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春日阅读何明德教授的《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

2015年3月1日,星期日,晚上11:37
《巴黎,两个秋天的重逢》是何明德教授(人民教师)的第八部散文集。这本薄薄的书只有不到150页,但如果有人知道作者今年已经80岁高龄,而且这仅仅是他在2014年出版的第三本书,他们一定会感到惊讶。一位毕生致力于写作、早已功成名就的人,在应该安享晚年的时候,究竟是如何,又是如何怀着如此饱满的热情,依然孜孜不倦地与文字“搏斗”……?
Ngày xuân đọc
春日阅读何明德教授的《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

作为他的学生,我只能这样想:或许这位特别的人对“文字领域”的工作太过熟悉,以至于无法停止。“写作”几乎已经融入他的血液和肌肉,如今他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玩转”文字。或许对于一个曾经和他从事同样工作的人来说,年老时写作只是一种消遣,而河明德老师却依然坚守在​​“文字领域”。对他而言,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正因如此,在过去的这些年里,尽管他一直在休养,人民教师河明德老师却默默地出版了他的新书。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就是这样一本书。

哈明德教授所著的《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一书

“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实际上,这是哈明德教授两次巴黎之行的文章合集,两次行程相隔近20年:一次是1994年访问里尔新闻学院,另一次是2014年8月重返巴黎。我不知道是否有什么意想不到的缘由促成了这两次访问。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或者更确切地说巴黎 (二十个秋天再看一次)哈明德教授与“二十年后”亚历山大·仲马的父亲,19世纪法国作家裴明国,在20岁这个数字上遇到了相似之处?(“20岁时,人生方向已然明了/无论多么艰难,依然启程”——裴明国)。仲马是著名小说《二十岁》的作者。《三个火枪手》这四位年轻人(阿尔达涅特、阿托斯、波尔托斯和阿拉密斯,他们的座右铭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寻求正义的冒险如此着迷,以至于二十年后,当他们不再年轻时,他们仍然像最初那样充满热情地重返战场(在另一本书中)。我在《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何明德教授同样充满热情,但他的热情源于求知。这位“人民教师”一生似乎始终对自己的职业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对他而言,这些旅行绝非仅仅为了消遣。当年轻人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去探索和发现新的乐趣时,何明德来到巴黎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异国他乡,却一心只想学习和记录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知识。他的职业并非仅仅是教授和研究文学。他也是一名记者,甚至是一位“真正的”记者,因为除了亲自撰写数百篇关于新闻的文章和书籍外,他还是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首任院长(如今,他留下的基石已被年轻教师们发展壮大,成为全国最强大的新闻与传播培训中心之一)。或许正因如此,当他第一次踏上法国的土地时,他就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初次来到异国他乡那样兴奋不已。记者何明德真诚地表达了这样的想法:“我受记者协会委派,加入一个代表团,访问法国里尔新闻学院。作为一名新闻教师,我很高兴,因为这次旅行与我的职业密切相关,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访问法国。”参观位于法国北部城市的里尔新闻学院)。

教授、人民教师河明德

我还没有机会读完河明德教授近期出版的所有著作。因为他不仅著作颇丰,而且涉猎广泛,涵盖研究、文集、汇编、诗歌等多种体裁。散文写作几十年来一直是他的最爱。自从他突然“迷失方向”,投身于与他长期从事的“研究领域”截然不同的写作之后,我发现他变得更加沉稳,也更加年轻。他创作诗歌和散文时,都充满了探索周遭世界的渴望,如同一个初次体验人生的年轻人。他过去半个世纪的研究才华,确实为他的散文写作增添了必要的深度。诗歌如同酵母,赋予了散文以活力,使其不再枯燥乏味。

论文写作介于研究和创意写作之间,而哈明德正是在这个“领域”保持并磨练他已然丰富的潜能: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习惯。事实上,我在“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一位作家毕生勤勉求知,孜孜不倦地汲取人生百态,并将之融会贯通,最终成就了他卓越的才华。我敢断言,哈明德迄今为止的著述也正是建立在勤勉努力的基础之上。哈明德的文笔朴实真挚,字里行间不矫揉造作,但他深知,写作的最终目的在于启迪智慧。请阅读……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朴实、真诚的叙事方式。尤其是Ha Minh Duc,他对现实有着非常敏锐而精准的把握。在谈到里尔新闻学院时,他写道:“人们常说,来到这座北方城市会哭两次,一次是相遇时,一次是离别时。”(《探访法国北部城市里尔新闻学院》)。他以记者的严谨细致,还为我们提供了其他有趣的信息:“里尔人口约1,153,113,仅次于巴黎、里昂和马赛。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42%的人口年龄在25岁以下,拥有近10万名学生、数千名研究人员、众多大学,尤其是里尔新闻学院。” 谈到巴黎第七大学时,他也列举了一些数据:“该校拥有26,000名学生、6,000名国际学生和200名合作院校。”说实话,我本人也曾在巴黎第七大学实习近一年,多次与文学系的老师们共事,但我从未知道过如此具体的数字。而河明德教授无论走到哪里,都执着于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准确具体的数字。作为一位毕生致力于研究和教学(在大学和文学研究所)的知识分子,当他转行进入新闻领域时,这位文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职业基因”似乎已深深融入他的血液。因此,记笔记成了他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他去的地方并非像许多人那样只是旅游景点,而是常常是研究、教学或学术活动的中心。无论走到哪里,他的首要任务都是迅速掌握和获取信息。来到法国共产党人道主义报刊协会,见到那些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也始终全力支持越南革命的法国老朋友,他立刻告诉我们人数:“参加协会的人数非常多,报纸报道说有60万人,但实际数字还要高。” 在他有机会到访的所有其他场所,情况也一样:里尔新闻学院、巴黎第七大学、凡尔赛宫、丽都剧院,甚至法国以外的其他地方,如德国、比利时、捷克共和国,读者都能读到他朴实、真诚而准确的报道,他是一位对任何工作都尽职尽责、认真负责的人。

