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阮爱国寻求救国之道,就是寻找越南未来的社会模式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独立的越南遭到法国殖民者的入侵,沦为殖民地。越南人民不甘于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失去国家、失去家庭、生活苦不堪言,为实现民族独立、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不断奋起斗争。但这些起义均遭到残酷镇压而失败。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青年阮必成与当时许多越南爱国志士一样,心系国家命运,寻求一切解放民族的途径。但阮必成的思想有其独特之处:他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要救国救民,不只是救国之心,更要为民族争取独立。越南独立后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社会制度,人民的地位如何,是阮必成关心的一个问题。这也是他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必须回答的民族大问题、时代大问题。这就是祂于1911年6月出国、前往西方的目的。
阮必成对国家形态的探索,并非如其前任所确定的那样,是要找到一个独立于社会政治制度之外的国家模式:即黄花探所力图维护的文人墨客和官员所推崇的旧式君主专制制度,或是潘佩珠、潘珠桢、阮太学所倡导的新制度、法式资本主义制度,或是中华民国模式。他认为“如果国家独立了,而人民不能享受幸福和自由,那么独立就没有意义”。1。 1911年6月阮必成出国的愿望是寻求国家独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不但摆脱外国列强的统治,而且摆脱国内封建国王和官僚的奴役。
1911年6月阮必成的救国之路探索之旅,是探索一条不仅像古人一样只解决一个目标:民族独立,而且把两个目标连在一起,即救国、救民的“双重”目标的斗争道路。也就是说,阮必成的目标不仅在于拯救国家、将民族从殖民帝国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最终目的是将人民从一切压迫、剥削和不公正中解放出来。因此,阮必成虽然十分敬佩潘佩珠、潘珠贞、黄花探等前辈,但却没有追随他们的脚步。
1911年,阮必成不认同前任的道路,不知道如何获得独立、建立社会制度和国家。阮必清在出国前就有如此的智慧,人们普遍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奇迹,是一个革命性的成果。有观点认为,1911年6月出国时,阮必清没有意识形态,也没有明确的政治取向,缺乏理论和实践基础。事实上,此时的阮必成并没有新的政治思想,但他的新政治动机却十分明显。那就是寻找救国救民的办法。这意味着越南在恢复独立后要找到一种新的国家模式、新的政治体制。
阮必成的救国之路,长期以来被认为本质上是为越南寻找新型国家模式、新型政治体制的旅程。从 1911 年到 1920 年,这段旅程可以被认为是由连续的重要阶段和步骤组成的:
第一阶段,1911年之前:这是阮必成的青年时代,是国家、祖国、家庭的历史背景塑造和培养伟大道德情操的时期:爱国爱民,培养了阮必成救国救民的伟大意志。
第二阶段,1911年至1919年:当时阮必成曾在非洲的法国殖民地工作和学习,后来又在美国、英国、法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作和学习。这个过程让他对文化、社会、世界观、人生观的认识比在国内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是要懂得世界上到处都有两种人,压迫者和奴隶,法国也有两种不同的人,需要团结起来的法国劳动者和需要驱逐出去的法国殖民者。他从越南和世界的现实出发,得出这样的政治结论:越南重新获得独立后,不可能按照君主制模式建立社会制度,因为那种体制已经过时了;同时,他也对资产阶级民主模式十分怀疑,认为这种模式虽然新颖,却并未实现他所期望的“双重”目标。
他研究了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加入了法国社会党,在向凡尔赛会议提交的“八点请愿书”(1919年)被拒绝后,他坚决与资本主义模式和制度保持距离。阮必成-阮爱国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性的、不公正的、“欺骗性的”,不尊重民族自决权和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
如果说1911年“去西方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然后回来帮助自己的同胞”的决定,是阮必清与东方君主制和封建制国家政治模式的决裂,开启了研究和认识西方社会的进程的话,那么,1919年通过凡尔赛会议事件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清,则可以看作是他评价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模式和政治制度的终结。
第三阶段, 1919年至1920年: 在此期间,阮爱国虽然旅居法国,但密切关注并直接参加越南爱国组织,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爱国主义转向革命爱国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立场。许多人谈论阮爱国事件读到“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草案这是列宁在1920年7月发表在法国社会党机关报《人性》上的一份文件,阐述了列宁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帝国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东方为殖民地时期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一些基本论点,如初步提纲(草案,或提纲)。因此,东方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反对西方殖民资本主义的运动。作为一场反资本主义运动,它客观上是一场无产阶级运动。