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想,是职业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职业。我选择考古学,是缘分。1979年,我高考后被派往国外学习历史。大一第一学期末,我报了名,选择了考古学,尽管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当时,考古学这个专业的名字让我想起了许多有趣的事情,我觉得它很适合我的性格。考古学就像一双翅膀,带我去不同的世界,去发现新的事物。从那时起,我就一直热爱考古学,并一直为此努力……从最初选择专业的缘分开始,考古学不知不觉地逐渐成为了我的热情所在。
当我对考古之旅充满热情时,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也会给我带来无尽的快乐。实地考察被我们考古学家比喻为“自由”的旅行,科学家们用汗水和科研事业的紧迫感来交换。有时汗水倾泻而下,却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就这样一直坚持下去”……
TT | 研究课题名称 | 开始年份/完成年份 | (州、部、行业、学校)级别的主题 | 参与话题的责任 |
1. | 东南沿海生态区考古遗址,编号 T 98-12,2000 | 2000 | 学校 | 主持人 |
2. | 设立社会科学人文大学博物馆建设项目,编号T.04-31 | 2005 | 学校 | 主持人 |
3. | 越南中部古占婆考古遗址,编号QX.2001.01,2003年 | 2003-2005 | 国立大学 | 主持人 |
4. | 沙黄文化向占婆文化过渡时期越南中部沿海考古学的一些问题,编号 QG .03.15, 2005 | 2005-2007 | 国家级高校专项研究课题 | 主持人 |
5. | 《越南青铜时代的一些问题(东亚与东南亚背景下的比较研究)》最终研究成果报告 | 2002 | KFAS基金主题 | 主持人 |
6. | 2004年Hang Cho Cave(越南和平省)发掘报告,东南亚大陆新石器时代人类起源的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编号15405018 | 2003-2005 | 国际科研资助报告 | 加入 |
7. | 城市考古研究。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 2002-2010 | 升龙千年纪念办公室-河内 | 秘书 |
8. | 从技术考古学和社会考古学角度看公元10世纪初的占婆陶器 | 2011 |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支持基金 | 主持人 |
9. | 通过对 Thanh Den 考古遗址(Me Linh - 河内)的研究,了解红河三角洲的青铜冶金术、青铜制作和水稻种植,编号:QGTĐ.12.14,2014 年。 | 2014-2016 | 国立大学研究课题组A | 主持人 |
10. | 古代东南亚若干国家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关系,编号:QGTĐ.04.09,2006。 | 2006-2008 | 国家高校重点科研项目 | 加入 |
11. | 1998年至2008年越南北部新发现和研究的早期铁器时代遗迹的历史文化价值评估 | 2011-2012 | 部级科研课题 | 加入 |
12. | 1998年至2008年越南北部新发现和研究的青铜时代考古遗址价值评估研究, | 2011-2012 | 部级科研课题 | 加入 |
13. | 通过考古研究发现的有关占婆的一些社会问题 法典 IV.1.2-2012.18, | 2012-2014 | NAFOSTED, | 主持人 |
14. | 越南历史 - 第一卷和第三卷 | 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3/14-18 |
科技部 | 加入 |
15. | 探索项目:东南亚大陆的采集者、农民和农业革命 | 2020-2023 年(延长至 2025 年)。 | 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 (ARC) 赞助。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Peter Bellwood 教授和 Phillip Piper 教授三位项目协调员之一 |
16. | 史前贸易对越南中部沿海地区的影响 | 2021-2022 | 部级科研课题 | 加入 |
TT | 项目名称 | 出版年份 | 杂志名称 | 主要作者/合著者 |
1 | 青铜时代 | 2004 | 出版商。越南河内国立大学 | 作者 |
2 | 越南文化基金会 | 1998 | 河内教育出版社 | 合著者 |
