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河内国立大学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潘清
顺光佛教文学 17-18 世纪: 外观和特征
文学博士论文摘要
河内 - 2020
该项目完成于:
越南河内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
科学导师:Prof. Dr. Tran Ngoc Vuong
反驳:…………………………………………………………………………………………………………
.......................................................................................................................................................................................................
反驳:…………………………………………………………………………………………………………
.......................................................................................................................................................................................................
反驳:…………………………………………………………………………………………………………
.......................................................................................................................................................................................................
论文将在国立大学理事会面前进行答辩,以进行论文评估。
博士会议于……………………………………………………………………………………………………………………………………………………………………
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时 20...
该论文可以在以下网址找到:
- 越南国家图书馆
- 信息中心 - 图书馆,河内越南国立大学
介绍
1. 选题原因
阮主在顺光任职后,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全面建设和开发,扩大了边界,几乎完成了今天越南的版图。
顺光王朝在越南整个政治、文化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7至18世纪的领土孤立和独立造就了越南独特的文化和文学特色,并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主将佛教视为顺光思想的基础。这使得佛教深深影响了顺光的文化和文学生活,形成了佛教文学的主流,对顺光文学乃至越南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肯定顺光佛教文学的地位,必须进行全面的研究,描述这一文学群体的面貌并指出其突出特点。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前提,我们选择这个研究方向,主题是17 至 18 世纪顺光佛教文献:面貌与特点。
2. 研究对象与范围
论文研究对象:顺光佛教文献。
研究范围:17至18世纪顺光地区佛教文献的出现及其特点。具体时间范围为1600年阮黄回归顺光,正式脱离黎桢王朝,直至1802年阮映统一全国,即位,年号嘉隆。
三、研究目的与任务
4.研究方法
本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学史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方法;比较对比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
5. 论文贡献
为顺光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研究做出贡献。
为越南佛教文献档案做出贡献,进行一项总结 17 至 18 世纪顺光地区佛教文献的专门研究。
有助于确定顺光地区的文化特征和特色。
肯定佛教在越南人民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地位。
6. 论文布局
论文内容除引言、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外,共分为以下4章:
第一章 研究概况
第二章:17-18世纪顺光省的佛教与文学
第三章: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的出现
第四章 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的特点
内容
第一章 研究现状概述
1.1. 一般问题
1.1.1. 佛教文献的概念
迄今为止,研究界对佛教文献有两种概念:
1)佛教文献仅包括经、律、论、论——三部佛经;
2)佛教文献涵盖一切与佛教相关的作品。我们理解本论文选题范围内的佛教文献概念,是指一切有关佛教的著作,一切直接或间接受佛教思想影响的著作,以及一切批判佛教的著作。
1.1.2. 17-18世纪的顺光地区
顺光省是顺化和广南两个地区的统称,从江(灵江,位于今广平省)延伸至今富安省。
我们计算的 17 至 18 世纪的时间线是从 1600 年到 1802 年。
1.1.3. 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
17至18世纪顺光省的佛教文献,包括17至18世纪在顺光省创作的传达佛教思想的著作、受佛教思想影响的著作以及批判佛教的著作。创作力量主要来自居住在顺光省的与佛教思想相关的作家。
1.2. 17-18世纪顺光省佛教文献的收集与研究情况
1.2.1. 17-18世纪顺光省佛教文献的收集情况
17-18世纪顺光省收集佛教文献的情况分为两个阶段。
首先是中世纪时期。儒家学者有意识地收集、整理、评价诗歌遗产,并保存前辈的文学作品。典型的例子包括黎贵惇及其作品小记录裴辉碧和他的作品黄越氏选集、黄越文选集,潘辉珠与《历代志》Tran Viet Tho - Nguyen Phuc Hong Vinh 与汉龙山纪事报....