以资本主义为斗争对象的民族解放运动,自然属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作为一场无产阶级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就必须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这就意味着,无产阶级革命不仅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而且在新的时期,在资本主义转变为帝国主义、侵略殖民地占领市场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包括西方(本土)无产阶级的斗争和东方(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或者说,按照列宁的说法,当前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有两个部分:宗主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革命。意思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应改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人民,联合起来”。因此,新时期民族解放运动客观上带有社会主义倾向。获得独立后建立的政治体制是共产党领导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型政治体制。
阮爱国读懂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既解释了20世纪初越南民族民主运动失败的原因,又认识到越南革命胜利的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要救国、要解放民族,除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没有别的道路”。2,“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才能解放被压迫的民族和劳动人民”3。
沿着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进行的民族解放,是联系劳动人民解放、全人类解放的民族解放,取得民族独立是迫切的、当前的目的,是铺垫,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是长远的、最终的目的。因此,革命力量在恢复独立后,必须建立一种权力属于大多数人、“不在少数人手中”的政治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治制度。这也意味着,1920年,阮爱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后,找到了一条新的救国道路,一条能够实现既定救国又救民的“双重”目标的道路。阮爱国的政策是:“我们为了革命牺牲了,就应该把革命办得彻底,革命之后,政权要归于大多数人民,而不是少数人手里,这样才不至于牺牲太多,人民才幸福。”4。
寻找新的救国之路,本质上就是寻找一种政治体制——越南未来的社会模式,一种“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的全民所有制的政治体制。如果说阮爱国(1911-1920)寻求救国之路,其意义在于寻求一种新的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寻求一种民有、民治、民享的新的政治制度,建设民富、国强、民主、公平、文明的社会,以及实现这一社会的有效方法和适当解决方案,即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二.阮爱国对越南新政治体制的思考
当阮爱国选择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来解放民族时,他所设想的就是越南未来的形象。但那种政体的具体模式和那种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还经过他多年的研究和完善。从1921年转入共产主义,到1930年创建越南共产党,阮爱国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重点阐述了未来越南社会政治制度的具体模式,并试图将其推广到越南,为越南共产党的成立做好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准备,领导人民实现这一模式。
阮爱国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帕里亚、报纸人类法国共产党、苏联报纸、戏剧竹龙, 在沉船日志,在工作中法国殖民政权的裁决尤其是在工作中革命之路(1927年),越南未来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逐渐具体形成。阮爱国思想中的新型国家模式——政治体制特点——以及实现这一国家的途径,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 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进行民族解放,是实现救国救民、民族独立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双重目标的唯一途径。
-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通过全民族的努力,获得民族独立。
——独立后,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最广大人民,工人和农民是国家的根本和主人。
——那个国家、那个政权实现民族独立、人类自由、人民幸福,最终目的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这种制度、这种国家可以在祖国的无产阶级国家之前建立。
- 必须按照科学、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建立和建设该机构和国家,适合越南的特点。
- 该政权和国家与世界上的无产阶级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以及社会主义和民主政权团结一致。
- 该政权、该国家由共产党领导,该党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
这些都是阮爱国思想中越南革命模式和道路的质的不同和新点,其核心是争取民族独立,虽然这是迫切需要和优先考虑的事情,但并不是最终目标。这是一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但并不像越南历史上历次起义和抵抗战争那样,以重建封建制度为目标,也不像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那样,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和机构,而是基本上像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后那样,建立多数人的机构,争取民族独立、人类自由和劳动人民的幸福。
