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邓氏行——热爱书籍的一生

星期四 - 2023年5月25日 11:18
1976年9月,我正式接到到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任教的决定,当时邓氏行副教授、功勋教师,刚好46岁。这是一个科学家一生中最成熟的年纪,也是这个家庭里的女人最成熟的年纪。
副教授 Dang Thi Hanh 与她的父母、教授 Dang Thai Mai 和她的兄弟姐妹。从左到右:Dang Thi Hanh、Dang Bich Ha、Dang Thai Hoang、Dang Xuyen Nhu、Dang Thanh Le、Dang Anh Dao。 1962 年在河内拍摄的照片。
我曾经听过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灵魂、个性和智力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形成的,并在随后的岁月中逐渐完善。邓氏行也不例外。在记忆中女孩看着雨写于75岁高龄的《我爱你》一书(2008年出版),她在回忆童年时光时,想象自己是一个“大约两三岁的小女孩,坐在一根小杆子上”,望着院子里的雨,“雨滴越落越快,互相追逐着往外跑”。稍大一些的,仍然是一个在门口徘徊的小女孩,呼吸着祖父家里“抽屉里存放的药物带来的苦乐参半的安慰”;后来,当她到了上学的年龄,在高中和大学担任讲师、研究员和翻译时,那个每天看着雨,身边围绕着书本、笔记本和笔的小女孩的形象仍然回来了。长久以来,书籍一直是邓氏杏的灵魂伴侣,甚至塑造了她的性格。至今,她最好的照片都是她坐在书前、书后、书周围、书桌前或图书馆里的照片。那个习惯逐渐变成了个性。邓氏行是一位热爱“静动”的人,喜欢读书胜过喜欢写作,喜欢室内空间胜过喜欢室外,喜欢自省胜过喜欢野餐。记得当时我们还在综合科学大学文学院一个系的时候,每次劝她去人多的地方,哪怕是电视台这种地方,都是极其困难的。当系里举行“纪念她深爱的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逝世一百周年”(1985年)学术会议时,我不得不费力地把她从位于廖集区她私人住宅的读书桌“拉”到仅几百米外阮志清街的电视演播室。经过一番劝说,她才同意。每当这时,她常常会找个理由解释,“我上镜不好看,不上镜,别让我上电视。”尽管她已经年近50岁,教书近30年,但教学对她来说已不再是问题。然而,大约在1978年,有一次,我被分配到兴安省的一个在职培训班任教,邓氏杏女士巧妙地说服了我:“嗨,兴安有一个在职培训班,你去代替我教吧。他们在那里付钱给你。”尽管知道当时我“迫切”想去上课提高教学能力(同时也想赚点外快),但她还是担心“炫耀”自己的说服技巧,生怕我不接受。
邓氏行是一个害怕“运动”的人,只喜欢朋友和书籍,喜欢有时间读书。在女孩看着雨她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书籍如何成为她的亲密朋友。书籍散落在门槛周围、整个房子里,她的父亲邓氏梅教授说:“我的孩子只需要拿起这些书来填补他们的专业知识。”随后她讲述了在法国巴黎师范大学Uml街图书馆看书的日子。作为研究雨果的头号专家(写过好几本关于这位作家的书),但在筹备专著《维克多·雨果的小说》期间,她的书架上、书桌上、椅子上、餐桌上都堆满了关于这位浪漫主义作家的书籍,以至于她的父亲邓泰迈教授有一次来看望她时惊叹道:“哎,法国文学现在就只有维克多·雨果了吗?”知道父亲委婉地嘱咐他,是为了提醒他“要扩大活动范围”,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少数懂一点的作家和法国文学研究者身上。但邓氏行是一个很难改变的人。而且当时她一心想完成那个占用她太多时间的研究项目,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确实,在当时的越南,雨果是最著名的作家,仅次于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与此同时,越南的研究人员和教师尚未对这两件事做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因为她没有机会读太多巴尔扎克的作品,所以她想把重点放在雨果身上。在此之前,大约在 70 年代,邓氏行曾出版过一本关于名人雨果的书。同一作者的第二本书确实是关于作者散文写作的最深入、最系统的论述。直到完成关于雨果的书后,邓氏杏才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作家。在与巴黎第七大学合作编写的西方文学系学生教科书《法国文学史》(5卷)中,她撰写了有关以下作家的文章:阿尔方斯·德·拉马尔坦、阿尔弗雷德·德·维尼、阿尔弗雷德·德·缪塞、热拉尔·德·内瓦尔、乔治·桑(第 2 卷,19 世纪)、安德烈·布勒东和超现实主义、马塞尔·普鲁斯特,以及 20 世纪的《法国文学概要》一章。她也是《20世纪》的主编。
