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促进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国际出版的方案有哪些?

2019年2月27日,星期三,22:25
近期围绕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国际出版问题的诸多讨论强调了国际出版的紧迫性,并提倡鼓励在具有高引用率和高学术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然而,要找到促进国际出版的有效途径,我们不能仅仅从“上层”着手,而必须首先分析现状及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变化依然缓慢。

2000年以前,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不仅数量稀少、内容单调,而且质量也较差。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大多出自越南研究生和海外越南人之手。几十年来,我们并不要求科研人员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由于一种不合理的观念——认为只有与西方持有相同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的人才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往往轻视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论文。

事实上,我们脱离国际学术舞台太久了,直到21世纪初才幡然醒悟。虽然来得晚,但这表明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否认和轻蔑转变为认识到只有国际出版物才能真正体现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价值。

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来看,过去十年间,越南国际科学论文的发表数量和质量均稳步提升,呈现出积极的变化。将越南在Web of Science(ISI)数据库中的论文发表数量与东盟国家进行比较,我们发现越南的国际ISI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3年的190篇增至2018年的487篇,但仍落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过去五年(2013-2018年),越南的国际ISI论文发表排名从2013年的第66位上升至2018年的第49位,但仍然落后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三个国家。

清西大学的 Scopus 数据分析团队收集了 412 位越南科学家在过去十年(2008 年至 2018 年)在 Scopus 系统上发表科学文章的信息。[1]该研究小组对比了从不同来源收集的信息,以了解文章作者和发表情况,并提供了有关在Scopus系统中发表科学文章的越南研究人员的一些值得注意的信息。例如,在Scopus系统中发表国际文章的作者主要集中在15至25岁的工作年龄段,而40岁以上年龄组的国际文章发表数量最少;过去10年的平均文章产量仅为每位作者3.6篇;高达75%的作者在过去一年中从未发表过任何独立研究文章。作者在文章中的主导地位较低,仅为1.77篇……[2]

近期,许多科研院所和院校组织了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以提升国际出版能力。图为:2018年4月,新南威尔士大学的马克·特纳教授为该校教职工和讲师进行培训。

以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为例进行具体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国际出版的发展趋势。2010年至2018年这九年间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学院的国际出版取得了显著进步,从2010年的7篇增至2018年的79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在ISI/Scopus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章数量大幅增长,从2010年的零篇增至2018年的22篇,这表明该学院的国际出版不仅数量增加,文章质量也显著提高。

然而,事实是,文章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仍主要集中在一些曾在国外接受培训或学习的作者身上,他们大多在30至50岁之间,且经常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例如,在2017-2018学年,即该校国际期刊发表数量最多的一年,仅有54名教职工参与撰写(作为作者或合著者)了79篇国际期刊文章,平均每人1.5篇,尽管有些人每年发表3至4篇国际期刊文章。与该校344名教职工(包括70名副教授、5名教授、133名博士和147名硕士)的规模相比,发表国际期刊文章的人数仍然非常有限。

然而,这些变化似乎并未在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在Scopus系统中发表论文数量最少的领域中,社会科学排名倒数第二,14个领域中有13个领域的文章数量最少(Duy Tan大学研究小组,2018)。[3]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仍然不熟悉国际出版物,他们不仅对国际科学期刊一无所知,而且“他们每年仍然难以向国内期刊发表两篇文章”(Nguyen Thi Hien,2016)。[4]

阮氏贤副教授博士于2015年出版了《四宫宗教:越南文化中的通灵术与疗法》,由LAP Lambert学术出版社发行。

原因是什么?

根据科学家们表达的观点以及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经验,我们暂时将这些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类别。

第一,当前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国际出版物匮乏的根本原因在于科研人员的培养过程,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都存在问题。尽管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早已提上日程,但大多数大学的培养项目和方法仍然沿用几十年前的模式。我们并未真正实现研究型大学培养方法的转型,仍然侧重于信息的单向灌输,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创造力,师生互动少,尤其缺乏科学批判精神。学生获取课堂外科学信息资源的机会非常有限,而研究技能、方法以及学术写作在许多学科和领域往往被忽视。由于不熟悉如何开展科研、如何展示研究成果以及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学生毕业后开始从事科研工作时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周一,国际发表论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尚未在科研管理者和研究人员层面得到充分认识。迄今为止,除了NAFOSTED基金会和少数几所主要大学外,其他机构和个人都非常坚持要求科研资助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5]其他科研资助机构似乎仍然将这一要求视为形式,尽管该要求已降至最低水平。许多科研项目往往针对特定行业或单位的具体问题,项目分散,缺乏整体性,这削弱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责任感。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奖励措施(包括物质和精神奖励)仍然主要起到鼓励作用,而非成为一项在整个科研培训体系中得到认可和实施的国家政策。

