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现代语言学的现状,不难发现其研究方向众多,而每个方向都基于不同的哲学基础,对研究对象的本质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可以说,语言学史就是学派史,与之相对的是一套极其多样化的方法和技术体系,当然,也存在一些所有学科通用的技术。这种特点并非语言学独有。然而,该领域的理论更迭速度却异常迅猛。显然,即便对于经验丰富的研究者而言,想要全面了解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发展历程、传承脉络、优势与局限等相关方面也并非易事。
阮天甲教授,人民教师
在此背景下,阮天甲教授的《语言研究方法论》应运而生,旨在为读者提供一本非常便捷的方法论参考指南。该书的积极影响远远超出了作者最初设定的三个目标:(i) 区分不同学派;(ii) 各学派的贡献、传承与发展;(iii) 当前的一些研究趋势。
可以说,与同一作者于 2009 年在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言研究方法》一书相比,本书在篇幅、时效性、问题解决性、理论性、应用实例……以及成熟度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规模。
本书第一部分题为《语言学方法论》,依次介绍了以下内容:语言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日内瓦学派方法论、布拉格学派方法论、哥本哈根学派方法论、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方法论、伦敦学派方法论、生成语言学方法论、认知语言学方法论和人类学语言学方法论。
显而易见,本书以连贯且出人意料地简洁的方式呈现了语言学中最重要但有时也最难理解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方法论的内容。书中对每个语言学流派都进行了阐述,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i) 总论,(ii) 基本理论,(iii) 哲学基础。除了以令人信服的解释呈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公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方法论的某些方面(尽管侧重点有所不同)之外,本书也没有忽略越南语言学家在各个流派中的应用和成就。除了经典的理论方法论知识之外,这部分内容还全面更新了近年来在越南才为人所知的最新科学问题,例如认知语言学的方法论体系和人类学语言学的扩展方法(参见:《认知语言学方法》,2007;《语言、文化与社会:语言人类学导论》,2007)。这表明,为了写出乍看之下简洁明了的页面,作者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阅读大量的文献,并且在复杂的文字矩阵中,必须是一位经验丰富、具有科学勇气的人,才能提取出描述本书结构所需的每个主题的必要且足够的知识。
第二部分介绍了语言研究的方法,在确定了一些工具术语的出发点之后,本书提到了:外部解释法;内部解释法;逻辑、数学、心理语言学方法;比较历史法;历史比较法;对比法。
如果说前一部分相对简单的学术性问题展现了学术界的博学、认知深度的流畅性、传播知识的主动性以及一位敏锐理论家对内容的引领,那么这一部分则反映了不同的视角。通过分析例证、阐述一些术语的内涵和延伸、将问题与一些熟悉的公式联系起来,读者也会意识到,在这些专门的教科书背后,隐藏着一位毕生致力于语言学的教育家的丰富经验。
这部专著首次在越南出版了关于某一特定领域研究方法的著作。可以说,该书概述了世界语言学认知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里程碑,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工具,并系统地阐述了语言学研究方法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
本书是研究人员、研究生、博士生、学生以及所有对语言学感兴趣的人士的必备读物。它必将有助于提高语言学研究论文、学位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因为无论研究主题和研究领域如何,《语言研究方法论与方法》都能提供许多实用且有益的建议,无论该方法被理解为一种通用方法,还是一种发现部分真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