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此次活动是为了向那些为国家独立而献出生命的士兵致敬。放映结束后,小组讨论了战后战争文学,以及将这些作品改编成电影的问题。
《归来的人》改编自作家宋月明的短篇小说《洲河码头的人》。影片讲述了战后生活的故事,其中穿插着激烈的战场场景。影片的主人公是梅——一位在战场上度过青春岁月的勇敢女军医。当和平恢复时,梅却带着身心创伤悄然归来,继续新的“战争”。
此次电影放映活动受到了众多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高校学生的关注。照片:Nguyen Tram
参加电影放映和讨论的有讲师——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文学院的老兵——从战场归来的教师;故事《珠江码头的人》的作者是作家宋月明,电影《归来的人》(人民军电影)摄制组代表是副导演阮光贵。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文学学院的代表和来自学院不同部门的多代讲师。
文学学院副院长阮氏南黄博士在活动开幕致辞中感谢电影俱乐部(艺术研究系)组织此次有意义的活动;并向作家宋月明的诗意故事致敬——这个故事激励了许多越南导演。她特别向那些亲历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贡献、如今又回来建设文学院的老教师们——活着的见证者表达了敬意。
TS。阮氏南黄在电影放映会上致开幕词。照片:Nguyen Tram。
放映后讨论中,阮伯清先生评价说:该片成功地刻画了令人难忘的日子里的悲剧氛围和英雄气概。范青雄老师也表示:“《归来的人》营造出一种当战场召唤我们的名字时,我们就要出发的氛围,让我们这些老兵找到那个曾经辉煌、辉煌的年代。”
谈及改编短篇小说《珠江码头的人》的问题时,作家宋月明不仅以作者的眼光看待这部电影,还以一名经历过战争的士兵的眼光看待这部电影。他表示,影片在不能完整还原战争场景方面仍存在一些遗憾。但他也强调,要完整地描述战争是困难的。
作家宋月明与观众互动。照片:Nguyen Tram
作为电影研究者,陈兴先生也谈到:虽然影片中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没有很好的利用原有的文学剧本,但这仍然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电影,剧本讲述了梅的悲惨爱情故事。他还特别赞赏八届女导演邓泰玄的才华。
剧组副导演阮光贵代表分享道:当人们对某样事物印象太深刻时,就很难接受其他事物,这对拍摄战争片和电影改编的年轻导演来说是一种压力。他和其他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一样,只是通过文学作品和纪录片了解战争。此外,电影制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金和观众。他强调,他对这个话题挖掘得越深,就越觉得自己这一代人背负着巨大的历史债务。
副主任阮光贵与学生们分享道:“人文大学的年轻人,特别是热爱艺术的年轻人,让我们携手一起学习这个主题,因为这个主题非常广阔。”照片:Nguyen Tram
电影《归来者》的放映和“战后文学与电影”的讨论,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战争,从而对阵亡将士表达感恩,更加珍惜那些有幸归来的人们。正是痛苦和失落让他们放眼未来,过上更加美好、更有意义的生活。
放映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照片:Nguyen Tram
影片的回响以及讨论中富有启发性的讨论必将长久地留在观众心中,因为艺术系主任黄锦江女士说:“电影和战争文学将长期陪伴年轻一代,因为过去的问题将永远存在,并成为现在、未来的答案。”
作者:碧阮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