我还想再解释一下:说河明德的写作风格简洁真诚,笔记里充斥着大量数字,并不意味着他的作品缺乏灵魂。事实上,河明德在写作时或多或少还是会受到研究者的影响。他喜欢数字和精确性是很正常的。对他来说,写作最重要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知识”。他重视细节,并通过数字来体现准确性。无论在旅途中、工作中还是文化中心,河明德都有一种习惯,那就是将他所遇到的所有人和事都记录下来。民间故事讲述者在上一篇文章中,关于巴黎的部分“去丽都剧院看场演出,顺便买些名牌服装。他本人是这样展现自己的写作风格的:“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这些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他们在短暂的大城市之旅中所见所闻。虽然这些回忆录写得有些仓促,但作者以真挚的视角和情感,表达了对巴黎的深切感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回忆。

Ha Minh Duc散文风格的又一亮点在于“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他幽默风趣,才思敏捷,非常符合法国人的灵魂和性格。事实上,这正是何明德在日常生活中为人熟知的性格特征。我至今仍记得,当年在(以前的)综合科学大学和现在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与他共事时,在一些严肃的(有时甚至是紧张的)会议上,何明德的意见总是最受期待的。他确实是一位极具魅力的公众人物。他的表达清晰简洁,但更特别的是他的机智。无论是赞扬还是批评,他总能巧妙地将之融入温和而圆滑的评论中,并略带幽默。因此,通常很少有人会因为他的“玩笑”而生气。这种风格在他的回忆录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例如,当他初到巴黎,漫步在被誉为欧洲最优雅的街道上时,他突然想起文化作家许玉对这座“辉煌”首都巴黎的描述:“巴黎周长36公里,长12公里,宽9公里,一年下雨164天,下雪13天,有27万只狗(人行道上每隔35米就有一堆狗屎)。”读到这些,我忍不住大笑起来。当然,这些只是相对数字。如今的巴黎更加开放,既古老又现代。“巴黎街头的狗屎”确实名不虚传,因为这里养了很多狗。狗是人类的“亲密朋友”,但它们很难像人类一样“文明”。或许,在法国首都的街头遇到一些不太“文明”的事物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在文章中……去丽都剧院看场演出吧。”……(一家位于香榭丽舍大街的特别剧院,以女舞者的“新鲜”表演而闻名),他一踏进门就真诚地对检票员说:“我视力不好,请让我坐近一点,坐远了什么都看不见。” 这番坦诚的告白让我们了解到,据我所知,河明德是一位极具“审美”的人。河明德热爱美。我认为这也是他工作和生活中“升华”的一种“动力”。他与“美女”的合影也清晰地展现了这一特点,有时是与里尔新闻学院的学生,有时是与俄罗斯实习生,有时是与捷克女研究员,他经常用这些照片来配图他的回忆录。此外,为了进一步润色这本新的回忆录,几乎每篇文章之后,河明德都会附上“所见所闻”的注释(类似于19世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笔记形式),以及一些诗歌,如同“附录”一般,补充了注释中“原始”的真实感。或许这也是河明德回忆录写作风格的一贯特点,而且……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特别是,为了创造一个唯一标志仅Ha Minh Duc一人……

早春“缓慢”阅读笔记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我了解到人民教师何明德教授的另一项杰出才能。2015年,这位受人尊敬的教授已经80岁高龄。看来他仍然笔耕不辍,活跃在文坛。我衷心祝愿他“高龄”(甚至超过十年)身体健康,永远热爱生活,对美和创造力充满热情,直至生命的尽头。百年春这样,“20年后”就会有更多像这样的新页面:“巴黎,两个秋天再次相遇。                                                                                 

                                                                                                     

作者:Tran Hinh

该文章的总评分为:0 分(满分 5 分)

点击为文章评分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