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宁教授(学校前教师协会主席):70年的传统如同源泉永不停歇……
人民教师武阳宁教授
今天回顾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部到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70年历程,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学校的传统?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学校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如一的卓越品质爱国传统,为保卫国家独立、统一、主权、领土完整,不惜牺牲一切。文大第一代教授大多是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响应祖国的号召和胡伯伯的启发,在两次艰苦卓绝的救国战争中献身于教育和科研事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代代干部、学生继承父辈、兄弟的遗志,满怀热情地踏上“长山”救国征程,为南方解放、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黎英春、朱锦峰等英雄烈士的奉献与牺牲,为一代又一代人文学院的子弟兵树立了永恒的丰碑。
2015年9月底,人文社科大学老教师联谊会举办人文社科大学70年传统讨论会
作为国家重大科研机构,坚持不懈地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思念和愿望,是学校优良传统。第一代教授和后来的科学家队伍把全部智慧和心血倾注于社会人文问题的研究,留下了许多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名著。可以说,在学校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涌现出许多重要的著作,既关注民族文化传统问题,也解决国家发展进程中的紧迫问题。这一科学成果是国家知识宝库的宝贵财富,具有持久的价值。
实现上述两件事的原因是传承与延续不同代的教师和学生之间。 70年来,年轻的学生、科研人员、讲师们勤奋学习前几代科学家的著作,既继承了前辈们的成果,又补充和完善了许多科学论证,逐渐形成了不断延续和发展的“知识浪潮”。我校许多历史悠久的院系的发展,正是继承精神的具体体现,不断传承,不间断,不丢失,为长期永无止境的科研征程创造了非常基础的条件。
自建校以来,特别是河内大学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对外交往,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大学如罗蒙诺索夫大学、北京大学、洪堡大学等建立联系。革新开放后,对外交往的大门敞开,学校的国际关系蓬勃发展,除社会主义伙伴外,学校及其各系还迅速与法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许多学校建立了联系。目前,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国家和学校数量急剧增加。这就是区别所在国际融合的传统,在培训、研究、科学交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果......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我们学校的作者在著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科学著作,这受到鼓励并已取得初步成果。显然,今天,融入国际是为我国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创造极其重要的智力资源的必要条件。
最后人文传统,正如学校名称所示,70年的存在和发展在师生之间、代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人际关系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此,社会人文大学不仅在学术内容上,而且在交往和生活的所有关系中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上都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人文传统营造了健康、纯净的教育环境,才使得上述传统的弘扬取得了成功。
阮春良副教授(河内理工大学前书记):董里阳 - 万寿:难忘的回忆!
功勋教师阮春良(左)
1965年,美国侵略者大举进军南方,对北方发动了毁灭性的战争。我受河内国家大学文学系董事会和系委员会的命令,前往太原省大慈县万寿乡的疏散区担任侦察员。学院为文学系和历史系指定的校址位于 Van Tho 乡。历史系位于 Chua 村,文学系位于 Thong Nhat 和 Trang Duong 合作社。为了确保保密性,疏散区域被称为B区,代号为T04-E,T04代表大学,E代表文学院。我们在公社干部带领下挨家挨户地劝说大家给我们提供住处,每家都很乐意提供帮助。
除了寻找住处,我还与两家合作社签订了建造教室、厨房和图书馆的合同。因此,合作社用木材雕刻房屋框架,而屋顶和抹灰则由学生和教职员工完成。
几周后,大部分教职员工和学生乘火车、汽车、自行车和步行前往疏散区。我们的干部住在当地群众家里,受到热烈欢迎和帮助。
为紧急建设教室,学院迅速调动多个学生班级参与建设。盖一所房子的屋顶需要成千上万块茅草板。尽管饮食极其贫乏,但每天仍有一批批学生翻越山口,攀登长阳坡,穿过森林砍竹子作画。班级主动为每个人设定了比赛绘画数量目标,因此,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足够用于施工的数量。学院修建了4间教室和1间图书馆。教室是人防式设计,一半在水下,一半在地上,四周都是土堆,半屋顶,茅草墙,稻草拌泥土,简陋的木竹桌椅。全院共有厨房5个,其中教职工厨房1个,学生厨房4个。为了改善伙食,他所在的部门向合作社申请了一块地养猪。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965年10月15日,文学系和其他院系在万寿迎来了第一个新学年。教学逐渐变得常规化。各部门定期开展专题讨论、组织研讨会。还鼓励开展科研、实习、实地考察和考察。语言组派遣学生工作人员前往和安(高平)进行实地培训;组织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考察岱依族和侬族森林。民间文学小组在武光仁先生的领导下和一些干部前往国俊乡采集 Roi 歌谣 - 岱依族民歌。
战争期间,出行十分困难,但学院邀请了阮廷氏、黄忠统、阮红、春耀、辉灿等著名作家、诗人来与学生交谈互动。这些讲座给教职员工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9年初,美国宣布无条件停止对朝鲜的轰炸。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从长阳省万寿迁至河内。此后,Koa 又在河西县 Ung Hoa 进行了 3 次疏散;前往协和、下北,然后返回拉溪、拉诺。
在万寿-长阳山区森林生活四年多,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文学系师生仍然坚定地克服重重挑战,排除万难,出色地完成了政治任务。
在长阳森林生活的岁月依然留在文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中。借用学生黎统在南方战场战斗时所写的诗来缅怀张阳:
现在我走遍了长山山脉
记得那片长满桑树和竹子的斜坡
对 Trang Duong 的记忆化为烈火
仍在我心中燃烧。
展望未来发展之路,我坚信,在河内国立大学、社会人文大学的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和学生的团结、活力和创造力下,文学系和语言系必将克服挑战,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不愧为全国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领先研究中心。
副教授、三好学生王廷权(前历史系副主任):培养质量成就历史学院品牌!
