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记住你的前任!

星期二 - 2013年8月13日 05:19
潘友达教授缅怀阮如昆嵩教授是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具有爱国心,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献身。

曾与阮如昆嵩教授并肩共事二十余年的河内理工大学前校长潘友达教授,在回忆前任校长的往事时,依然感慨万千。在他记忆中,河内理工大学首任校长是一位伟大的知识分子,具有爱国之心,致力于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他为将河内理工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具有领先地位的基础性大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GS Nguỵ Như Kontum (03/5/1913 - 28/3/1991)

阮如昆嵩教授(1913年5月3日-1991年3月28日)

阮如昆嵩教授祖籍顺化。他的父亲是法国殖民时期在昆嵩的公务员。阮如昆嵩教授自幼聪慧过人,品学兼优,在越南享有盛誉,曾获得全额奖学金赴巴黎大学深造,是越南第一位在法国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在巴黎,他进入了玛丽·居里夫人和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先生的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这两位是法国著名的原子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阮如昆嵩教授的起点如此光明,但他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回到越南,投身革命运动。从此,他的工作和科学生涯在越南动荡的时期得到了永久的认可。

1941年,阮如昆嵩教授到河内,在保井学校任教。当时,反法越盟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高涨。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许多知识分子、学生和青年在印度支那校区组织集会,声援革命。阮如昆嵩教授当时是印度支那校区校长,他和许多教授一起到集会上发表意见,一致支持越盟。1945年8月23日,阮如昆嵩教授和保井学校的其他教授们联名签署电报,要求保大退位,将政权移交给越盟,自行组建政府。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胡志明主席制定了关心、鼓励和团结知识分子参与建设年轻政府的政策。教授。当时,阮如昆嵩是一位享有盛誉、支持革命的伟大知识分子,他响应胡伯伯的号召,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当时革命的科学教育事业。

1946年12月19日,法国入侵,全国掀起抗法浪潮。河内的革命根据地不得不北迁,不久后又迁至中国南宁地区。阮如昆嵩教授是他调往南宁公社大学任教的资深知识分子之一。昆嵩教授本人也担任中等教育部部长。他和许多其他知识分子毫不犹豫地背起行囊,离开河内,前往越北的深山老林,与全民一起抗法。

GS Phan Hữu Dật. Hà Nội, 2012.
成龙/USSH

潘友达教授河内,2012 年。

奠边府大捷后,河内解放,国家在北方,尤其是河内,恢复了大学体系。1956年,胡主席代表政府签署了《决定》,成立越南首批四所大学:河内理工大学、国立经济大学、师范大学和医科大学。河内国立师范大学被确定为一所基础科学大学,具有领导地位和重点地位。问题是,谁来担任河内国立师范大学的校长?

潘友达教授在参观黎圣宗19号并瞻仰昆嵩教授的半身像时,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他对河内国立大学首任校长的怀念之情。

遇见前任
永恒
以为没有回报
今天早上遇见了一个人

像节日一样快乐
放弃皇室生活
离开西方,返回家园
多年的渡海

成群结队的乘客过河
绝不吝啬
对于那些需要书法的人
门徒现在

遍布四海
不要想着英雄
但很多人并不平等
默默地生活和寄托

依然悠闲地死去
回到凡间
没有虚荣的帷幕
只是个仆人

日夜守护校门
那人默默地变成了石头。
感恩生活送花
人们由此到达觉悟的彼岸。
石头也会开花。

当时,科技大学的教授们都是科学界享有盛誉的人物,例如:社会科学系有邓泰梅教授、陈德邵教授、陶维英教授、陈文饶教授……自然科学系有黎文添教授和阮如昆嵩教授……最后,非党员的阮如昆嵩教授被选为校长,黎文添教授为副校长。这是胡主席当时的“民意”决定。在科技大学筹建初期,昆嵩教授不仅在一群杰出的科学家中“掌权”,还在众多知名人士中“独当一面”。凭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昆嵩教授聚集并团结了这些杰出的知识分子,共同努力将科技大学建成一所享誉国内外、一流、重点大学。昆嵩教授在学校担任最高领导职务近25年,从最艰难的时期开始,直至奠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初基础,并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他的贡献是巨大的。在越南教育史上,昆嵩教授是任期最长的校长,也是一所顶尖基础大学的校长,在越南革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昆嵩教授也是胡伯伯亲自挑选并签署任命决定的人。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看出昆嵩教授的智慧和地位!

河内国立师范大学是在美军毁灭性战争的艰难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学校被迫撤离到太原省大慈县北泰镇。撤离期间,图书馆、实验室等所有设施都被迫撤离。在撤离地,学校不得不依靠当地民众提供培训设施。师生们还加入了当地民兵和游击队,俘虏了美国飞行员……返回河内后,教学条件同样极其艰苦。1979年,中国出动60万军队入侵越南6个边境省份。当时,河内国立师范大学全部装备完毕,组建成一个团,称为自卫团。全团上山修筑了保卫升龙、抵御宋军入侵的鸠江防线——这条防线自李常杰时代就已存在,旨在阻断中国从边境6个省份向首都河内推进……昆嵩教授任校长期间,学校还组织学生在战争中提高素质。河内国立大学被派往乂安省监督和批改考试。由于炮火连天,从河内、和平到乂安的路途十分艰辛,有时在国道上,有时在山路上。有一次,他随他去清化,正好赶上涨潮,所有的东西都被水淹没,考组的人都得下车推车……阮如昆嵩教授也像其他干部一样,亲身经历了这些艰辛。后来,学校内部出现了长期不团结的现象,给领导带来困难……在如此困难复杂的形势下,身负重任的昆嵩教授没有灰心丧气,始终跟党走,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昆嵩教授在建立科研学科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河内国立科技大学成为全国领先的科研机构。科研运动蓬勃发展,不仅对教师如此,对学生亦是如此。因此,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河内国立科技大学都凭借其科研“品质”保持着自身的实力和独特地位。河内国立科技大学的声望和声誉也源于其学术影响力。

昆嵩教授除担任校长外,还担任教育部、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会主席、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兼任越南物理协会主席、越南世界和平委员会领导成员,社会影响力也十分广泛。

昆嵩教授在人格方面堪称楷模,他品行端正、生活清廉、简朴。他尤其支持年轻人,总是愿意为有才华的年轻人创造条件。在学生心目中,昆嵩教授也是一位博学多识、拥有伟大科学家人格的传奇人物。首任校长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为国家独立和统一的革命理想而努力学习、奋斗。退休后,他始终关心着科技大学生病的教职员工,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职工。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的生活非常艰难。有一次我去看望他,他正在吃午饭,教授指着鱼盘对我说:“看,达特先生,我吃鲶鱼。”我听得哭了。第二次去看望他时,教授拿着一个茄子说:“我在想,我是吃一半还是整个茄子!”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具有革命功绩的爱国者、一位伟大的教师、一代又一代学生的丰碑,他的一生也经历过如此艰难困苦的岁月。

1991年,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在胡志明市召开会议,昆嵩教授受命出席。会议未结束,他便病倒了。他乘飞机前往北方,直接被送往医院。不久后,他便去世了。他的葬礼在黎圣宗街18号举行。原印度支那大学的讲堂以阮如昆嵩教授的名字命名。他的半身像也安放在讲堂内,以表纪念:“阮如昆嵩教授将永远留在河内理工大学。”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