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教授,阮氏清玄博士(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祝贺您在工作和事业上的努力得到了州政府的认可,去年被授予副教授头衔。您能否分享一下对此的感想??
我很荣幸能从事我最热爱的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并被授予副教授(研究生)职称,这是国家和社会对我在该领域所做贡献的认可。这一成就不仅归功于我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感谢学院领导、学校以及我优秀的同事们的鼓励和支持。同时,我也感到肩负的责任更重了。我始终在思考如何才能为新闻与传播学院(BC&TT)和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关系是一个行业。学习在越南大学的培养体系中,他们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他们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在这一研究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中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2015年对于公共关系行业、我个人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最大的担忧是如何投资于未来一代,如何帮助学生毕业后适应这个行业充满活力又错综复杂的现实。
回想起在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创建公共关系系的初期,我们面临着诸多资源短缺和困难,不得不“招贤纳士”来帮助系里建设和发展。这是一段充满荆棘的历程。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公共关系系当时还很年轻,所以我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培养质量。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先构建两个基本条件: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公共关系专业的课程和学习资源非常有限,需要从基础做起,为教学服务。同时,公共关系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比较薄弱,同样需要重点建设和培养。正是他们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的热情,“唤醒”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和对这个专业的热爱。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我和我的同事们能够做到,因为我们热爱这份工作,也渴望为公共关系行业、学院和学校做出贡献。我非常幸运,在困难时期,总能得到亲人、朋友、同事和亲爱的学生们的支持和帮助。

副教授阮氏清玄博士获颁副教授职称证书/照片:清龙
新闻与传播学院通过首次实施该计划,在公共关系行业的发展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培训链接传播管理硕士与英国斯特灵大学合作这是个好兆头吗?
没错。这是北方首次实施“媒体管理”国际联合培训项目,也是新闻与传播学院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际合作的一项成功案例。该项目将于2015年5月招收首批学员。在一体化时期,国际联合培训是一个正确的方向,能为越南高校带来诸多益处。首先,高校教师有机会与外国教师合作,这是交流教学经验、提升学术水平的绝佳机会。其次,越南学生将直接受益于国际一流专家的授课。第三,由于大学排名会考虑国际化程度,因此该项目也将提升大学整体声誉,尤其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声誉。
- 学校公共关系部门今年迎来第三个招生季。培训过程……第一个学生是谁?这让你想到什么?
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关系系的第一批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入学成绩非常优秀,大学入学考试分数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更重要的是,前两届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方向有着清晰的认识。然而,如今的年轻一代与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他们在活动中更加开放,拥有强烈的学习权利意识,并且渴望获取新知识,因此他们不断要求老师们更新课程内容,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也是21世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需要在师生之间营造更加民主和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副教授阮氏清玄博士日常生活简朴/照片:清龙
- 一直是作为一名学生K压花和媒体,之后,她被学院和学校聘为讲师。她与这所学校的感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她来说,哪段记忆最为深刻??
2015年是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建校70周年,也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5周年。我至今仍记得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新闻学院的第一代师生。我记得当时,何明德教授(人民教师何明德教授,首任院长)、杨春山副教授(杨春山博士,前任副院长)、范廷兰先生(前任副院长)带着学生们到村里讨饭吃,到部队进行交流。师生之间的亲密情谊虽然简单,却令人感动。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初期,何明德教授甚至亲自到各个考前辅导中心介绍学院的情况。当时,他给我这个十年级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的老师们是我所认识的最敬业、最尽职的老师。我们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书育人是一项艰辛的职业,责任重大。一位老师如果教得好,就能帮助一代学生找到光明的未来;反之,如果教得不好,则会“毁掉”这一代人。我由衷地感激并尊敬前辈教师们。老师们的奉献精神和爱心激励着我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校以及我亲爱的学生们做出更多贡献。
- 谢谢你的分享,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
作者:忠诚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