第二,现代时期。文学研究者继续收集、翻译、注释并评估其祖先文学作品的价值。研究人员使用国语(拉丁文)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提及潘华水、阮庆胜、黎孟塔、顺化光译中心、留光-顺化文化中心等作家的贡献……此外,还有一些僧侣学者从佛塔的禅宗图书馆收集文献。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包括手抄本、木刻本和印刷本。
1.2.2. 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的翻译与研究情况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佛教学者撰写的有关这一时期禅宗大师的行为和作品的著作,例如阮朗、一行禅师、释末世、释明哲;黎孟德、释海安、释如静、释同阳的不朽著作……其次是佛教文献研究者的著作,例如丁嘉庆、裴文元、阮友山、陈玉王、阮金山、阮公理、陈鸿莲、潘登、段黎江……
黎孟是一位功绩卓著的人物,他收集、翻译和注释了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和21世纪的一系列著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翻译和注释的著作,例如:越南佛教文献集、越南佛教史此外,黎孟还出版了以下系列作品:明洲香海全集、全一光大全集...对每个工作单元进行全面的研究、翻译和注释。
Thich Gioi Huong 译顺化塔碑,顺化佛教史释海安-夏春廉编纂的《顺化佛教文献志》对顺化佛教文献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关于顺光地区各府历史的著作也都朝着这一方向进行了研究。广域地区禅宗大师的生平、竹清禅宗的传承史作者:Thich Nhu Tinh;富安省的佛教作者:Nguyen Dinh Chuc - Thich Nhu Tinh;平定省的典型宝塔作者:Loc Xuyen Dang Quy Dich…
以上这些著作仅仅是初步的研究,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佛教研究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收集、翻译和研究佛教文献的迫切性。从以上著作中,文献将成为论文选题实施的宝贵素材来源。
1.3. 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研究状况
1.3.1. 佛教研究著作中的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
Thich Mat 在作品中介绍了佛教的发展越南佛教简史(1942)。作者用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论述了“南北战争时期的佛教”和“阮朝时期的佛教”。但由于作者所处的历史地位,仅以诗歌或作品的形式列举了其中的典型人物。
越南佛教史作者:Nguyen Lang,越南佛教史由阮台秋主编,所有章节均介绍著名禅宗大师的生活、事迹和思想,包括顺光地区的禅宗大师。
Dang Trong 佛教史阮贤德所著的两卷关于当仲佛教史的著作最为详尽,价值连城。作者提及了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例如陶维慈、阮古桢、吴世兰、阮阳豪、范氏林映、阮福祖、莫天赐……他们都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
南院佛学研究所提倡佛教和民族书架出版过多部有关越南佛教的著作,如后黎朝佛教阮朝的佛教汇集了黎朝、阮朝后佛教研究的优秀文章,评价了菩萨主阮福珠在开拓疆土、发展国家、影响文学等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除了提及顺光佛教作家作品的一般性研究著作外,还有针对每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单独研究文章。著名禅师,如留观禅师、明海法宝禅师、全一光大禅师等,都已被研究人员研究,并著述颇丰。
从宗教史和佛教思想研究的角度看,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已基本形成,研究历史较为丰富。
1.3.2. 顺光省17-18世纪佛教文学史研究著作
研究者们从历史事件的现实性、地域特点、作者和作品的数量等方面,对顺光佛教文学进行了文学理论、作者生平、思想体系、作品内容等问题的考察。
放汉龙山纪事报由 Diem Tinh 居士和 Nhu Nhu 道士介绍和评论了 17 至 19 世纪广南顺化的优秀佛教文学作品。
1972 年,阮文山写了这本书南河文学 - 党仲文学可以说,这是一部概括了邓中文学全部面貌和特点的著作。阮文山对顺光文学的作家们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如陶维慈、阮古贞、吴世兰、阮友好、玉汉等。
