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踏入新闻学院时的感受,当时我感到非常不知所措。因为学院的氛围非常活跃,我的同学们虽然和我一样还是学生,但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在企业工作,有的成为了经验丰富的报社撰稿人,有的成为了报社编辑等等。刚进入这个环境,我感觉自己像个“落伍者”,因为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从何入手。但或许新闻业是团结和友谊最能体现的行业之一。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凭借着我的自信和求知欲,我获得了选题,并与朋友们一起写作。之后,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能够写出如此高水准的文章,要归功于我从朋友和老师那里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学生科学研究会议上展示了获奖报告。
我记得当时新闻系前两年的课程非常繁重,不仅通识课很多,文学阅读量也很大。那时,我和现在很多学生一样,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课程的重要性,所以总是疑惑地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学习……?”。但开始工作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课程里学到的东西并非多余,而是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做好所有职业工作的基础。当时的课程不仅包含通识知识和专业知识,还注重“边做边学”。学院为学生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拿起学院的摄像机,自己拍摄第一张照片时的感受,感觉就像捧着“时代的宝藏”,因为在当时,学院的实践设备与周围环境相比非常先进。多年以后,学院的课程设置或许会有所调整,但我相信它始终是最全面、最前沿的课程体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我相信,完成这门课程的毕业生一定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谈及新闻学院,我最引以为豪的是,我曾师从于一群学识渊博、学识渊博的教授和博士——他们不仅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造诣精深,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充满热情。老师们的讲课不仅传授理论和专业知识,更将人生之道铭刻于心。

新闻系学生的练习
一所进步型大学的使命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出恰当的问题。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整体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术氛围浓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在于知识的广度,更在于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自主学习和自主研究以满足教师的要求至关重要。我赞同比尔·盖茨的观点:“在学校里,遇到学习困难时,有老师帮助你。但是,如果你当时觉得所有困难都源于老师的严格要求,那么毕业后就不应该去工作。简单来说,如果没有公司严格的要求,你肯定什么都做不了,很快就会失业,而且这时没有人会帮你。” 正是由于学院严谨、高质量的学术氛围,即使我刚刚毕业,也能更快地适应编辑部的工作压力。得益于这样的环境,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展现出非常鲜明的特点:扎实的知识基础、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这一点已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本科生培养中得到充分验证。观察历届前来Vietnamnet实习和工作的学生,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们虽然仍需接受培训,但工作技能进步迅速,而且掌握得很快。与我这一代相比,应届毕业生与一线记者之间的差距已显著缩小。
2015年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25周年,这一年既是回顾辉煌历史的一年,也是迎接新挑战的一年。2015年底,东盟经济共同体将正式成立,东盟共同体也将全面建成。随着越南与世界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时代潮流不可避免地开启了新的篇章,学院面前也摆放着一扇新的大门,来自邻国的人力资源竞争将空前激烈,压力也将空前巨大。但我相信,这将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蓬勃发展的动力。正如越南网的座右铭所言,新闻业的宗旨是“伴随国家”,服务于国家利益。越南记者比任何人都更能深刻理解越南媒体的功能和越南民族文化。然而,每个人仍然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其他国家新闻业的发展经验,因此,提升外语能力、编程语言技能、掌握现代通讯技术、改进工作方式等,对于现代记者来说至关重要。
作为该学院的校友,作为一名“前辈”,我和在Vietnamnet工作的同事们始终乐于欢迎和指导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们来Vietnamnet实习和工作。Vietnamnet一直期待并认真倾听学生们——我们未来的同事——的意见、建议和想法。这不仅是一种情谊,更是一种与学院讲师——我始终感激的尊敬的老师和教授们——共同分享工作经验的方式。
就在昨天,我和许多其他同学一起,共同庆祝了学院成立十周年。我毕业至今已有十五年,学院也走过了二十五载。我为自己是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而感到自豪,为自己从这所孕育着人类文明和国家活力的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走出而感到自豪,我为自己选择的大学感到自豪,为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感到自豪。
作者:范英俊——41届CSV学员,越南网电子报总编辑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