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河明德教授是工作中坚持不懈、为人民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模范;文艺理论笔锋锐利,忠诚于民族文化事业;一位勤于研究、勤于创作、成果丰硕的作家,为建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出了贡献。
曾任多个重要职务:社会人文大学新闻学院(现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院长;文学研究所(越南社会科学院,现越南社会科学院)所长;中央文艺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委员会委员。现实生活中的他,是一个温和、谦逊、善于交际、仁慈、乐观的人。
文学村的长者教授、人民教师、作家河明德于1935年5月3日出生于清化省永禄县永安乡。他是河内理工大学(现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河内越南国家大学))第一代讲师之一,当时他只有22岁,如今已经90多岁了。他曾获崇高勋章:二等抗美救国勋章;一级劳动奖章。
河明德教授从事教学、研究和创作已有70多年,为越南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弘扬做出了贡献。
2000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1年国家文学艺术奖;胡志明科学技术奖,2010年。他的名字荣幸地被列入名单:“21世纪初500位杰出的亚洲人物”(作者约翰·佩勒姆-世界传记论坛,2002年出版)和书籍:“21世纪2000位著名学者”(国际传记中心,2005年出版)。
九十部作品是河明德教授、人民教师、作家在过去62年(1961年至2023年)中发表的文学遗产,从《南高——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研究,1961年)开始到《选集短篇小说》(2023年)。
此前,读者们认识的河明德教授是一位敏锐而老练的研究员、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从《走过一场坠落》(诗歌,1999年)至今,他在文学与诗歌的两岸游走,留下了一位令人尊敬的长寿作家的印记(12本诗集、10本回忆录、4本短篇小说集)。
这位已年逾九十的文学前辈,出版《短篇小说选》(共71篇)时,依然让读者惊叹不已,赞叹他的写作功力。七十一,这个数字可能是随机的,但我猜测,对于像作家河明德这样细心、细致、老练的人(教学和写作同事使用的术语)来说,这也可能是自然的。
作者的意思是,71倒过来读就是17,正如民间所说的“十七岁能折牛角”(?!)。作者从三本短篇小说集《风边的爱》(2018年)、《共同的爱》(2020年)、《夜园的月亮依然照耀》(2022年)中“收录”了71篇短篇小说,编纂成《短篇小说选》(2023年)。
从研究、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看,河明德教授是一位具有“文学魅力”和“滴水不漏”的作家。读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选》,看到这位文学生涯第90部作品中依然充满魅力和激情。
研读河明德教授的著作,从研究、理论、批评到创作(诗歌、回忆录、小说)等领域,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写作是从其丰富而深刻的人生与文化体验中提炼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个作家的根本基础。
他的回忆录《寻找美》(文学出版社,2020)进一步证明,作者在寻找和发现美(“美就是生命”)的过程中,创作情感的提升和丰富,但写作行为的基础和根源是文化。
多面,多面,多爱
富有节奏感的写作风格使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在描述精神真理时显得柔和、有深度、精致。
读着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我突然有了一个豁然开朗的联想:河内是世界上湖泊较多的首都之一,大约有100个湖泊(据VnExpress统计)。湖泊(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犹如调节气候和天气的“肺”,为升龙-同都-河内这片人才济济的圣地营造出绿色空间。
河明德教授文集中的七十一篇短篇小说,犹如七十一汪清澈平静的湖泊。如果有任何波浪,那也只是涟漪而已。
当然,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并不像高山、长河、大海那么广阔;也不像火山那样爆发,也不像海啸、地震那样猛烈。
