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语言学系首任系主任

星期三 - 2015年9月30日 07:22
Thầy chủ nhiệm bộ môn Ngôn ngữ học đầu tiên
语言学系首任系主任

河内大学文学院的许多前讲师,和我一样,都年过六旬,都称呼他为“潘玉先生”,尽管他在文学院任教期间,从未“教过”我们一小时。直到他被文学院聘为“讲师”时,我们才知道,潘玉先生当时是文学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在文献室担任“记录员”。

然而,每次他在文献室工作时,我们这些年轻干部都会努力凑近他,听他讲各种各样的事情。他讲的故事如同“百科全书”般渊博,当时对我们很有吸引力,也让我们着迷。后来我才知道,他以前是该系的“教员”,但由于某种原因,他(和曹宣浩先生一起)不得不转行做“文献员”,不能再在课堂上授课了。渐渐地,我们也知道他就是当时著名的翻译家如清。直到2000年代,我负责研究文学院语言学系以及河内国立大学的历史时,才知道他是1956年河内国立大学成立时,文学院语言学系的首任系主任(任职两年)。

或许,我刚才简单提到的关于潘玉先生的事情,只有像我这样的少数人知道。至于后来,从1980年起,他调到东南亚研究所工作。越南社会科学院在范德阳教授指导下,他的地位堪称“资深专家”。其间发表的研究著作,如1983年的《东南亚语言接触》、1985年的《从阮侨记看阮攸的风格》、1994年的《越南文化:一种新视角》、1998年的《越南文化身份》、2000年的《从语言学角度审视文化研究——文学》等多部著作,均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2000其中两个项目由越南政府捐赠。国家奖关于科学技术

就我个人而言,关于潘玉教授,我有一些终生难忘的回忆。在此,我想讲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记忆,关于他渊博的知识和对历史语言学的热情。1979年,我入读河内国立大学首届副教授(现博士)培训班。当时,我读博士,指导我的是三位教授,其中阮太参教授是总导师,负责指导我的论文。由于我的论文主题与历史语音学有关,阮太参教授让我“寻找”包括潘玉教授在内的多位老师,以深入了解这个领域。因此,我无数次前往裴氏春街15号(或25号)的住所,向他请教H. Maspero著作中越南语音学的历史问题,他根据语学院文献室手写译本,将这本书从法语翻译过来。当时,在历史语音学领域,用越南语撰写的文献几乎为零;潘玉先生全心全意、充满热情地向我传授了H. Maspero著作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许,如果没有他全心全意的帮助,我论文中关于当时越南语历史语音学的部分将会写得异常艰难。

后来,在2011年,我有机会再次去看望他。那天是11月19日,语言学系组织完一次全体教师的表彰大会后,我请当时担任语言学系副主任的阮文政副教授开车送我去见Ngoc先生。那天,我喝了水,问了问他的身体情况,发现他看起来很开心,便大胆地告诉他:

先生,我们好久没来拜访您了。我们有一些与您有关的“轶事”,希望您能讲清楚。

他笑着又问我:

-好的。但是你这么好奇想知道什么呢?

先生,我想问您几个与您有关的故事,这些故事我只听人说,并不知道真相。您知道,以前河内大学语言系有很多外语“怪才”,比如您、郝先生、詹先生等等。我们后人都钦佩您运用所学外语的能力。除了汉语和法语之外,您还自学了俄语、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德语等其他语言。那么您是如何自学并取得如今的成绩的呢?

- 嗯,说我是自学的没错,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要归功于我父亲的“指导”。他在顺化工作时,没有送我去国立学校,而是送我去这里的“修道院”学校学习。据他说,在修道院学校学习让我有机会学习拉丁语。作为一名历史语言学家,您一定知道拉丁语对西方语言有多么重要。多亏了在顺化“修道院”学校学习了七年拉丁语,后来,加上我对语言学的了解,我才有机会“自学”那些学校没有教过的语言。先生,这正是使用源自拉丁语的不同语言的关键。

- 但是拉丁语很难学,不是吗,老师?

- 虽然很难,但必须学习,因为外语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我的祖父选择了我,并引导我努力学习。

听他这么一解释,我们才明白,他的外语能力是有原因的,也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于是我继续问了他一个问题:

尊敬的老师,我们知道您的昵称以及您在一些翻译文件中使用的名字是Nhu Thanh。我听说Nhu Thanh这个名字和您的名字Ngoc组合在一起,有着非常深刻的含义?

我想告诉你,我现在用的“如清”这个名字是我祖父给我起的,而不是我自己选的。或许他给我起这个绰号的时候,就是在暗自提醒我。这个名字是古人一句带有“历史”的谚语的缩写。我用这个名字来践行祖父的教诲。

——先生,您还记得那句“传奇”的原文吗?

- 到了我这个年纪(那年他86岁),现在我记不清所有的事情了。但我还记得祖父为我取名“如清”(Nhu Thanh)时用到的那句谚语的一部分。那句话用越汉语言写成,“Bần tế ư thích, dung ngọc nhu vu thành đa”(百事皆知,但愿如此)。如果你回家弄清楚这整句话的意思,你就能明白祖父给我取名的用意了。

我把老师读的句子的汉越语发音记下来,回家后就查了这句话的中文原文。”贫贱之人相亲相爱,玉石俱焚,犹如野兽。” ( ),然后给范英绍先生发了一封邮件,看看这些汉字的越汉发音是否正确。之后,我请文学院汉字系讲师丁清孝先生(我们文学界称他为汉语成语的“角鬼”)帮我解释,并找到这句话的出处。丁清孝先生告诉我,宋代大儒张台的《西明诗》全文是“ 我们 ” (富贵是太后赐我的福分,贫贱是天下我的宠爱,能住在贵城,我感到十分高兴。“富贵喜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福分;贫苦愁烦,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玉石。”潘武先生为潘玉老师取的“如清”这个绰号,道出了他人生中所有的“得与失”。而在现实生活中,潘玉老师克服了种种“贫贱之心”,“化贫为玉”。

2015年5月29日,陈兴先生在黎圣宗路19号的讲堂里,为河明德教授庆祝80岁生日。他说,学校希望他写一些关于潘玉先生的回忆,但他所知道的关于潘玉先生的内容已经写完了。他希望像我这样的“语言学家”,如果对潘玉先生还有什么了解的话,能够写信给学校。说实话,在我们以前的文学系,写关于老师的回忆,有很多人知识渊博,文笔也很好;但我知识浅薄,缺乏写作的天赋。感谢以上关于潘玉先生的几篇回忆,我想写几行这样的文字,庆祝他的90岁生日。

河内,2015年6月4日

作者:陈智多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