学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越南合作式数字人类学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新的跨学科方法和创新主题,旨在促进越南数字人类学的精细化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前用于推动人类学变革的数字化工具和方法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范光明教授代表该校在会议上致开幕词。

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看,校长高度评价了此次会议的意义,并表示此次会议体现了大学正在实施的国际化战略。来自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以及澳大利亚各地的众多国际学者和研究人员出席了会议,营造了浓厚的国际化氛围。
从科学角度来看,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系以及整个越南人类学界在探索数字人类学等新议题时,创造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越南人类学从民族学和传统人类学起步,为了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顺应这一趋势进行了转型。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技术为人类学研究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数字技术拓展了研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另一方面,它也给保密和隐私信息的保护带来了困难,引发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问题。因此,越南的人类学研究者需要预见并妥善应对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劣势。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分为 3 个环节,共作了 11 份报告:
第一节:“理论研究”,报告包括:“越南数字人类学:从理论到实践”、“越南多面数字人类学的不同认知模式——通过个人赋权把握世界”、“数字人类学在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突破”、“迈向数字包容性指数”、“数字人类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趋势”专题演讲:“手机无处不在:少数民族青年在线社区的体验”、“知识、网络媒体与越南社会趋势的传播”、“越南少数民族旅游业中社会和文化弱势群体的数字化赋权”。
第三节:“潜力和前景”,演讲主题包括:“老街数字人类学的潜力”、“评估博物馆数字化方法的优缺点”、“数字人类学及其对博物馆学领域的影响:以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为例”。
作者:陈明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