周二,外语能力常被认为是国际发表论文的一大障碍,这不容忽视。如今,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接受的是国内培训,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国外文献,也很少参加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因此对世界科学界的动态了解有限,无法及时掌握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和发现。由于缺乏与国际学术氛围的接触,他们对国际论文发表感到陌生和犹豫是可以理解的。在科研人员和博士生的招聘政策中,外语能力通常被列为一项强制性要求,但往往水平较低,仅限于形式上的要求。

周三,科学期刊的现状不佳对国际出版的需求产生了显著影响。国内科学期刊虽然接受科学文章投稿,但在文章的筛选、审稿、修改和质量改进等环节仍存在诸多漏洞。编辑委员会和编辑在决定是否发表文章时,往往更注重审查和删除被认为“政治敏感”的内容,而非技术内容本身。文章往往不愿引发科学辩论,也未能将研究成果融入到其他学者正在探讨的共同议题中。国内科学期刊缺乏国际标准和创新,导致文章写作陷入僵化,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导致人们追求差异化和越南特色,而非遵循国际标准和惯例,使得科学出版物的质量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价值。

最终的国际合作以及在专业领域营造学术氛围至关重要。事实上,我们每年都会组织许多有国际学者参与的科学会议、研讨会和讲座。然而,这些活动似乎过于形式化而缺乏实践性,忽视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许多科学会议都呈现出“下午市集”(冬日清晨,午后寂静)的景象:研究人员来发言,然后离开,鲜少有学术辩论和批评,使得会议枯燥乏味,毫无意义。经验表明,有国际学者(负责人、参与者或直接顾问)参与的研究合作项目往往卓有成效,并能产出国际期刊。然而,或许是由于资金有限,这类项目通常依赖国外资助,而国内资助方仍然非常谨慎。

吕楼遗址发掘。照片:Nhu Thuan

建议的解决方案

如何克服上述弱点的根源?我们认为,有五类解决方案需要继续推进和拓展。

首先,平心而论,过去十年来,为支持国际出版物发表而实施的现金奖励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自2010年起,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实施了出版物奖励政策,对国际出版物每篇奖励500万至1000万越南盾,对在ISI和Scopus等高索引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每篇奖励超过150万越南盾。2018年,该校决定对国际出版的专著和学术会议论文集每篇奖励1亿至2亿越南盾。得益于这些及时有效的政策,该校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均显著提升。然而,必须认识到,这一方案需要一系列其他措施的支持,例如提高薪资、授予教授和副教授职称、资助科研项目、参与国际会议以及建立学术联系等,才能保持其可持续的影响力。东盟和东亚地区的许多大学也利用这种经济激励机制来促进国际出版物的发表。对于接受公共资金资助的项目,应制定专门政策,要求研究人员在获得资助后承诺在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仅仅安排论文被接收后就束之高阁。当然,涉及国家安全的科学课题需要有其自身的规定。

周一,从长远来看,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教育模式,使其更加注重研究,而不是继续沿用过时的单向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应鼓励三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在教育框架内开展科研项目,具体内容应遵循“……”原则。“项目式学习”在教授的指导下,学生一边学习一边进行科研实践,并撰写科学报告。通过这些研究课题,学生可以学习研究方法,获取新信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论证,并具备毕业后参与科研工作的信心。除了正规培训外,学校、科研机构和科学期刊还应根据国际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为研究人员开设研究方法和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课程。可以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分享经验,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

周二,国内科学期刊需要在文章内容、专业评审、编辑水平等方面大力推进国际化,并通过各种学术交流渠道加强国际交流。此举有助于改善目前科学论文发表规范松散的现状,并培养科研人员撰写规范论文的能力,使其与国际惯例接轨。此外,科学期刊的管理权应移交科技部,而非像现在这样由新闻宣传部负责。科学期刊具有严格的专业要求,与媒体宣传活动不同,需要由专门的科学委员会进行管理。