黎孟弼很早就对顺光王朝的历史、思想和文学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著述颇丰。例如:禅宗全集(1979),明洲香海全集(2000)介绍并阐述了顺光地区两位伟大作家的生平,评价了他们作品的思想内涵。
高思清的《当重文学》是迄今为止对当重文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作者或多或少地探讨了宗教问题,包括佛教,以及它对当重文学的影响。
黄宣汉研究并介绍了双星物语1987年由阮友豪所著,黎玉柱-范文律抄录、注释并作序僧1969 年由 Nguyen Cu Trinh 撰写,由 Phan Hua Thuy 收集、翻译、注释和介绍阮古桢的诗歌与文学1989年。
阮庆胜有一系列关于当仲地区文学的著作,例如广南的国情与性格 (1996);广南省的开放与卫国征程(2005);新土地上的越南文学,第1卷(2007年)...收集并评估了这片新土地上的文献。
关于石碑的研究论文,例如广南省汉侬碑研究作者:Nguyen Hoang Than (2014)承天顺化碑研究段忠友 (2015),阮爱勇撰写的《广义碑刻研究》……评估了石碑的内容价值,肯定了顺光省与佛教相关的文学体裁。
在建黎莫时期越南文学与南北冲突阮公理(2018)总结了16、17和18世纪动荡历史时期的越南文学。在4.10节中,作者以“佛教文学代表作家”为题,关注顺光地区的佛教文学。
2018年,佛教与平定文学科学会议在平定省举行的研讨会全面概述了平定省佛教文学,该文学也是顺光省文学的一部分。
从以上两个研究方向可以看出,顺光佛教与文学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然而,这些研究仅针对顺光佛教文学的一个方面进行专门研究,尚无一部著作能够全面呈现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学的面貌并阐明其特征。
第二章:17至18世纪的顺光佛教与顺光文学
2.1. 17-18世纪顺光省的佛教
2.1.1. 17-18世纪顺光地区的社会背景
1558年,阮黄受黎郑王朝任命为顺光郡总督。1600年,阮黄北上朝贡后返回顺光郡,正式脱离黎郑王朝。此后,阮郑两支王朝多次征伐,最终以灵江(Linh Giang)为界,将北河郡(Dang Ngoai)和南河郡(Dang Trong)划分为两个地区。
在建立党仲政府的同时,阮主进行了南征北战,疆域不断向南扩展,完善了现今越南的版图。
顺光族最初的居民构成非常复杂,有占族、越南族和明香族。这对阮氏家族发展事业来说,既是困难,也是机遇。
近两百年来,阮氏家族历经九代领主,将党中地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全面发展的庞大地区。阮福阔领主去世后,政权落入了暴虐的张福侗手中。自此,朝廷逐渐衰弱,无力再治理社会、照料民生。
1771年,西山兄弟起兵反抗阮氏王朝。当仲王朝再次陷入连年战乱。此后,阮惠王朝先后击败阮氏王朝、郑氏王朝和黎氏王朝,统一了南北越南。之后,阮福映王朝又击败西山王朝,于1802年登基,年号嘉隆。
阮主尤其以具体而积极的行动扶持佛教,例如修建佛塔、塑像、铸造法器、延请高僧、开设戒台弘法等……在阮主政府的支持下,顺光省的佛教蓬勃发展。顺光省不仅从国外引进禅宗,还孕育了后来蓬勃发展的两个禅宗派别。佛教对顺光省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2. 顺光佛教——佛教宗派的传入与发展
顺光佛教传入并发展较早。顺光继承了占婆佛教,同时通过越南移民接受了佛教。不仅如此,顺光的国际开放政策也允许中国僧侣前来弘法并开设戒律平台。
17至18世纪,顺光佛教有五个禅宗派别,包括:从中国传入的南德禅宗和曹洞禅宗;从越南邓艾传入的竹林安子禅宗;以及在顺光自发兴起的两个禅宗派别:留观禅宗和祝清禅宗。特别之处在于,留观禅宗和祝清禅宗的兴起体现了该地区佛教的发展。顺光佛教对顺光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2.1.3. 从共时-历时角度看17-18世纪顺光省的佛教
从同时代性来看,17、18世纪的顺光佛教比当义佛教的诞生晚。然而,与南方佛教相比,顺光佛教在佛教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加速了南方佛教的发展。顺光佛教在延续和创造越南佛教的源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上,顺光佛教继承了占婆佛教,并吸收和调动了来自越南当义和中国的禅宗,发展出留观宗和竹清宗两大禅宗派别。正是这种发展,使得顺光佛教在越南佛教发展中继续发挥先锋作用。
2.2. 17-18世纪的顺光文学
2.2.1. 顺光文学在越南文学中的发展
与河仙、嘉定等文学中心相比,顺光文学中心诞生较早,且有其独特之处。
