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篇祝贺新闻学院首任院长何明德教授七十寿辰的文章中,回忆了当时越通社社长、记者胡进毅到访学院并赠送一台旧打字机的情景。这台旧打字机在原始物件中,象征着科学技术,象征着一个需要实践技能的领域。由此可见,当时组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资源匮乏,教学设施极其匮乏。如今,为教学服务的设施,无论规模大小或简陋程度,都难以满足需求。“查皮梦”一直深藏在当时新闻学院任教人员的心中。
但后来,“查皮梦”“不再睡觉,睡得长久。” 学校党委和董事会坚持不懈地动员电视台,考虑到对这一特殊学科领域的投资需求,拨出部分预算用于购置设备。学校投资了10台Zennit摄像机,越南电视台总经理在学院院长教授参观并到电视台工作后,还向学院赠送了3台M300摄像机。有了这些初步设备,以及购置了几台电视机,学校才有了一间额外的新闻实践办公室。这是第一步,清晰地展现了后来新闻与传媒专业中心(CMP)的发展历程。仅仅几年后,在河内国立大学领导和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董事会的重视下,学院利用世界银行的投资渠道,投资了17亿越南盾购置电视设备。然而,由于传媒行业的人才需求巨大,而且该行业发展迅速,因此17亿越南盾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数以亿计的设备如同沧海一粟,学生们只是浮于表面,不具备深入创作媒体产品的条件,只是通过屏幕观看,通过图像描述。
CMP 工作室的录音会议
2007年,河内国立大学继续优先投资科技项目。在与各院系的工作会议上,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代表在内的成员学院一致同意,不再投资小型项目,而是专注于项目投资。资金来源由科技部提供。为了推进该项目,学校决定成立新闻与传播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学校,在董事会的领导下运作,并制定了其章程,其职能和任务如下:
- 关于功能:
a) 组织人文社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技能培训。
b) 根据法律和学校的规定向个人、机关、工会、社会组织提供通讯服务。
c) 介绍和宣传学校品牌和河内国立大学。
- 关于任务:
包括按照项目框架对各系统的学生和培训生进行技能、任务和实践工作培训;安排学习时间、地点和学习教学的技术设备;制定服务中心活动的设备和设施的投资计划;组织新闻和媒体技能和技术的短期培训班;根据合作伙伴的要求并按照现行规定制作媒体产品等。
为了具体落实上述任务,中心建议学院在短期和长期内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组织培训并进行新闻媒体产品制作实践;有效利用已投入的设备。目前,中心共有9名成员,包括董事会3人;网站工作组3人;广播电视团队3人;办公室和技术团队2人。此外,中心还有10名教师定期为网站撰写文章;还有数十名新闻学院的学生作为合作者,参与学院及其成员单位——越南国立大学的传播活动。
投资项目一期工程已取得显著成果。技术上,已建成一套完整的电视广播同步设备系统,包括:配备现代化设备系统的演播室,可用于组织产品开发,并在设备支持下组织演示、研讨会和讨论。广播系统包括直接在机器上进行的录制、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该同步设备系统允许从第一阶段到最终完成阶段进行封闭式制作,并在学校网站和有需要的新闻机构上发布。
- 关于效率:
该中心每年参与培训并提供培训服务超过200名新闻专业学生和学员,电视、广播、纸媒和网络报纸实践教学近1000小时。
中心每年在学院网站上发布超过1500篇新闻稿件、公告和论文信息,内容涉及人文学科领域的日常活动和专业学术交流。
新闻传播中心已成为开展宣传工作、提升学院和越南国立大学形象的关键单位之一。举办了许多重要的宣传活动,如组织接待国内外领导人、学院政治和工会活动的宣传活动,例如:欢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活动;欢迎东帝汶共和国总理的活动;欢迎加拿大总督的活动;欢迎国会主席(现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的活动;欢迎国家主席张晋创的活动;欢迎政府总理阮晋勇访问学院并出席新学年开学典礼的活动。接待并报道数百位国际嘉宾来访学院并参加学院组织和协办的国际会议。
该中心组织制作了传统电影产品、在《我们的河内》节目中播出的科学家系列报道以及《根据国立大学招生能力组织入学考试》的报道。通过视频片段播出讲座和练习系统。支持学校各单位的交流。发布10个典型年度事件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媒体作品均由CMP项目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下制作完成。其中,数十部视频作品已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获得了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价。值得一提的是,Ha Thai 53班和Ha Le Diem 54班的两名学生在电影协会组织的全国比赛中荣获银风筝奖——他们两人都是CMP项目的合作者。
该中心组织撰写近100位优秀教师和科学家的画像,在网站上发布,以纪念传统大学成立70周年和河内社会人文大学建校20周年。
与 Doji Group、越南工商会等合作机构合作,组织并提供活动传播咨询。
取得的成果证明项目投资是有效且正确的。在已完成的一期工程基础上,VNU继续进行二期工程的投资,新增设备,建设虚拟演播室和服务器系统,用于存储数据信息并将其分发给有需要的单位。
未来几年,中心的发展展望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构建“实践学习-实践工作”的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创新机制,促进开拓创新。CMP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培训方法、工作技能、独立研究能力和创造力。它作为合作的桥梁,连接企业与培训机构,朝着在研究型大学环境下运营的企业方向发展。
- 中心承担的传播角色定位是内外结合,使社会正确认识和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品牌、地位和贡献。确定了大学的7个主要传播目标群体,这些群体也是传播和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对象:(政府及机构、学生、讲师、专家、校友、企业-社区)。此外,人文社会科学大学作为国内最大的新闻传播培训机构之一,拥有初步配备现代化机械设备生产传播产品体系的优势,但也需要拥有自主创新的传播方式。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人力资源,为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构建自己的传播渠道,提升其形象,将比“依赖”大众媒体更有效、更经济。
- 继承传统,打造媒体产品的核心差异化。构成学院品牌的核心因素最终在于培训、教育产品和研究的质量。这是打造媒体产品差异化、地位和声望的基本前提。媒体战略、媒体产品和媒体定位必须清晰地展现其作用和目标:弘扬文化价值观和民族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促进社会发展,以实现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
对于从事新闻和媒体培训工作,特别是 CMP 的人员来说,未来充满机遇,但也充满挑战。/
作者:范廷兰硕士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