自此以后,邓氏行的研究方向日益扩大。在一本名为20世纪法国散文的一些面孔(岘港出版社,1978年)在她的研究名单中出现了20世纪法国文学的新名字:“世纪末的普鲁斯特”,《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一个重写的故事》(关于小说《华北情人》)“1995年部分获奖作品中的童年记忆”(关于作家安德烈·马尔金)“西方侦探文学、准文学和“正统”文学”,“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书写”(关于一些非洲作家 Francophe)自传与20世纪法国小说(关于杜拉斯和萨特)“小说的命运”(引自“20世纪概要”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最近,她还在卡夫卡科学会议上发表论文,翻译了米歇尔·图尔尼埃、马塞尔·普鲁斯特等作品……可见,邓氏杏是一位勤奋刻苦的科学家,与时代和年龄无关。要知道,从行政上讲,邓氏杏副教授于1990年正式退休,尽管当时学校提出延长她的工作时间,但邓氏杏仍然要求辞职。她认为,工作时间不仅限于工作时间。此外,她的女友和多年最亲密的同事,人民教师黎红心当时也退休了。退休并不意味着停止工作,她对法国和法国文学的热爱始终如一。
至今已过去33年多,即近三分之一个世纪。那个外表“瘦削、朴素”、性格“坚韧”的女人,一直勤奋工作,不断“耕耘”自己的“知识领域”,却没有任何“利润”。尽管她工作很慢。一切都是出于对书籍的热爱,这种“爱”是细心、精确、公正和诚实的。邓氏行不像同时期的一些研究者,她不“贪婪”,也不“过度投入”。因此,邓氏行虽然学识渊博,但留下的著作和文章并不多。她只写她真正喜欢和理解的事物。在科学论述中,邓氏杏总是懂得克制自己的理解。即使在指导和批改学生的毕业论文时,她也只谈自己的专业领域,坦诚直接,不拐弯抹角,不回避问题……
生活中的邓氏杏淳朴、友善、热情,正如她在科学上严谨、直率、严谨一样。记得她曾经跟我说过,她坚决拒绝了教育培训部邀请她审阅一篇关于英国作家海明威的博士论文,理由很简单,“那不是我的专业领域”。邓氏行可能是最了解这一点的人,上帝并没有赋予任何人所有的知识和力量。所以每个人这一生都要懂得控制自己,调整自己。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像爱因斯坦、牛顿、雨果或巴尔扎克这样的巨人……才能将他们的精力均匀地分配到他们的一生中。另一方面,其余的人只能做有限的工作。邓氏杏凭借“知己知彼”的谦卑美德,“勇敢地”抛弃了所有其他不必要的欲望。她只有一个爱好:文学、书籍和法国。这一习惯也体现在她对子孙的关心上。我去她家聊天的时候,经常听到她说起她有一个在远方工作的儿子,她很爱他。她说:“他对科学期刊上的文章充满热​​情,想法很奇特,与众不同。亲爱的,他确实很热情。同时,他的月收入很低。”她经常自豪地谈起她的儿子。没有任何抱怨或批评。
2007 年 8 月 25 日,在河内,为庆祝武元甲将军 96 岁生日(坐在前排中间)而拍摄的副教授、功勋艺术家邓氏行的兄弟姐妹和孙辈的照片。
最近几次去她家,我经常听到她倾诉:“她的梦想就是在闭上眼睛之前能见你一次。”女孩看着雨重现”。起初我很惊讶。她所有的研究和翻译著作虽然不多,但为什么只喜欢一本回忆录?现在回想起来,她的选择也很合理。原来那个“勤奋在文字领域”的人,只是梦想着再次看到自己的故事,由她自己讲述。我理解她真诚的愿望。因为,女孩看着雨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生活的照片,也是许多人生活的照片:亲戚、朋友、同事、国家。前女孩看着雨邓氏行曾经写道奶奶和孙子。并不是每一位祖母在写到自己的孙子孙女时都会如此充满深情。在这本特别的回忆录里,虽然是一部真正的自传,但对个人、对亲人,甚至对她身边的“英雄”,却很少有“偏袒”的描写。在书中,邓氏禅师用简单、谨慎的方式称他们为“我的士兵”。与自传体裁的典型惯例截然不同。作家阮玉称之为“一段静静的历史”。作为一名女性、妻子和家庭中的母亲,邓氏杏最重要的使命是创造生活的平衡,以便她所爱的人能够成长并发挥最大的作用……

2013年,法国不忘向邓氏杏副教授颁发学术棕榈勋章,该勋章专门颁发给为广泛传播法国文化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副教授这是邓氏杏女士应得的。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她的“灵魂飞升天堂”,她始终如一:不“浮夸”,对书籍和法国文学有着彻头彻尾的“热情”。在这短短的几句话里不可能描述她的一切。但我相信,在遥远的天边,她依然可以读书,依然可以微笑。因为她一生都热爱书籍。

作者:TS。陈兴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最新新闻

旧闻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