3 | Go Ma Voi – 关于沙黄文化的新发现(越德双语) | 2002 | Linden Soft,Verlagsges,mbH,科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合著者 |
4 | 考古设施 | 2008 |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合著者 |
5 | 人类学博物馆——成就与未来之路 | 2015 | 出版商。世界,河内 | 联合编辑 |
6 | Thanh Den 考古遗址——文化和历史价值 | 2016 |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主编 |
7 | Sa Huynh Lam Ap Champa,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 5 世纪(一些考古问题) | 2017年、2018年 | 出版商。世界,河内 | 作者 |
8 | 千年古老的占婆陶器 | 2017年、2020年 | 出版商。河内民族文化 | 合著者 |
9 | 越南海洋与岛屿考古:潜力与前景 | 2017 |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联合编辑 |
10 | 依然精英 | 2016 | 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合著者 |
11 | 石头的活力:岘港占婆雕塑博物馆的杰作 | 2018 | 河书 | 合著者 |
12 | 2019-2020年河内文物群发掘典型值(英越双语) | 2022 | 河内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13 | 会安的 Sahuynh 文化 | 1998 | 赫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特刊。荷兰 | 作者 |
14 | 公元前几个世纪越南中部的汉族元素。 | 2000 | 《历史研究之旅(1995-2000)》一书,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作者 |
15 | 1999-2000 年 Bai Ong-Hon Lao-Cu Lao Cham 遗址勘探和发掘的结果”。 | 2002 | 科学会议论文集《考古学系五年研究与培训(1995-2000)》,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16 | 1999 年 Go Dua 遗址的挖掘和灭火工作 | 2002 | 科学会议论文集《考古学系五年研究与培训(1995-2000)》,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17 | 1998-1999 年广南省白朗-库老占婆遗址勘探与发掘结果 | 2002 | 科学会议论文集《考古学系五年研究与培训(1995-2000)》,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18 | 南托山考古遗址(岘港市五行山) | 2002 | 科学会议论文集《考古学系五年研究与培训(1995-2000)》,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19 | 1998-2000年越南国立大学越南研究中心与日本昭和女子大学考古合作项目成果 | 2002 | 科学会议论文集《考古学系五年研究与培训(1995-2000)》,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20 | 同奈省仁泽省蔡文考古遗址 | 2002 | 科学会议论文集《考古学系五年研究与培训(1995-2000)》,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合著者 |
21 | 关于越南中部的“沙黄币””。 | 2004 | 《越南考古学百年》科学会议论文集,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一卷, | 作者 |
22 | 东南亚早期青铜冶金术:比较研究”, | 2004 | 东亚东南亚——历史与现实问题,世界出版社 | 作者 |
23 | 史前和原史东南亚的农业(材料和问题)”, | 2006 | 《历史研究之旅》(2001-2006),世界出版社,河内 | 作者 |
24 | 公元前 500 年至公元 500 年期间的越南中部 | 2011 | Manguin Y.Ρ 和 George Wade A. Mani (cb),《南亚与东南亚的早期互动:对跨文化交流的思考》,ISEAS 新加坡 Manohar 出版社和发行公司, | 作者 |
25 | 占巴陶瓷新研究 |