17世纪之前,顺光文学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沉寂,创作队伍几乎不多。17世纪,随着疆域的扩张,越南文学的疆域也随之扩展。越南文学追随先驱者的脚步,顺光地区正是将当义文学在当重成型的中间环节。陶维图被认为是顺光文学新区——顺光文学区的规划者。顺光文学接纳并尊重当义作家。顺光文学为越南文学的发展搭建了跳板,完善了越南文学的版图。如果没有一个独具特色的顺光文学区,或许就不会有从当义到当重的连贯文学流,从而构成后来民族文学史的一条连贯的文学脉络。顺光文学在体裁上,成为越南文学的起源。双星不夜城阮友豪的作品是越南“喃”文学流派诞生的第一部作品。南朝工业革命纪事阮科占的作品是越南章节小说流派的先驱。
尽管它是由北方知识分子策划的,但它很快就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丰富了越南文学的内涵。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为发展符合实际生活需求的新文学形式创造了优势。同时,由于这种特殊性,学习的风气并不偏向文学传统,从而为文学以最自然的方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顺光文学南迁后,作家们也带来了自己的风格,与嘉定和河仙文学区相融合。顺光文学区的使命是成为越南文学传承的中心。
2.2.2. 17-18世纪的佛教与顺光文学
佛教在顺光王朝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顺光王朝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面貌和特色的佛教文学流派。
第三章 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的出现
3.1. 创造力
3.1.1. 禅师作者
禅师僧侣是佛教文学的中坚力量,他们通过修行实践,将佛教深奥的哲理,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是佛教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显著特征。
3.1.2. 国王和贵族的作者
佛教是阮主政府所倡导的,所以这一阶层的人或多或少都懂佛教,他们通过诗歌、文学来表达对佛陀的虔诚,歌颂佛教,赞美佛寺的风光。
3.1.3. 官员与儒士
阮主既是一位贤明的统治者,也是一位宗教领袖,或者说,阮主在位期间集王权与宗教权力于一身,因此儒家官员和学者们当然都支持宗教权力。无论他们是否愿意,在当时的普遍情况下,《清史》的作者和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文学创作的上述力量,证明佛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3.2. 类型系统
3.2.1. 诗歌与禅诗
顺光佛教文献中的诗歌和禅诗包括:传法诗、宗派诗、死亡诗以及禅宗励志诗。要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研究者除了文学素养外,还需要对佛教思想和禅宗思想有一定的理解。每个人对诗歌思想的理解程度、佛教视角和基础不同,对诗歌思想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3.2.2. 铭文
17-18世纪顺光的佛碑内容包括:记述修葺、重建功德,记载捐赠者姓名;记述皈依、证悟事迹、功德;赞颂顺光的佛寺、著名风景,从而表现佛教哲学。
顺光佛碑不仅讲述了顺光佛教的历史发展过程,而且深刻地体现了大乘佛教的哲学思想、禅净双修等修行方法。
3.2.3. 晚期
顺光佛教文学中的颂歌,以赞颂、欢喜为主。颂歌体裁在顺光佛教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篇幅宏大,题材多样。颂歌体裁是顺光佛教文学的一大特色。
3.2.4. 丰富
17至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中的赋体,用于赞颂、颂扬佛教、传达教诲或表达对佛教的感悟。顺光佛教文献中的赋体采用侬文,展现了特定地域的独特风貌。
3.2.5. 语言记录
顺光佛教文献中此类题材并不多,现存文献中仅见两句,其中留观祖师的一句,以“诸法皆空”展现大乘精神,肯定了南德留观禅宗创始人留观禅师对禅理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3.2.6. 其他一些类型
类型:自写、后记
顺光佛教文献中的序言、碑文种类十分丰富,证明顺光时期除了佛教的发展外,还显示出佛教文学活动十分活跃的氛围。
类型:宗教论文
这一时期作者的经典评点体裁,体现了当时学术状况和佛教研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禅宗僧侣在创作和弘扬佛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这种体裁丰富了顺光佛教文献的面貌,使其更加丰富多彩。
