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研讨会由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副校长陶清长副教授、该校讲师、学生和研究生,以及来自民族学研究所、文化研究所、心理学研究所、越南民族学与人类学协会、义安文学艺术协会、越南国家大学越南研究与发展科学研究所的众多科学家亲自或在线参加。
在研讨会开幕致辞中,副校长陶清长强调:“全球数字化转型进程正在强劲推进,对世界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全面而深远的影响。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4个民族共同生活。近年来,越南党和国家将民族问题置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经济和保卫国家的战略位置。在实践中,数字化时代的民族问题在越南呈现出动态变化,但也十分复杂,需要学者和政策制定者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有效促进越南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并展望2030年的发展愿景。”
今天这场题为“数字时代越南的人类学与民族性”的会议主题十分必要、切合实际,对当前越南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越南人类学研究和培训的领先中心,越南人类学学院将汇聚各领域专家学者,继续推动人类学研究方向的拓展,并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方向。
副校长陶清长在研讨会上致开幕词
本次研讨会分两场进行,直接在研讨会上作了 6 份报告,与会者热情地交流和讨论了各种意见。
这些报告主要研究了数字时代人类的转型。这种转型主要体现在人口、就业和生活等方面,深受科技的深刻影响。
由副教授阮文秀博士和阮翠江博士撰写的报告《数字时代的越南族群流动性》从理论角度出发,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研究了族群流动性;该报告基于对数字时代河内朝鲜族人口在网络和线下空间流动性的分析,指出了新背景下族群流动性的方法和动态。
在题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越南的新型生计方式(以TikTok和Facebook上的部分卖家为例)》的报告中,丁越河博士(越南文化研究所)分析了目前在越南,尤其是在城市地区非常流行的一种生计方式——网络销售:其优势、挑战以及成功经营所需的技能。除了积极方面,该报告还指出了这种生计方式在蓬勃发展之前,在管理、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风险。
由副教授邓氏花博士(心理学研究所代理所长)撰写的报告《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通过数字化转型应用寻找工作和使用医疗保健服务》基于2022年在越南开展的一项包含3582份调查问卷的国家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人们迅速应用了数字技术服务(Zalo、Facebook或Zoom),这些服务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资源。
研讨会第二节提交的三份报告重点分析了社交网络对文化认同、活动以及社区中个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副教授 Vuong Xuan Tinh 博士的报告《当前社交网络中的民族认同》基于对越南北部一些少数民族个人网站的调查,表明社交网络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体现在民族认同的复兴和重建中。
裴明豪博士的报告《看不见的神:电话、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在当前背景下对义安省乌都族人民生活的影响》提供了具体证据,表明了这些技术对越南少数民族经济活动和文化生活的影响。
理学硕士研究生 Ly Viet Truong 的报告《陪伴学习与研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 Nung、Tay 和 Choang 人民之间的互助故事》分析了网络聊天网络在连接和建立跨越国界的民族群体学习与研究中的支持关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与会代表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并对研讨会上发表论文的记者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他们高度赞赏报告的详尽研究和科学价值,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作者们能够继续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例如分析社交网络的负面影响,以及越南少数民族社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和山区社区)、在越外国人群体和部分海外越南人社区的数字化转型。
会议闭幕式上,人类学系主任阮文秀副教授对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的热情参与和卓有成效的发言表示感谢。报告生动地展现了越南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人类学和民族问题,指出需要在线下和线上空间开展研究,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当代数字时代各民族的文化、社会和生计实践。同时,报告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有趣的研究方向。基于这些研究的建议将为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在当代数字时代制定与越南文化、经济、社会和民族相关的政策。
参加研讨会的代表们拍了纪念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