2015 | 越南艺术新方法、收藏、《艺术与社会》收藏,Jean-Yves Andrieux 和 Guillaume Glorieux(编辑),雷恩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26 | 早期文化适应(印度早期影响越南的考古证据) | 2014 | 会议“早期印度影响和东南亚海上跨文化交流”,SEACOM,河内,2014 年前伊斯兰和前殖民研究成果,SEACOM 研究系列报告,布拉卡国立大学,4。 | 作者 |
27 | 现代考古学方法和理论在越南考古研究中的应用 | 2009 | 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中的跨学科方法”科学会议论文集 | 作者 |
28 | 阳江左右岸的李陈时期考古遗迹(河内东英) | 2009 | 《河内考古发现与李朝故土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内市吉奥伊出版社 | 合著者 |
29 | 萨黄——占城的变迁——考古学视角 | 2010 | 第三届越南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第 6 卷,《越南一体化与发展》,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30 | 东南亚背景下越南北部、中部(占城)和南部(Oc Eo)的公元一世纪陶器 | 2010 | 安江省龙川市“奥古文化——保护和提升文物价值的认识和解决方案”科学研讨会论文集 | 合著者 |
31 | Thanh Den 有关北部三角洲地区水稻种植的文件 | 2010 | 科学会议论文集“首都河内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和平英雄”,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32 | 越南中部岛屿——一些考古问题 | 2011 | 《越南人与海洋》,阮文金(主编),河内吉奥伊出版社 | 作者 |
33 | 以史前时期越南中部为例的社会考古学和墓葬考古学方法, | 2011 | 历史遗产与新方法社会科学图书馆,哈佛燕京学社主办的考古学和历史学专著,世界出版社,河内 | 作者 |
34 | 考古学跨学科研究:从理论到应用 | 2012 | 《一体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越南历史》科学会议论文集,河内焦伊出版社 | 作者 |
35 | 元丘遗址东山居住和墓葬的遗迹 | 2014 | 《东山文化——90年的发现与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河内文化信息出版社 | 作者 |
36 | 历史上的岛屿文化交流 | 2015 | 《海洋与岛屿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弘扬》学术会议论文集,河内Gioi出版社 | 作者 |
37 | 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关于管理/提升庆和省占城资源价值的一些思考) | 2015 | 科学研讨会论文集“保护和提升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以服务旅游业发展”,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 | 作者 |
38 | 保加利亚南部拉斯科帕尼察-阿塞诺夫斯晚期青铜时代文化问题(Bun 来信)”, | 1989 | 《考古学杂志》(保加利亚考古学杂志),XXXI,第1期 | 作者 |
39 | 保加利亚西北部青铜时代晚期巴雷-奥尔索伊文化的发展(Ban 信) | 1989 | 《考古学杂志》(保加利亚考古学杂志),XXXI,第2期, | 作者 |
40 | 越南中部北部的和平文化 | 1997 | 《东南亚考古学杂志》,日本东南亚考古学会,编号: 17. | 合著者 |
41 | 1990年在茶桥古占婆遗址发掘出的陶器 | 1993 | 《考古学杂志》,2,1993 | 合著者 |
42 | 广治省石材水开采项目 | 1991 | 《考古学杂志》1991年第4期 | 作者 |
43 | 和平文化空间 | 1994 | 《考古学杂志》1994年第3期 | 合著者 |
44 | 广治和平文化遗产和文物” | 1994 | 《考古学杂志》1994年第4期 | 合著者 |
45 | 后舍遗址与公元前几个世纪的多维文化交流”, | 1997 | 《考古学杂志》1997年第1期 | 合著者 |
46 | 会安的沙黄罐墓和古代占婆遗迹 | 1997 | 《考古学杂志》1997年第3期 | 合著者 |
47 | 巴地头顿的古代文化遗迹 | 1994 | 文化艺术杂志,10/160,1994年 | 作者 |