3.3. 语言系统
3.3.1. 文本
历史上,顺光王朝虽然有占族、越南族、华族和西族,但佛教文学仍然以汉字和喃字为主,尤其在诗歌、散文等体裁中,喃字被广泛使用,形成了顺光王朝佛教文学的特色。
3.3.2. 佛教语言系统
17至18世纪的顺光佛教文学充分体现了佛教语言以文学形式表达的特点,即简洁、富有启发性、能够引发理性联想。同时,顺光佛教文学也具有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旨在将佛教广泛传播到大众。顺光佛教文学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简洁的语言,以文字表达意义;另一类是通俗、通俗、浅显易懂的语言。
3.3.3. 佛教历史体系
顺光佛教文学越南化了许多佛教语言、禅宗语言和三教的历史典故,使作品易于理解和传达,但又不失作者的思想意义。
3.4. 主题
3.4.1. 直接呈现佛教教义
这是我们确定顺光佛教文献与同时期顺光地区其他地区佛教文献之间的差异的课题领域。
顺光佛教文学直接呈现佛教教义,深入探讨色空、涅槃、真心、佛性等佛教哲学理论,通过多种修辞手法,以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形象地呈现,使大众能够清楚地领悟佛陀教义的意义。
3.4.2. 自然
写实的自然形象,生动的美,使作者感慨万千,如同一位具有禅眼的诗人,一位具有诗意心灵的禅师。
自然意象具有象征性和超越性,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佛教哲学,是比喻性的意象,自然成为充满佛教哲学意蕴的对象。
3.4.3. 人类和地球生命
颂扬在修行弘扬佛法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士,颂扬和传承对佛教发展有特殊贡献的著名禅师、贤王等。
书中也部分描写了世间的人生百态,展现了佛教对人们人生的影响。虽然篇幅不多,但读者能从中看到作者对人生变迁的自信。这一切都以语言、禅意和佛法的意境,以及微妙的情感共鸣,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章 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学的特点
4.1. 越南佛教文学思想的吸收
4.1.1. 传播北方佛教文献的价值
顺光佛教文学承接了邓义时期的佛教文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将佛教文学推向了顺光以南。顺光佛教文学成为越南佛教文学走向统一、全面发展的门户。
4.1.2. 弘扬佛法
佛教以多元的流派体系,将教诲传扬于众生,帮助他们脱离轮回之苦,获得觉悟和解脱。在佛教教义的表达方面,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运动和分层的趋势。第一层是面向知识分子的佛教(知识分子佛教),作者常常表达色空、佛性的哲学思想,宣扬“心”的理念,并追求禅宗的顿悟。第二层是面向大众的佛教(民间佛教),作者表达更贴近现实的思想,例如因果、业力、轮回……
4.1.3. 对宗教实践和世俗精神的看法
佛教文学家们有着贴近日常生活的修行理念,以求得觉悟和解脱。修行解脱,首先是持戒、念佛、禅修。
“居儒尚佛”的理念是解决顺光人民修行解脱、入世救人的途径。
顺光佛教文献成功地塑造了同文人物,他是越南佛教修行离不开生活、修行为解脱、奉献救度众生理念的具体形象。
4.2. 意识形态的融合
4.2.1 “居儒尚佛”政策
阮福珠勋爵发起该政策儒家学者和佛教僧侣满足了社会现实,那就是以佛教的慈悲智慧精神去生活,以儒家思想去建设社会。
“居儒尚佛”的理念对于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的包容与融合而言,是一项适时的政策。一方面,它以人口特征和多元文化的内在因素连接人心;另一方面,它反对阮朝主担心的西化思潮过于偏离其独占地位,同时在西方文化——天主教——日益强势渗透的当下,维护传统生活制度的必要性,避免在民众的城市生活中跑得太快、跑得太远。
4.2.2. 佛教各宗派的综合
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顺光佛教与禅宗各宗派之间交流频繁。顺光佛教的创立源于占婆佛教的咒语和神秘法术,以及从越南唐义和中国传入的禅宗和佛法。可以说,在禅宗中,南德宗、道教宗、竹林宗、留观宗和竹清宗等宗派之间和谐共存。在佛法中,禅宗、密宗和净土宗和谐共存,形成了禅、末、净道三教。
4.2.3. 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合一
顺光文学作家都致力于协调三大宗教的思想:佛教、儒教,以及更广泛的西方基督教思想。
佛教文学对其他宗教思想的表达,是一种行为态度,一方面是选择吸收,另一方面是肯定佛教的地位。为了调和三教,佛教文学家认为佛、道、儒三教同源、同源、同宗。西方新思想的传入,加上其内部的矛盾,迫使佛教文学家们不得不以具体的方式,用许多有价值的形象来调和这些思想。
