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何明德教授是工作中坚持不懈、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的典范;他是一位文艺理论家,忠于民族文化事业;他是一位勤奋研究、勤奋创作的作家,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做出了贡献。
他曾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学院(现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越南社会科学院(现越南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文学艺术理论与批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委员。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位温和谦逊、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善良乐观的人。
文学村长者教授、人民教师、作家何明德于1935年5月3日出生于清化省永禄县永安乡。他22岁时便成为河内科学大学(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首批讲师之一,如今已年逾九旬。他曾荣获二级抗美救国勋章和一级劳动勋章等荣誉称号。
哈明德教授从事教学、研究和创作已有70余年,为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贡献。
他荣获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2001年国家文学艺术奖、2010年胡志明科学技术奖。他的名字被列入《21世纪初亚洲500位杰出人物》(约翰·佩拉姆著,世界传记论坛,2002年出版)和《21世纪2000位著名学者》(国际传记中心,2005年出版)两本书中。
九十部作品是教授、人民教师、作家河明德在过去 62 年(1961-2023 年)中留下的文学遗产,其创作生涯始于《南高——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研究,1961 年),止于《短篇小说选集》(2023 年)。
此前,读者们熟知的何明德教授是一位敏锐而博学的文学研究者、理论家和评论家。从《经历一个秋天》(诗集,1999年)至今,他在文学和诗歌领域游刃有余,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作家(已出版12部诗集、10部回忆录和4部短篇小说集)。
这位文坛老将年届九十,依然以其新作《短篇小说选集》(收录71篇小说)令读者惊叹不已,其写作才华令人叹服。七十一篇,这个数字或许只是巧合,但对于像河明德这样一位细致严谨、文思泉涌的作家(同行们在教学和写作领域常用的词汇)来说,也可能别有深意。
作者的言下之意是,71倒过来读就是17,正如俗语所说,“十七岁,你会折断水牛角”(?!)。作者从三部短篇小说集《风之初的爱》(2018)、《共享的爱》(2020)和《夜花园里的月亮依旧闪耀》(2022)中“收集”了71个故事,汇集成册《精选短篇小说集》(2023)。
在研究、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河明德教授是一位“文采斐然”、笔锋炽热的作家。阅读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选集》,我发现,即使在他文学创作生涯的第九十部作品中,这种文采和炽热依然饱满而激情澎湃。
阅读何明德教授的著作,从研究、理论、批评到写作(诗歌、回忆录、故事)等各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写作源于其丰富而深刻的人生经历和文化体验。可以说,这正是作家创作的根本基础。
他的回忆录《寻找美》(文学出版社,2020 年)进一步证明,作者寻找和发现美的过程(“美即生命”)与创造性情感的增加和丰富有关,但写作行为的基础和根源是文化。
多面手,多才多艺
哈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以其富有韵律的写作风格,在描述精神真理时,赋予作品柔和、深刻和微妙的特质。
读了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我突然有了某种联想:河内是世界上湖泊最多的首都之一,据VnExpress报道,大约有100个湖泊。这些湖泊(天然的和人工的)就像“肺”一样,调节着气候和天气,为这片被称为升龙-东都-河内的人才辈出的圣地创造了一片绿色空间。
哈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的七十一篇故事,就像七十一个清澈平静的湖泊。即使有波浪,也只是涟漪而已。
当然,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不像高山、长河或大海;它们也不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也不会像海啸或地震一样猛烈。