基于此模式,当我们说阮爱国寻求救国之路时,本质上就是寻求一种新的国家模式,即由共产党领导、人民所有的国家,这也意味着阮爱国向越南传播马列主义的过程就是向越南传播这种新的国家模式和政治制度的过程。当我们说越南工人运动和爱国运动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也意味着这些运动接受了阮爱国选择的新政治制度,即接受人民所有、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模式,致力于建立人民所有、由人民、为人民的社会政治制度。因此,当我们说民族民主运动发展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时,也意味着这些运动的目标已经转向建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所有的政权和国家模式。
由于斗争目的的正确定位,我国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强势爆发,不仅为人民带来了独立,更重要的是建立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政权。当这场运动发展成为无产阶级运动时,它导致了共产主义组织的诞生,并于1930年初在我国成立了共产党。遵循无产阶级政治倾向的民族解放运动,本质上是走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的民族民主运动,目的是建立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在简要平台、简要战略、简要行动纲领党的建党纪念日呼吁阮爱国(1930 年 2 月)以及政纲党的决议(1930年10月)中,对政治制度和新型国家模式的内容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它是模拟俄国工农兵苏维埃国家的模式。
苏联国家模式的特点和实现苏联国家模式的途径有如下基本内容:由资产阶级民主和土地革命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推翻法国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地主阶级,建立工农兵政府;没收帝国主义土地,分配给贫苦农民;没收帝国主义资本的工业财产,交给工农兵政府;工业和农业发展;按照工业化和农业化普及教育;建立工农军队;实现性别平等;团结各阶层人民,尊重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与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联系;斗争的方法,是革命暴力;革命的领导是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
1930年,在世界和越南的历史背景下,没有比俄罗斯苏维埃政权更合适的国家模式和政治制度,选择该模式是正确的、进步的,为越南革命运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其中最高峰是1930-1931年的义静苏维埃。
在随后的革命过程中,阮爱国和党通过对世界各国和越南的政治制度模式和国家模式进行检验和理论研究,形成了这一模式。民主共和国印度支那,为1936年至1939年间蓬勃发展的民主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推动力。在1939年至1945年的民族解放运动中,阮爱国、胡志明和党不断研究、试验并选择更适合越南实际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模式,这就是越南民主共和国。
政治体制越南民主共和国是胡志明主席和越共中央委员会于1941年5月第八次中央会议上确定的新型国家模式和政治制度。越盟阵线是一种状态政府资金行动纲领明确表明权力属于人民,是一个属于人民、由人民、为了人民的过渡性社会政治体制。这个模式、这个机构就是驱动力、一面旗帜,号召全体越南人民奋起,于1945年发动八月革命,建立以胡志明为主席的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后,虽然环境十分艰苦,但基本上按照阮爱国的选择,以人民独立、自由、幸福为目标,迅速建立了新的社会政治制度。
*****
20世纪初的世界和越南的历史背景、祖国状况、家庭情况以及阮必成-阮爱国的个人认识决定了他向西方靠拢的方向选择以及他对越南未来所选择的社会模式。这种社会模式以及实现这种社会模式的途径都带有浓厚的当代历史背景的烙印。这一政策是正确的,一百多年来对越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非常宝贵,值得肯定。然而,在工业化、国家现代化和深度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的新条件下,当世界和越南的历史背景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时,这一模式的特点、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实现这一模式的路线图和解决方案无疑需要进行思考、调整和创新。只有这样,越南才能早日实现阮爱国20世纪初思想以及2011年补充发展纲领和2016年十二大决议所确定的社会制度模式的基本特点和目标。阮爱国1920年决定沿着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解放民族,其本质是为越南寻找一种既适合时代又符合他实现救国救民“双重”目标的政治制度和新的国家模式,其中独立国家、自由人民、幸福人民的特征是最终目标,这仍然是当前全体越南人民需要继续深思的问题。 /。
[1]——越南共产党。党内文件全套,第 4 卷,ST 出版社,第 56 页。
[2] -胡志明全集,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第卷1,页9
[3] - 1923年初,在推销购买《悲惨世界》报纸的传单中(Le Paria)阮爱国强调:“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人类,才能给每个人带来自由、平等、慈善、团结和繁荣,不分种族和出身,给每个人提供工作,给每个人带来欢乐、和平和幸福”(胡志明 全套,国家政治出版社,H.2011,第1期1,第35页)。
[4]——越南共产党。党内文件全套,第 1 卷,1924-1930 年,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1998 年,第 27 页。
作者:副教授吴当智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