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阮如昆嵩教授密切共事二十余年的潘友达教授(河内科技大学前校长)至今仍对这位前任校长充满敬意。在他记忆中,河内科技大学首任校长是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拥有爱国情怀,毕生致力于国家科学和教育事业。他为将河内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基础性一流大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阮如昆嵩教授出生于顺化。他的父亲在法国殖民时期是昆嵩的一名公务员。阮如昆嵩教授自幼聪颖过人,学业优异,在越南国内小有名气,曾获得全额奖学金赴巴黎大学深造,成为首位在法国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的越南人。在巴黎,他师从玛丽·居里夫人和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先生——两位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著名原子物理学家。阮如昆嵩教授的学术生涯可谓前途光明。然而,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返回越南,投身革命运动。自此,在越南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工作和科学成就被世人铭记。
1941年,阮如昆嵩教授前往河内,在布伊学院任教。当时,越盟反法运动正在全国兴起。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后,许多知识分子、学生和青年在印度支那校区组织集会,声援革命。当时,阮如昆嵩教授担任印度支那校区主任。他和许多其他教授一起参加了集会,共同表达对越盟的支持。1945年8月23日,阮如昆嵩教授和其他布伊学院的教授联名签署了一份电报,要求保大退位,将权力移交给越盟组建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胡志明主席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关怀、鼓励和团结知识分子参与新政府的建设。当时,阮如昆嵩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知识分子,他支持革命。他响应胡志明主席的号召,毕生致力于当时革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1946年12月19日,法国入侵越南,全国爆发了抵抗运动。在河内,革命基地被迫北迁,不久后又转移到中国南宁地区。被调往南宁公社任教的资深知识分子中,有一位是阮如昆嵩教授。昆嵩教授本人也担任教育部中学教育司司长。他和许多其他知识分子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离开河内,与全体人民一起前往越北的山林,投身于抗法斗争。
奠边府战役胜利后,河内解放,国家在北方,特别是河内,重建了大学体系。1956年,胡志明主席代表政府签署决议,成立越南首批四所大学:河内理工大学、国家经济大学、师范大学和医科大学。河内国家教育大学被确定为一所基础科学型大学,具有领先和关键的地位。问题是,谁将担任河内国家教育大学的校长?
在参观黎圣宗街19号时,看到昆嵩教授的半身像,潘友达教授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河内国家大学第一任校长的感受。
认识一下前代产品
逝去于永恒
以为没有回头路了
今天早上遇到一个人
像节日一样快乐
放弃皇室生活
离开西部,返回家乡
多年来往返于两地
成群结队的乘客过河
从不吝啬
对于那些需要书法的人来说
门徒们现在
横跨四大洋
不要想着英雄。
但许多人并不平等。
默默地生活和发送
依然悠闲地死去
回到凡间
没有虚荣的帷幕
只是个仆人
日夜守护校门口
那人沉默地变成了石头。
感恩的生活会绽放鲜花
人们最终抵达了启蒙之岸。
石头也会开花。
当时,科技大学的教授们都是科学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例如:社会科学领域有邓泰梅教授、陈德草教授、陶维英教授、陈文觉教授……自然科学领域有黎文添教授、阮如昆嵩教授……最终,非党员的阮如昆嵩教授被选为校长,黎文添教授被选为副校长。这是当时胡志明主席的一项“民意”决定。在科技大学奠基初期,阮如昆嵩教授凭借其威望和能力,在众多杰出科学家和各界精英中“掌舵”,团结了这些杰出的知识分子,携手将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的顶尖学府。在最高领导岗位上,昆嵩教授与学校携手走过了近25年的风风雨雨,从最艰难的时期到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再到收获后来的辉煌成就,他的贡献无比巨大。在越南教育史上,昆嵩教授是任期最长的校长,同时也是一所顶尖基础大学的校长,在越南革命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昆嵩教授还是胡志明主席亲自挑选并签署任命书的人选。仅此一点,就足以体现昆嵩教授的智慧和地位!
由于美军侵略战争的破坏,河内国家师范大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发展起来。学校被迫迁往太原省大慈县北泰镇。迁徙时,包括图书馆和实验室在内的所有设施都被转移。在迁徙地,学校只能依靠当地民众提供训练设施。学校的师生还加入了当地民兵和游击队,参与抓捕美军飞行员的战斗……之后,返回河内后,教学条件依然极其艰苦。1979年,中国动员60万军队入侵越南边境六个省份。当时,整个河内国家师范大学被整编为一个团,称为自卫团。整个团调往前线,修建滂河防线——这条防线自李常杰时代起就已存在,用于抵御宋军入侵,保卫升龙——以阻止中国军队从边境六省向首都河内推进……在昆嵩教授担任校长期间,学校还组织力量在战争期间提高招生质量。河内国家大学被指派到义安省监考和阅卷。由于炮火连天,路途十分艰辛,有时走国道,有时沿着从河内、和平到义安的山路。有一次,他陪同老师去清化,遇到涨潮,到处都是洪水,考场上的所有人都不得不下车推车……阮如昆嵩教授和其他干部一样,也亲身经历了这些艰辛。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内部出现了长期的分裂现象,给领导层带来了困难……在这种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昆嵩教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但他从未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跟随党,尽心尽力地完成了所有分配的任务。
昆嵩教授在建立科学研究体系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河内国家科技大学成为全国领先的科研机构。不仅教师,学生的科研氛围也十分浓厚。因此,无论在战时还是和平时期,河内国家科技大学都凭借其卓越的科研实力和独特的学术特色保持了自身的实力和特色。河内国家科技大学的声望和声誉也源于这种学术影响力。
除了担任校长之外,昆嵩教授还是教育部教育工会主席、高等学校和职业中学教育工会主席,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越南物理学会主席,以及越南世界和平委员会领导成员。他的社会影响力也十分广泛。
就人格而言,昆嵩教授堪称道德楷模,生活简朴清廉。他尤其关爱青年,总是竭尽所能为有才华的年轻人创造条件。对学生而言,昆嵩教授也是一位博学多才、人格高尚的科学家。作为首任校长,他激励了学校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革命理想而奋斗,为国家的独立和统一贡献力量。退休后,他始终关心科技大学患病的教职工和员工。
他晚年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我去拜访他,他正在吃午饭,教授指着鱼盘对我说:“你看,达特先生,我吃鲶鱼。”我听了之后忍不住哭了。第二次我去拜访他时,教授拿着一个茄子说:“我在想,是吃半个还是整个!”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做出革命贡献的爱国者、一位伟大的教师、一位激励了无数代学生的楷模,他的一生也曾经历过如此艰难困苦的岁月。
1991年,在胡志明市召开的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会议上,阮如昆嵩教授受邀出席。会议结束前,他突发疾病,立即飞往北方,直奔医院。不久后,他与世长辞。他的葬礼在黎圣宗街18号举行。原印度支那大学的演讲厅以阮如昆嵩教授的名字命名,他的半身像也安放在该演讲厅内,以表彰他对越南科学大学的贡献:“阮如昆嵩教授将永远与河内科学大学同在”。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