周三,除了学术内容的要求外,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国际出版物也应制定语言支持政策。用母语写作已属不易,用外语向国际科学界传达知识并让外国人理解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对于那些曾在国外接受过培训的人来说也是如此。社会科学并非仅仅是故事,而是用科学语言表达的思想、观点、论证和辩论。高引用率的期刊绝不会花钱刊登质量低劣的文章。通常情况下,英文期刊要求文章由以英语为母语的语言专家进行校对。一些东南亚国家,例如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和日本,在投稿给期刊之前,会先由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进行语言润色和编辑,然后再送审。一旦文章被期刊接收并要求编辑,就需要一位精通文章语言的人士协助将其润色至标准语言水平。

周四,加强各层面的国际合作活动,包括参加国际科学会议、交流专业知识、开设论文写作培训课程以及开展联合科研合作,是越南科学家学习必要技能并按照国际标准在学术氛围中工作的最快捷径。除了寻求外部科研经费外,国内科研基金也应制定政策鼓励国际合作,拓展国际科学网络,尤其是在国际出版领域。越南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基金(NAFOSTED)支持科学家参与国际科学活动的政策表明,这是一个值得推广的良好经验。

总结

科学论文发表实际上只是科研活动的最后一步,但国际发表是维护专业水准和科学透明度的重要且必要的活动。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国际发表不仅是为了向科学界传播越南的知识,也是为了向世界介绍越南国家和人民,同时也是为了感谢那些缴纳税款资助科研活动的人们。这也是从事科研人员应尽的政治责任。

为了提高科学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需要一系列互补的解决方案和长期的努力,这不仅需要科学管理机构的努力,还需要研究人员自身的合作和努力。

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出版类型

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国际出版物不仅肩负着向世界科学界介绍越南科学家所创造的知识的重任,也肩负着在高质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向世界介绍越南历史、文化、国家和人民的使命。因此,我们可以将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研究人员的科学出版物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发表在科学会议论文集中的文章,这些研究仍在进行中,但已作为研究论文发表,供科学界审阅(工作论文)。此类文章也包括带有学术批判的书评或文献综述。大多数此类文章都经过了中等程度的同行评审,主要是研究团队或出版机构内部的评审。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文章虽然并非官方出版物,但通常能为读者提供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的最快更新。2)学术论文。3)发表在特定主题论文集中的书籍章节。 4)专著聚焦于特定主题,通常是科学家多年深入研究的成果。5)参考书、教科书、讲义和百科全书。6)最后,还有政策相关性论文,这些论文基于应用研究,旨在服务于政府或社区的发展计划和政策。这些文章可以发表在享有盛誉的科学期刊或拥有大量读者的科普杂志上。它们通常经过同行评审和期刊内部编辑,但内容紧跟时事,往往吸引大量读者,并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在考虑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出版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开放获取期刊文章和出版物的社会影响。如前所述,国际出版是必要的,因为它如同证书一般,肯定了研究工作的价值和科学意义。然而,如果一篇发表在Web of Science (ISI) 或 Scopus 期刊上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文章没有被引用,或者只有少数特定领域的读者阅读,那么这项研究的社会影响就仅限于专业领域,难以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而言,文章的社会影响,尤其是那些批判社会和提出政策建议的文章,如果能被更多人阅读,其社会影响将会更大。

文章发表于《天生》杂志2019年2月20日第4期


[1]清西大学跨学科社会研究中心 (ISR)。20​​18 年。社会科学和人文领域国际出版物初步概况;http://tiasang.com.vn/-quan-ly-khoa-hoc/Buc-tranh-so-khoi-ve-cong-bo-quoc-te-trong-linh-vuc-KHXHNV-10965

[2]清西大学跨学科社会研究中心 (ISR)。20​​18 年(引用)。

[3]Duy Tan 大学研究小组,2018 年。越南大学通过国际出版物:Scopus 数据的视角。先锋2018年8月16日。

[4]Nguyen Thi Hien,2016。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国际出版困难的原因。光,2016年9月29日。

[5]经过十年的运营(2008-2018),NAFOSTED资助了近2800项科技项目,支持了850项旨在提升国家科技能力的活动。约4000篇ISI论文(约占过去十年该国国际ISI论文总数的一半)是该基金资助项目的成果。以上信息来自NAFOSTED十年运营总结报告。

作者:范光明教授、阮文正副教授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1 分(满分 1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