副教授、功勋教授王廷权在70年传统研讨会上发言
我是河内理工大学历史系九期学生,1964年入学,1968年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档案学系讲师。 1996年,历史学院档案系分设档案与办公室管理系,我调入该系工作;直至2001年退休。
我在历史学院工作、学习和生活了32年,始终把自己当成历史学院的一份子。历史学院的很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只谈一下对历史学院培养质量的印象。
历史学院是我国历史科学最重要的培养基地之一。当时的历史系除了越南史、民族学、考古学、历史方法论等主要学科和专业外,还一度开设档案学、博物馆学、图书馆学等专业。至1993年,历史学院已培养了3000多名学生。历史系的学生毕业后,除了从事历史学方面的研究和训练外,还被分配到许多新闻机构、宣传机构、党的工作机构、政工机构等工作。历史系的学生,无论分到什么专业,在一定时期内,都能熟练掌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且可以说,大多数人都能胜任其他工作。
比如理科方面,有很多干部原来是历史系的学生,后来都成为科学家,成为历史方面的优秀专家。此外,还有很多人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成功,如政治局委员,有的担任中央委员、部长、副部长,省主席、省委书记,区主席、区委书记,文化厅厅长等。
试问,历史学院为什么能培养出如此合格、成熟、对社会做出如此贡献的干部?
与朋友和同事讨论这个问题时,几乎每个人的答案都是相同的:在学院学习期间,学生将接受一支知识渊博、对自己的工作和培训人员职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团队的全面培训。教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而是传授和教授基础知识,要求学生通过读书、查阅文献等系统地掌握知识。
说到师资队伍,历史学院因拥有四位传奇教授“Lam-Le-Tan-Vuong”而闻名,但同时,还有多代才华横溢、德才兼备、勇敢无畏的教职员工,例如:Phan Huu Dat 教授、Phan Huu Dat 教授。黎玉黄,GS。何陈灵,GS。范氏心……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正是这样的队伍,才成就了一支培养质量全面的历史学院,才成就了一支英雄的历史学院。
整个学院只有一个图书馆,但学生们必须走几公里才能阅读参考资料。许多主题在课堂上经常讨论。考试组织得非常认真,实习也受到很大的重视。
例如,当我们去考古实习时,Ha Van Tan 先生和 Tran Quoc Vuong 先生在富寿陪伴我们整整一个月,直接指导我们。江辉文先生指派我准备一份有关改革的演讲。他指导我们如何选择书籍、文献,以及使用这些文献时要注意什么。讨论结束后,他还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帮助同学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老师们的关注和培养方法帮助我们成长。
直到现在,我们这些历史系的校友们每年还是会聚在一起聊天。我们非常感谢老师、历史学院和学校培养和教育我们成为优秀的人。正因如此,我们成长起来,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也或多或少地为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该学院的培养特色是一种优良、明确的传统,创造了河内国立大学历史学院的品牌。我真心希望今天的人文社科大学能够继续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的办学传统。
人民教师黎茂汉副教授:我很荣幸能在胡志明大学学习并做出贡献
人民教师黎茂汉副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胡志明主席指出:要维护独立自由,必须在新政权、新人民的基础上大力弘扬民族自立精神。抵抗必须与国家建设齐头并进。立国必有人才。在法国殖民统治下,我国90%以上的人民都是文盲。该国的人才也十分稀少。
政府特别是胡志明主席高度重视大学教育任务,为抗战和建国事业培养人才。政府决定在继承和改革法国人在河内开办的旧大学和学院的基础上,我们刚刚获得拥有和发展一些新大学的权利,以便为独立、自由的越南建立民主的国家大学教育体系。 1945年9月22日、10月4日、10月8日、10月31日、11月8日政府委员会会议,先后讨论了开放旧式大学和创办新式大学的方针。
在法国殖民时期的大学体系中,没有文学院(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正确认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独立国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945年10月10日,胡志明主席签署第45/SL号法令,建立艺术学院在河内由一位对古今中外、东西方文化有着深厚造诣的革命学者教授创立。 Dang Thai Mai 担任导演。
胡志明主席于 1945 年 10 月 10 日颁布第 45/SL 号法令,决定设立文学大学,一件大事标志着越南人文大学(现为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成立的历史性里程碑。
为贯彻落实政府的政策,1945年11月15日,在河内黎圣宗路19号印度支那大学校园举行了民主共和国时期越南大学第一期课程的开学典礼。胡志明主席主持仪式,多位国际嘉宾出席。大学事务主任阮文玄宣读了开幕词。越南教育部部长武廷虎介绍了新时期越南高校的任务。
八月革命胜利后越南大学的诞生,使当时的大学师生们对拥有独立、自由的越南大学感到无比自豪,极大地激励了师生们下定决心创建国立大学,准备投入到极其艰巨的抗战建国大业中。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945 年 11 月 15 日的开幕式开启新时代为越南大学提供。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继承并发展了胡志明主席于1945年10月10日创建的文学大学的传统,以及随后成立的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其他社会科学学院。
回顾越南文学大学(现为社会人文大学)的创建、发展历程以及对抗战建国事业、保卫和发展越南民主共和国(现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所作贡献的历程,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胡志明主席关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的战略眼光。
了解学校成立的历史背景,我们越能吨我们为自己在胡志明创办的学校——胡志明学校学习和任教而感到自豪。
作者:维英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