48 | 从女学者M. Colani到越南考古学家 | 1994 | 文化艺术杂志,11/161,1994年 | 作者 |
49 | 通过会安考古研究发现的一些问题”。 | 1998 | 文化艺术杂志,8/170 | 作者 |
50 | 广南维川的沙黄文化和沙黄文化发现 | 1999 | 文化艺术杂志,11/185,1999年 | 作者 |
51 | 1999 年对 Go Dua 的挖掘 | 2001 | 《考古学杂志》2001年第4期 | 合著者 |
52 | 论越南中部的水系统” | 2002 | 河内国立大学科学学报,XVIII,第3期,2002年, | 作者 |
53 | 东南亚的罐葬传统 | 2002 | 越南国立大学科学杂志,河内,IE,2002 | 作者 |
54 | 关于罐葬传统 | 2003 | 《考古学刊》2003年第2期 | 作者 |
55 | 越南部分考古遗址的ASM年表 | 2004 | 《考古学刊》2004年第2期 | 合著者 |
56 | 越南中部占婆考古遗址的陶瓷 | 2005 | 《考古学刊》2005年第1期 | 作者 |
57 | 公元一千年的占婆考古——1990年至今的发掘结果 | 2005 | 《科学杂志》,越南国立大学,河内,XXI,3&4,2005 | 作者 |
58 | 越南中部史前时期(沙黄文化)的文化接触与文化适应 | 2008 | 《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河内国立大学,第 1 卷,3E,2008 年 | 作者 |
59 | 越南北部 Hang Cho 洞穴晚期更新世人类骨骼:对 Hoabinhian 人生物亲缘关系的影响 | 2008 | 人类学科学,日本人类学会,2008年5月21日在线发表于J-STAGE, | 合著者 |
60 | 越南及东南亚巨石研究》 | 2008 | 社会科学情报评论,2008,2,3 | 作者 |
61 | 越南中部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外来因素与本土因素 | 2012 | 金泽文化资源研究 亚洲文化遗产现状,金泽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 作者 |
62 | 和平省(Hang Cho)的岩相分析结果 | 2006 | 《考古学刊》2006年第4期 | 合著者 |
63 | Giong Noi 陶器与中南海岸史前陶器群的关系”。 | 2007 | 《考古学刊》2007年第2期 | 作者 |
64 | 沙黄文化居住区,Thon Tu 村”, | 2007 | 《考古学刊》2007年第1期 | 合著者 |
65 | 越南及东南亚的巨石研究 | 2008 | 越南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 南方社会科学院,胡志明市,114,2,2008 | 作者 |
66 | 越南中部史前时期(沙黄文化)的文化接触与文化适应”, | 2008 |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杂志,河内,2008 年 1 月 24 日 | 作者 |
67 | 公元一世纪上半叶占婆考古学背景下的库鲁伊-富寿 | 2009 | 《考古学杂志》2009年第1期,157页 | 合著者 |
68 | 从技术考古学和社会考古学的角度看公元前十世纪的占婆陶器 | 2012 | 《考古学杂志》2012年第1期 | 作者 |
69 | 和祐遗迹群中的 Go Duoi 遗址 | 2012 | 《考古学刊》2012年第3期 | 合著者 |
70 | 越南古代金器——沙黄文化金器的初步分析》 | 2014 | 《考古学刊》2014年第2期 | 合著者 |
71 | 考古研究发现Thanh Den遗址” | 2014 | 《考古学刊》2014年第3期 | 作者 |
72 | 通过Thanh Den文件了解青铜制造和水稻种植”, | 2014 | 升龙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科学公告 – 河内,2014 年 1 月 3 日 | 作者 |
73 | 越南中部:通过考古遗址的分布和性质研究早期国家形成时期”, | 2015 | 社会科学与人文杂志,第 1 期,河内,2015 年, | 作者 |
74 | 从地面向上:越南及东南亚文物贸易中的 Vuon Chuoi 掠夺” | 2016 | 公共考古学,ISSN 175355 Q3,ISSN:1465-5187(印刷版)1753-5530(在线版),卷。 14 第 4 期,页224–239,2016年11月 | 合著者 |
75 | “承天顺化凸城研究新成果” | 2016 | 《考古学杂志》2016年第5期 | 合著者 |
76 | 建立和提升标本收藏在培训和研究方面的价值 | 2016 | 人类学博物馆,《博物馆与人类学杂志》,1(13),2016 | 作者 |