它似乎属于抒情叙事风格(具有许多诗意品质),延伸并改编自石林、胡正、阮青龙、阮英德、阮班、杜珠等人的成就……它具有调和矛盾、抚慰痛苦、平衡因失落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弥补“人无完人”这一人生原则的不足之处的能力。
在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中,爱情是一块巨大的磁铁,形成了一个广阔的“磁场”。诸如“共同的爱情”、“风中初恋”、“小兵的爱情故事”、“用废品换爱情”、“告白”、“防御性的爱情”、“扭曲的爱情”、“稻草中的爱情”、“初恋”、“爱情从何而来”……即使标题中没有“爱情”二字的故事,也同样充满了爱意,例如“吊床与牛车的韵律”、“特罗的讽刺”、“祈求富贵子孙的人”、“有情人终成眷属”、“风月之人的苦恼”、“桃花不如桃子”、“那村的阿布依的故事”……
作者在生活中是一位经验丰富、处事圆滑、儒雅世故的人,但在写爱情时,他却很简单、温柔,珍惜和鼓励纯洁、天真和完美的一切。
我认为作者遵循了浪漫主义学派,追求美丽、光明和“最高的纯洁”。在描写爱情时,也存在一种快乐的特质,但还没有达到欣快的程度。有种情欲却不外露,把“兽性”颠倒过来,又兼顾着“人性”。
阅读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从关注“集体”到关怀“个体”、探索“存在”的过程/路径。河明德教授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就像“碎片”。
整本故事集就像是碎片的光谱。河明德教授短篇小说中的人物,无论政治立场、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性别,都有一个“同心圆”——爱。
在短篇小说中,作者常常写爱情的未完成,让读者感到遗憾,就像诗人胡志明的诗句:“当誓言实现时,爱情就失去了快乐/生活只有在未完成时才是美丽的……”(犹豫)。
河明德教授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像他们的“精神之父”一样,具有多面性、多面性和多爱心(也许这就是他们更可爱的原因)。
照亮灵魂的真理
韩国文庙人民教师河明德教授。照片:Bui Viet Thang - NVCC。
必须立即指出,河明德教授短篇小说的优势并不在于情节(惊险、刺激、悬念、新颖的细节;令人难忘的结局或戏剧性的场面……)。
大多数故事都是安静的、缓慢的、隐藏在结构和风格中——一种富有节奏的写作类型。我想,这里不包括少数夹杂着回忆录(传记)的,或者具有散文样貌的,甚至像文学评论的故事。
许多读者认为,该集短篇小说的出色和吸引力在于写作本身,而不是故事本身。我还知道,在创作短篇小说时,河明德教授经常信任作家马文康,并愿意听取同事的意见。
如果说马文康作家的文笔像海浪一样“汹涌而又温柔”,那么河明德教授的文笔则像海浪一样“感伤”地触动人心。有时它看起来只是在讲述“混乱的故事”(例如“洞里的螃蟹柜台”,“讽刺”,“统一火车上的一个晚上”,“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
看来作者倾向于以重现“静”来谈论社会生活的“动”,特别是人的精神生活和时代的人心。
富有节奏感的写作风格使河明德教授的短篇小说在描述精神真理时显得柔和、有深度、精致。 《牛车的节奏》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位年轻的大学讲师和一位年轻的女学生搭便车前往战争期间撤离的学校。几乎没有发生任何重大事件,沿途只有一些正常事件。外面一片寂静。但年轻教师角色的内心却波澜不惊。
他有家庭,有妻子和孩子。但此刻,面对着女学生身上清新、纯洁、圣洁的美丽,“他”不禁在“她”面前动容、震撼。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分心的时刻,“妻子之外,丈夫之外”。
但故事中的老师人物没有超越允许的限度,没有走向情绪的极端,因为他懂得以一个正直的人的荣誉来约束自己。师徒夜间搭牛车的故事,以诗意而富有韵律的笔法烘托:“天色渐近,天气愈发寒冷,周围山间的雾气弥漫向村落。月光下,草木既泛着深紫,又泛着银白。他催促我们再次上车。牛车缓缓前行,循着吊床的韵律。冷雾涌入车内。兰依偎着我。”
句子的缓慢节奏似乎与同样“老”和“瘦”的水牛和同样“老”的车的缓慢节奏相吻合。读者会觉得,这句话仿佛出自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作家之口:“正是这辆破旧的马车,陪我们度过了黑夜的艰难,带我进入了一个小小的梦境,让我看到了生活中更多的诗意和意义。”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非常符合人民教师、作家河明德教授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