4.3. 诗学观念——禅宗与顺光佛教文学运动思潮
4.3.1. 诗禅观念的开放性
作者不受文字框架的束缚,让作品自然地形成,如同新大陆人民的性格。禅宗僧侣不受名称问题的束缚——这本身就是禅宗“无字”思想的精髓——也不受文字来源的束缚。佛教和禅宗的术语使用简洁、亲切、通俗易懂的方式,瞄准需要服务的对象——大众。所有这些都带有一种自由主义的倾向。
4.3.2. 佛教文学作品的普及化趋势
顺光佛教文学的体裁选择注重表演、歌唱、舞蹈、诵经,并深入民众的日常生活。由此可见,顺光佛教文学倾向于赋予文学作品以生命力。佛教文学作品的表演与音乐、仪式相结合,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佛教思想也更容易深入人心。
4.4. 弘扬佛教
4.4.1. 赞美寺庙和塔楼的风景
佛教文学中的自然形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超自然的自然形象,本质上是象征性的,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另一种是写实的自然形象,具有生动、清新、有趣、吸引人的美感,令作者为之动容。
自然的意象触动心灵,唤醒真我。顺光佛教文学中,宝塔的自然之美总是光彩夺目、美不胜收,表达了热爱生命、热爱祖国、追求富足的信念和利他主义,这与佛教的慈悲精神相契合。
4.4.2. 赞叹高僧
那些获得证悟并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禅师和僧侣受到赞扬和尊崇,成为顺光佛教文学的创作主题。同文人物成为佛教文学中的重要人物。这是17至18世纪顺光佛教文学的一大特色,确立了其在越南佛教文学中的地位。
结论
佛教文学是越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越南各个时期文学的形成和特点做出了贡献。
与当义地区相比,顺光是一片新土地。当地人口众多,文化多元,包括占族、越南族、明族和西方人。面对这样的文化基础,阮朝皇帝选择佛教作为其团结民众、治理社会、开发新土地政策的核心思想。
顺光佛教有着特殊的融合性。首先,顺光佛教是占婆族的佛教,直接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尽管大多数占婆族离开了顺光,但占婆佛教文化依然存在,并与越南佛教有着深刻的互动和交流。越南移民跟随阮主开垦新土地时,将越南佛教从邓艾带入越南。顺光佛教不仅与越南和占婆族互动,还与中国佛教融合。阮主在发展佛教过程中采取的积极举措之一,就是邀请中国高僧来此开设戒台、弘扬佛法……正因如此,顺光佛教才具有如此深刻的融合和交流。 17至18世纪,顺光省有五大禅宗派别,即竹林禅宗、曹洞宗、南德宗,特别是有两个内生禅宗派别,即发源于顺光省的留观禅宗和竹清禅宗。
禅宗各派交流频繁,造就了顺光省佛教的独特风貌。顺光佛教在越南佛教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顺光佛教既是越南佛教从邓义地区延续下来的门户,也是顺光省南部佛教发展的源头。
正是由于这种发展,佛教对顺光的文化和文学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顺光拥有卓越的佛教文学,为顺光文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顺光佛教文学也延续并完善了越南佛教文学。
创作力、体裁体系、语言风格、反思主题,造就了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学的面貌。顺光佛教文学既有中世纪文学的共同点,又具有佛教文学最基本的特征。
17至18世纪顺光地区佛教文学的创作力量,除了禅宗僧侣之外,还包括儒家学者、官员、阮朝领主及其亲属。值得一提的是,佛教文学作家也是顺光地区文学创作的核心力量。原因不难理解,因为阮朝领主优先发展佛教的政策,使得佛教对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
从体裁上看,17至18世纪的顺光佛教文献基本涵盖了前期佛教文献的所有体裁。顺光佛教文献体裁的亮点在于其文本体裁的拓展。如果说,对于一般的当义文献,尤其是当义佛教文献而言,文本体裁只是体裁上的加分项,那么顺光佛教文献则以文本体裁为主。文本体裁在作品总数中占主导地位,每个作品单元的容量都很大,题材也多种多样。这是顺光佛教文献独具特色的首要亮点。
文字方面,除使用汉字外,多使用喃字书写,佛教术语体系、典故体系越南化,为民族文学的辉煌发展做出了贡献。
