Đào tạo

TTLA: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障碍

2014年8月21日,星期四,凌晨2点28分
关于博士生 Nguyen Ba Dat(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博士论文“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障碍”的信息。

1. 博士生的全名:阮巴达

2. 性别:男性

3. 出生日期:5/6/1975 

4. 出生地:Thanh Thuy,Phu Tho

5. 关于博士生编号确认的决定根据河内国家大学校长于2008年7月15日签署的第4152/QD-SDH号决定

6. 培训流程的变化:关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 2011 年 4 月 7 日作出的第 421/QD-SDH 号决定中更改主题名称的文件。

7. 论文题目名称:“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障碍”。

8. 专业:社会心理学;

9. 代码:飞行员

10. 指导老师:

  • 陈氏明德教授
  • 副教授,武氏明志博士

11. 本论文新成果总结:

(1)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障碍被理解为由家庭暴力引起的异常心理健康状态,在情绪上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在行为上表现为攻击性和犯罪行为,在认知上表现为对自身和家庭最明显的误解;在生理上表现为心身疾病,如胃痛、头痛和皮疹。

(2)这项使用儿童自评行为量表(YSR)的研究结果显示,在141名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儿童中:51名儿童(36.2%)未出现精神障碍;50名儿童(35.5%)处于正常与病理状态的临界状态;40名儿童(28.3%)存在精神障碍。焦虑抑郁和攻击性行为是大多数儿童表现出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的临床症状,如心身疾病、焦虑抑郁、退缩、犯罪行为、攻击性等,彼此之间密切相关。

(3)生活在有心理障碍的暴力家庭中的儿童,在社会适应、解决问题和学习方面比生活在没有心理障碍的暴力家庭中的儿童更困难。

(4)父母之间反复的暴力、内疚、父母在孩子犯错时给予的惩罚以及母亲的精神健康状况,都是导致儿童心理障碍增加的因素。

(5)通过生活技能教育进行的团体干预对处于正常与病态边缘或患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儿童有效。但对于生活在暴力家庭中、患有严重心理障碍和抑郁症状的儿童,团体干预无效。

12. 实际应用:该论文的研究成果为从事家庭暴力预防、儿童保护、照护和教育领域的个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了科学基础和有用的参考资料。

1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该论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以下研究方向:(1)父母一方在国外工作的儿童在社会和学校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2)遭受身体、精神和性虐待的儿童的应对能力;(3)父母或亲属突然生病、去世或发生意外等生活冲击后儿童的应对能力。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

  1. Nguyen Ba Dat (2014),“暴力家庭中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学杂志(1),第 51-58 页。
  2. Nguyen Ba Dat, Nguyen Ha Thanh (2013),“社会工作中针对创伤后心理创伤患者或群体的心理咨询”,国际科学会议论文集: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水平以促进发展与融合,河内师范大学出版社,第 613-620 页。
  3. Nguyen Ba Dat (2013),“当前校园暴力研究理论”,教育与社会杂志(31),第 8-11 页。
  4. Nguyen Ba Dat (2012),“目睹家庭暴力的儿童心理”,国际会议论文集:一体化世界中越南家庭的现状与未来,文化信息出版社,河内,第 231-238 页。
  5. Nguyen Ba Dat (2012),“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国际会议论文集在国际一体化背景下进行心理学的培训、研究和应用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河内,第 53-59 页。
  6. Nguyen Ba Dat (2012),“暴力家庭中青少年的适应不良行为”,心理学杂志(4),第 68-75 页。
  7. Nguyen Ba Dat (2010),“青少年遭受家庭暴力时的反应”,心理学杂志(4),第 50-56 页。
  8. Nguyen Ba Dat (2009),“关于心理创伤的一些研究”,心理学杂志(5),第 58-63 页。

博士论文信息

1. 全名:阮伯达

2. 性别:男

3. 出生日期:1975年6月5日

4. 出生地:清水省、富寿省

5.录取决定编号: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校长于2008年7月15日作出的第4152/QD-SĐH号决定。

6. 学术过程的变化: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院长于 2011 年 4 月 17 日作出的第 421/QD-SĐH 号决定。

7. 正式论文题目:生活在家庭暴力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障碍。

8. 专业:社会心理学

9. 代码:飞行员培训

10. 主管:

  • 陈氏明德教授,哲学博士
  • 副教授、博士。武氏明志

11. 论文新发现总结

(1)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的儿童的心理障碍可以理解为由家庭暴力引起的精神健康异常状态,表现为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通常伴有异常的攻击性行为、对自身和家庭的错误认知,以及腹痛、头痛和皮疹等躯体症状障碍。

(2)青少年自评问卷(YSR)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41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中,51名(36.2%)未患心理障碍;50名(35.5%)处于正常与病理状态的临界点;其余40名(28.3%)患有心理障碍。焦虑、抑郁和攻击性行为是这些儿童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且这些临床症状彼此密切相关。

(3)与未患心理障碍的儿童相比,生活在家庭暴力环境中且患有心理障碍的儿童在社会适应、暴力和问题解决方面存在更多困难。

(4)父母之间暴力行为的反复发生、内疚、惩罚、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导致儿童心理障碍增加的因素。

(5)通过生活技能教育进行小组干预,对于患有轻度心理障碍的儿童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对于遭受家庭暴力且患有严重精神障碍(例如重度抑郁症)的儿童来说,这种方法效果不佳。

12. 实际应用性

该研究成果为从事家庭暴力预防、儿童教育、保护服务等领域工作的个人和组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用的参考资料。

1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该研究结果为以下研究方向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1)父母从事性劳动输出海外计划的儿童在学校和社会适应方面遇到的困难;(2)遭受身体、精神或虐待的儿童的适应能力;(3)经历过一些创伤性生活事件(例如父母或亲戚突然生病、发生事故或去世)的儿童的适应能力。

14.论文——相关出版物

  • Nguyen Ba Dat (2014),“来自家庭暴力家庭的儿童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学杂志(1),第 51-58 页。
  • Nguyen Ba Dat, Nguyen Ha Thanh (2013),“社会工作中对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人和团体的咨询”。国际社会工作大会: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化以促进发展与融合河内教育大学,第 613-620 页。
  • Nguyen Ba Dat (2013),“应用于当前校园暴力相关研究的理论”,教育与社会评论(31),第 8-11 页。
  • Nguyen Ba Dat (2012),“目睹家庭暴力事件的儿童心理”,国际会议:一体化世界中家庭的现实与未来河内文化大学,第 231-238 页。
  • Nguyen Ba Dat (2012),“家庭暴力对儿童心理的影响”,国际会议:国际一体化背景下的心理学培训、研究与应用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第 53-59 页。
  • Nguyen Ba Dat (2012),“暴力家庭中青少年的适应不良行为”,心理学杂志(4),第 68-75 页。
  • Nguyen Ba Dat (2010),“青少年在承受或目睹家庭暴力时的反应”,心理学杂志(4),第 50-56 页。
  • Nguyen Ba Dat (2009),“心理创伤研究”,创伤心理学杂志(5),第 58-63 页。

作者:阮巴达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