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的技术融合,世界面临许多重大变化。移动计算和物联网 (IoT) 等发明在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了多层次的界面。因此,人类学也必须抛弃前一时期提出的基于殖民思维的主观分类的观点。人类学必须采用非殖民化时期更具赋权性和协作性的观点和方法。人类学实践必须变得更加全面,其工作必须更加具有社会参与性。在这门新人类学中,研究人员旨在应用数字工具和方法来创建包容性、参与性和赋权性的社区项目。
在此背景下,“越南数字人类学:趋势、潜力和前景”研讨会召开,旨在评估越南人类学应对数字化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说,研讨会重点澄清了以下问题:
面对新的数字化机遇,越南人类学实践的现状
越南参与式人类学实践在向数字人类学转型中的核心问题
越南合作数字人类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新的跨学科方法和创新主题推动越南数字人类学的精细化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推动人类学变革的当前数字工具和方法
校长范光明教授代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
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校长高度评价此次会议的重要意义,表示此次会议是学院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体现。研讨会吸引了众多国际学者和研究人员参加,其中尤以来自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最多。这为研讨会营造了一种融合的氛围。
从科学角度来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人类学系以及越南人类学在解决数字人类学等新问题时创造了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民族学到传统人类学,为了跟上数字时代的步伐,越南人类学也随之转型。
从技术角度来看,数字技术为人类学研究人员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数字技术拓展了研究空间,文献来源丰富。另一方面,也给保密和私人信息的保存带来了困难;提出了有关研究的伦理问题。因此,越南人类学家需要预测数字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并做出适当反应。
开幕式后,研讨会分为3个专题,共11个报告:
第一节:“理论研究”,报告主题包括:“越南数字人类学:从理论到实践”、“对越南多方面数字人类学的不同认识模式——通过个人赋权掌握世界”、“数字人类学在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突破”、“迈向数字包容指数”、“数字人类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趋势”,演讲主题包括:“没有手机就无处可去:少数民族青年的网络社区体验”、“知识、网络媒体和越南社会趋势的传播”、“越南少数民族旅游中社会和文化弱势群体的数字赋权”。
第三节:“潜力与前景”,演讲内容包括:“老街数字人类学的潜力”、“评估博物馆某些数字化方法的优缺点”、“数字人类学及其在博物馆学领域的影响:以越南民族学博物馆为例”。
作者:陈明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