顺光时期的佛教文学具有诸多鲜明特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其直接受佛教思想影响而创作的文学。顺光时期的佛教文学融合了各种宗派思想,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思想多样性。尤其是阮主所倡导的“居儒尚佛”的理念,极大地影响了顺光时期乃至整个当仲地区居民的生活。这是顺光时期佛教文学的第二个亮点。不仅如此,顺光时期的佛教文学在传播佛法、修行观和入世修行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在李陈时期,入世修行这一主题已通过文学人物具体化。《大唐西域记》中的赛先生形象便是其中之一。僧阮古贞或东翁像承诺的故事全一光大禅师的形象意义深远,体现了越南佛教在建设和发展社会过程中的世俗精神。如果说道维图塑造了乱世英雄的形象,侍奉贤君,救死扶伤,那么顺光佛教文献中,献身于世间的僧侣形象则是一大特色。
顺光佛教文学在诗意和禅宗视角下展现出一种自由精神。这种开放的心态和勇于创新、打破既定模式的精神,源自一群开拓新土地、来到这片自然条件优越的广阔土地的定居者。正如我们之前所提到的,文学中佛教语言越南化的自由视角并非源于对新土地的缺乏经验,而是对越南佛教的肯定。作者似乎有意摆脱汉传佛教的影响。顺光佛教文学的形式、体裁和语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仅体现了他们构建佛教基础的意识,也体现了越南佛教文学的建设意识。
在发展过程中,顺光佛教文学趋向于通俗化,这使得顺光佛教文学生活更加生动、丰富。如果说邓毅时期文学发展了讲述高僧大德和禅宗开悟者生平的文体,那么顺光佛教文学则拓展了反映的对象,更加深刻、多样地展现了人生百态以及佛学修行的方方面面。这种文体的表现功能使顺光佛教文学作品更加亲切、生动,也更易于感知。
虽然佛教文学属于宗教文学,但它对顺光省文学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顺光省的佛教文学对顺光省文学和文化区域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还传承了邓义时期佛教文学的价值观,为嘉定和河仙文学区域越南佛教文学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契合点。
如果我们认为阮朝时期顺光佛教的发展与李陈时期相似,那么顺光佛教文学就是李陈佛教文学的显著翻版。此处的发展问题并非作品的数量或质量,而是该文学体裁在顺光文学的面貌和特征中的地位。
顺光地区的建立和发展在越南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拓展和基本完善越南今日版图。在文学领域,顺光文学在越南文学发展的接受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连接全境越南文学的桥梁。顺光文学的发展填补了越南文学发展史上长期以来的空白。
同样,顺光佛教文学在越南佛教文学的持续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肯定,17至18世纪的顺光佛教文学在越南佛教文学史乃至整个越南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与论文主题相关的文章列表
1. Thich Chan Dao (Phan Thanh) (2018),《佛教与17-18世纪的顺光文学区》,印于佛教科学与平定文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卷 - 平定佛教文学 - 平定文学,社会科学出版社,第50-67页。
2. Phan Thanh (2018),《17-18 世纪顺光佛教文献中的竹林安子禅宗印记》,陈仁宗与竹林宗——独特的思想文化,陈仁宗研究所,河内国家大学出版社,第957-969页。
3. Phan Thanh (2019),《阮古桢对佛教的看法和态度》,载于东亚文学研究与教育问题国际会议论文集,胡志明市教育文化艺术大学出版社,第345-351页。
4. Phan Thanh (2019),“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学中的诗学与禅宗概念”,启蒙月刊,第285期,2019年12月,第39-44页。
5. Phan Thanh(2019),“17-18世纪顺光地区佛教的发展”,科学会议论文集:广平佛教的过去和现在,第 120-131 页。
6. Phan Thanh (2020),“禅师 Toan Nhat Quang Dai 的《Hua Su Truyen Van》中的 Dong Van 人物形象”,柳亭第 20 期,2020 年 5 月,顺化出版社,顺化。
7. Phan Thanh (2020),《17-18世纪顺光佛教文献的世俗化趋势》,Dat Quang杂志第194期,2020年6月。
8. Phan Thanh (2020),“研究全一光大禅师作品中的歌谣体裁”,科学技术杂志,顺化科学大学 - 顺化大学。
9. Phan Thanh (2020),“17-18 世纪顺光地区文学受到的地区和国际影响”,顺化大学科学杂志,第 129 卷,第 6D 期(2020 年):越南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作者:乌什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