它似乎属于抒情叙事风格(具有许多诗意特质),是对石林、胡志、阮清龙、英德、阮班、杜珠等人的作品的扩展和改编……它具有调和矛盾、抚慰痛苦、平衡失落之心以及弥补“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一人生原则的不足之处的能力。
在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中,爱情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营造出广阔的“磁场”。它体现在“共享的爱”、“风中的爱情”、“年轻士兵的爱情故事”、“以废品换爱情”、“告白”、“防御性的爱情”、“扭曲的爱情”、“稻草下的爱情”、“初恋”、“爱情何时降临”……甚至有些标题中没有“爱情”二字的故事,也充满了爱的意味,例如《水牛吊床的韵律》、《讽刺》、《谁祈求财富和子嗣》、《天作之合》、《桃花运的苦命人》、《桃花不如桃子好》、《那村的阿布伊的故事》……
作者在生活中是一位经验丰富、处事圆滑、举止优雅、见多识广的人,但当他描写爱情时,他却非常朴实、温柔,珍惜并鼓励纯洁、天真和完美的事物。
我认为作者遵循浪漫主义流派,追求美、光明和“至高无上的纯洁”。在描写爱情时,作品中也流露出一种愉悦的特质,但并未达到欣快的程度。作品中隐约透露出欲望(性欲),但并未直接展现,在保留“人性”的同时,颠覆了“动物性”的一面。
阅读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的发展历程,即从偏重“集体”转向关注“个体”,并探索“存在”。河明德教授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就像是“碎片”。
整部短篇小说集就像一个由碎片组成的光谱。哈明德教授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无论其政治立场、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或性别如何,都拥有一个“同心圆”——爱。
在短篇小说中,作者经常描写爱情的未完成,这可能会让读者感到遗憾,例如诗人何津的诗:“誓言履行时,爱情便失去了快乐/生命只有在未完成时才是美好的……”(犹豫)。
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像他们的“精神导师”一样,具有多面性、多面性和多重情感(也许正因如此,他们才更加可爱)。
揭示灵魂的真相
韩国文庙教授、人民教师河明德。照片:裴越胜 - NVCC。
必须立即指出,河明德教授短篇小说的优势不在于情节(惊险刺激、悬念迭起、新颖的细节;令人难忘的结局或戏剧性的情境……)。
大多数故事都平静舒缓,结构和风格内敛——这种写作风格韵律丰富。我认为,这里所说的故事,不包括少数几篇与回忆录(或回忆录)混合,或看似散文,甚至像文学评论的故事。
许多读者认为,这本短篇小说集最出彩、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其写作手法。我也知道,河明德教授在创作短篇小说时,常常信任他的同行作家马文康,并且乐于听取同事的意见。
如果说作家马文康的写作风格如同“狂野与温柔”的海浪,那么河明德教授则以一种“轻声细语”的方式触动人心。有时,他似乎只是在讲述一些“杂乱无章的故事”(例如《洞里的螃蟹柜台》、《讽刺》、《统一列车上的一夜》、《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
作者似乎倾向于重现“静止”的状态,以此来谈论社会生活的“运动”,特别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时代的人文情怀。
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文笔富有韵律感,在描绘精神真理时,笔触柔和、深邃而细腻。《水牛车吊床的韵律》便是其中的典型例证。
一位年轻的大学讲师和一位年轻的女学生搭便车前往他们在战争期间疏散的学校。沿途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只有一些寻常的小事。表面上,一切都风平浪静。但实际上,这位年轻的讲师内心却有些不安。
他已经有了家庭,妻子和孩子。但此刻,面对一位女学生身上散发的清新、纯洁、神圣的美丽,“他”不禁被“她”所感动,被她震撼。事实上,人生中总会有心碎的时刻,“并非只有妻子,也并非只有丈夫”。
但故事中的老师并没有越过界限,也没有放纵自己的情感,因为他懂得如何以正直的品格约束自己。老师和学生搭着水牛车夜间旅行的故事,在诗意而富有韵律的文笔下更显生动:“黎明将至,天气愈发寒冷,周围群山的雾气向村庄蔓延。月光下,草木呈现出深紫色和银白色交织的景象。他催促我们再次上车。水牛车缓缓前行,与吊床的节奏完美契合。寒雾涌入车厢。兰依偎在我怀里。”
这句话的节奏缓慢,似乎与那头已经“老态龙钟”、“日渐消瘦”的水牛的缓慢步伐相呼应,而那辆马车也同样“老旧”。读者会觉得,这句话出自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作家之手,仿佛是很久以前写就的:“正是这辆破旧的马车,帮助我们度过了漫漫长夜,让我沉浸在小小的梦境中,领略到生活中更多的诗意与意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非常符合人民教师、作家河明德教授的写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