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生的全名:潘氏环。2. 性别: 女性
3. 出生日期: 08/03/1983 4. 出生地义安
5. 承认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校长博士生的决定:2999/2013/QD-XHNV-SDH,2013 年 12 月 30 日。
6. 培训流程的变化:
- 将博士论文题目从“广南省科图族人的宗教和信仰”改为“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人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地方知识(习惯法视角)” - 根据 2014 年 5 月 9 日第 946/QD-SDH 号决定。
- 博士论文导师变更:根据 2016 年 4 月 27 日第 3217/QD-XHNV 号决定变更导师:副教授 Nguyen Ngoc Thanh 博士担任独立导师(副教授 Le Si Giao 博士不再担任导师)。
- 将研究期限延长 12 个月(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根据 2016 年 12 月 29 日第 4619/QD-XHNV 号决定。
- 调整博士论文题目:根据 2017 年 12 月 4 日第 3219/QD-XHNV 号决定:原题目“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地方知识(习惯法视角)”,新题目“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习惯法”。
7. 论文题目名称:广南省西江县古土族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习惯法。
8. 专业:民族学。9. 代码: 62 22 70 01
10. 科学指导教师:副教授 Nguyen Ngoc Thanh 博士。
11. 本论文新成果总结:
文献综述表明,目前针对以社会实践形式存在的习惯法的研究仍然较少——这种习惯法在越南少数民族社区仍然相当普遍。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习惯法已经消失或过时,国家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往往忽视了社区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规则。
该论文表明,科图族人以往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习惯法在规范村落内外成员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上,这一习惯法建立在丰富的动植物、土地等方面的知识基础之上;因为村落是最高级别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其世界观是“万物皆有灵”的。这种世界观是指导村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行为的驱动力。
融入统一国家、建立国家资源管理机制以及国家发展政策,改变了研究区域内科图族群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结构。习惯法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由正式制度转变为非正式制度。空间组织、生计和社会的变化,改变了当地居民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规则。一些规则仍然存在,特别是森林保护规则,但也有一些规则已经消失或逐渐淡化。
对于研究区域内的科图族社群而言,习惯法并非僵化强加的规章制度,而是一种基于“万物皆有灵”世界观的行为准则,受到社群成员的尊重和自愿遵守。它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会随着历史、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波动演变,至今仍然存在。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当地社群的文化转型和适应。
- 面对以社区为基础的资源管理趋势、市场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趋势,地方社区习惯法在融入国家资源管理机构以实现地方社区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协调目标时,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
12. 实际应用:该论文为各级政府更好地理解习惯法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社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基础,从而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促进西江省古都族社区乃至越南古都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价值观。
13.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面对可持续的社区资源管理需求,有必要继续研究社区对气候变化以及一体化和全球化的适应能力。此外,为了促进地方社区发挥自身优势而发展,有必要研究如何通过获取文化资本来提升社区的学习能力。
14. 与论文相关的已发表作品:
1. Phan Thi Hoan (2015),“保护和推广广南省Co Tu族人的传统生态知识”,杂志 中央社会科学(4),第 46-55 页。
2. Phan Thi Hoan (2016),“通过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视角探讨对自然环境的行为文化”,杂志 中央社会科学(3),第36-43页。
3. Phan Thi Hoan (2018),“森林资源保护公约:广南省西江县古都族禁林案例”,杂志 中央社会科学(1),第 40-50 页。
博士论文信息
1. 全名:潘氏环 2. 性别:女
3. 出生日期1983年3月8日 4. 出生地:聆听安省
5. 录取决定编号:2999/2013/QD-XHNV-SĐH,2013 年 12 月 30 日由 VNU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签署。
6. 学术过程的变化:
- 根据 2014 年 5 月 9 日第 946/QD-SDH 号录取决定,论文题目由“广南省科图人的宗教信仰”改为“广南省西江县科图人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地方知识(习惯法方法)”。
- 根据 2016 年 4 月 27 日第 3217/QD-XHNV 号录取决定,导师由阮玉清副教授更换为黎思娇副教授。
- 根据 2016 年 12 月 29 日第 4619/QD-XHNV 号录取决定,将学习期限延长 12 个月(2017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
- 根据 2017 年 12 月 4 日第 3219/QD-XHNV 号录取决定,将论文题目从“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人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本土知识(习惯法方法)”调整为“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人关于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习惯法”。
7. 正式论文题目: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人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习惯法。
8. 专业:民族学9. 代码: 62 31 03 10
10. 主管: 副教授、博士:Nguyen Ngoc Thanh
11. 本论文新发现的总结:
文献综述表明,目前针对以社会实践形式存在的习惯法的研究仍然较少——这种习惯法在越南少数民族社区仍然普遍存在。由于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习惯法已经消失或过时,因此,国家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往往忽视了社区在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规则。
本论文表明,在广南省西江县的传统村落中,关于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习惯法在规范村落内外成员关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习惯法以丰富的动植物知识为基础,将村落视为最高的社会政治机构,并以万物有灵论的世界观为指导。这种世界观是村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行为的驱动力。
国家体系的整合和发展政策的实施对地方社会政治经济体系产生了影响。习惯法在国家法律这一正式制度的背景下逐渐演变为非正式制度。这些变化导致了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则的改变。研究区域内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则的存在表明,习惯法在社区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例如,保护圣林的规则就非常典型。此外,也有一些规则逐渐消失,甚至失传,例如限制村落间通行范围以及工具使用等规则。
对于本研究领域的科图族群而言,习惯法并非僵化的强制性法规,而是一种基于“万物有灵论”世界观的行为规范,受到族群成员的尊重和遵守。习惯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至今仍然存在于社会之中。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当地族群的文化转型和适应。
随着可持续资源管理趋势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和一体化趋势的推进,地方社区习惯法在融入国家自然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这种融合旨在实现地方社区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共存。
12. 实际应用性:该论文向政府提供了证据,表明当地社区的习惯法在自然资源管理和社区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有助于保护西江省科图族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13. 未来研究方向:
在可持续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社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开展促进社区主动学习能力的研究,以从内部发展社区。
14. 与论文相关的出版物:
- Phan Thi Hoan (2015),“保护和增强广南省科图族传统生态知识”,中部地区社会科学评论(4),第 46-55 页。
- Phan Thi Hoan (2016),“论文化行为与自然环境——生态人类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中部地区社会科学评论(3),第36-43页。
- Phan Thi Hoan (2018),“森林保护规则:以广南省西江县科图族圣林为例”,中部地区社会科学评论(1),第 40-50 页。
作者:乌什
最新消息
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