77 | 当代背景下的文化遗产资源(保存和弘扬价值的挑战和困难),胡志明市国家大学出版社。国际标准书号:978-604-73-6535-7 | 2018 | 国际保护一体化:文化遗产价值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科学会议论文集, | 合著者 |
78 | 沙黄时期和占婆早期沿秋盆河的贸易 | 2018 | 印于 Nguyen Quang Ngoc 和 Nguyen Van Kim (cb) (2018),《海洋与大陆》……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 2018 | 作者 |
79 | 广南省会安沙黄占城遗址群内的东曹稻田。 | 2019 | 《考古学杂志》2019年第4期 | 合著者 |
80 | 第一个千年的占婆定居点:新的考古研究, | 2019 | 印刷于 Arlo Griffiths、Andrew Hardy 和 Geoff Wade (cb)《占婆领土和东南亚王国网络》,EFEO,Etudes Thematiques。 2019年巴黎 | 作者 |
81 | 会安史前、早期历史和占婆, | 2019 | 《Xua Nay》杂志,第 523 期(11-2019), | 作者 |
82 | 沙黄文化的发现与研究(1909 - 2019) | 2019 | 第9卷,第3期(2019年):大叻大学科学期刊(DLU Journal of Science)在线 | 作者 |
83 | 越南考古学苏联学派, | 2020 | 阮文素(cb)《苏联学派对越南人类学的影响》,河内国立大学出版社,2020 年出版 | 作者 |
84 | 通过新发现和研究接触和干扰 VHSH | 2019 | 刊登于国家历史博物馆科学公报,第 2019 期** 河内,第 22-37 页。 ISBN 978-604-9803-20-8。 | 作者 |
85 | 越南公共考古学的现状与前景。 | 2020 | Sophia亚洲、非洲和中东研究杂志/第37期(2019年),日本。 特集:ジアのパブurikku・アーケオロジー专题文章:亚洲的公共考古学 | 作者 |
86 | 越南遗产管理——现状(以考古遗产为例) | 2020 | 刊载于田畑幸嗣、佐藤桂(编)《超越国界的湄公河文化多样性》,《今日东南亚文化遗产研究国际研讨会暨研讨会论文集》,2020年3月,早稻田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 | 合著者 |
87 | Ru Diep 和越南中部的 Quynh Van 文化, | 2020 | 亚洲考古研究 22 (2020) 100190,爱思唯尔,1-8。 | 主要作者 |
88 | 沙黄文化的发现与研究(1909-2019) | 2019 | 第10卷,第1期 大叻大学科学杂志(DLU科学杂志) | 作者 |
89 | 史前时期的同奈:多种文化的交汇地, | 2020 | 第9卷,第3期大叻大学科学杂志(DLU科学杂志), | 作者 |
90 | 可持续提升秋盆河流域史前考古遗产资源的价值 |
2019 | 河内文化大学文化研究期刊第29期9月 | 合著者 |
91 | 会安考古遗产价值的研究、保护与推广:成就、挑战与前景 | 2019 | 河内文化大学文化研究期刊第30期 2019年12月 | 合著者 |
92 | 2016-2018年越南考古发展:成就、挑战与展望 | 2020 | 推进东南亚考古学 2019,第卷1, 第三届东南亚考古学国际会议选集,泰国曼谷,2019 年,Noel Tan 编辑,2020 年 SEAMEO SPAFA ISBN 978-616-7961-48-4 | 作者 |
93 | 考古学 | 2020 | In Nguyen Van Suu、Nguyen Van Huy、Vuong Xu Tinh(编辑)《越南人类学》,Tri Thuc 出版社,河内 | 作者 |
94 | 越南和平石器的新技术分析及其对考察东南亚大陆与华南地区文化同质性和变异性的启示。 | 2021 | 亚洲视角60(1),夏威夷大学出版社 | 合著者 |
95 | 当代背景下的考古遗产(在保护和弘扬国家和国际价值方面的一些经验), | 2018 | 国际一体化保护文化遗产价值机遇与挑战国际科学会议论文集,胡志明市国立大学出版社。 | 合著者 |
96 | 2015年石乐遗址发掘结果 | 2021 | 考古学第4期(232) | 合著者 |
97 | 天龙渊和菊波考古遗址的放射性碳测年, | 2021 | 下龙大学科学学报,第1期,2021年12月 | 合著者 |
98 | 2019年河内文丘伊遗址群考古研究成果 | 2021 | 考古学杂志第6期(234), | 合著者 |
99 | 2015年越南河静省石乐遗址发掘结果 | 2021 | 越南考古学, 16 | 合著者 |
100 | 2019年河内遗址考古研究结果, | 2021 | 越南考古学, 16, | 合著者 |
作者:Hanh Quynh - USSH 媒体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