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越南现代作家协会》(作家协会出版社,2020年)一书介绍,在1623名会员(其中女性会员200余人)中,来自河内国家大学(现河内国立大学)文学院的会员有134人。在这 134 名成员中,有 35 名女性作家,主要分布在三个领域:诗歌(15 名)、文学(11 名)、理论 - 批评和翻译(9 名)。春天来了,我只想在文学院的传统长度上勾勒出一块力量和才华的形成。因此,当人们说“文学作家”时,他们经常想到的是毕业于河内理工大学的作家。历史记载:1945年10月10日,胡志明主席签署命令,成立文学大学(当时称为文学院,不久之后,国家教育部文件称其为河内越南国家大学文学大学)。
在散文领域,涌现出11位全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女作家队伍:洪杜、武氏红、黎芳莲、黎清雅、阮芳莲、阮氏玉海、阮氏秋惠、秋庄、武氏浩、武氏春河、武明月。其中有经历过“红火冷水”时代战争的阮氏玉海、洪德(1944-2015)、武氏鸿等。因此,他们的作品有人生的苦涩,有奉献精神的高尚,文风总是平静、朴素、沉着,丝毫不像后来的年轻一代那样喧闹和忙碌。他们书写了在炮火和枪林弹雨中生存和相爱的时光。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是普通人,有着丰富的经历,却又蕴藏着不平凡的时代气质。他们的文学倾向于美丽和英雄主义。后世的黎方莲、守庄、黎清娥、阮氏秋惠、阮方莲、武氏好、武氏春河、武明月等,广泛接触文学革新风气,创作热情更加高涨,自由度更高。她们的作品关注日常生活,但同时又不忘记发出强烈而热情的女性主义声音。在当今文坛,成功的女性散文作家名单中经常包括文学系的女作家,如武氏春河、武氏好、阮氏秋惠等。有人把这称为短篇小说界的“车—炮—马”三重奏。我们认为,这样说并不过分。文学研究者至今仍确认“散文是革新文学的门面”。甚至有人比喻“越南文学有一张女性面孔”(意指谈论文学的人性化、细腻、平衡、和谐的品质和诸多精神元素)。女性作家在短篇小说方面具有优势——这种体裁将作家的视角引向平衡、和谐和适度之美。文学院的女作家们确实为近代民族短篇小说的“兴起”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谈论越南短篇小说类型的未来,那么文学学院的女作家们为设计和编织这一未来做出了许多努力。

在诗歌领域,河内理科大学文学院女诗人阵容涌现,包括裴心心、裴氏春梅、段氏玉巴赫、段玉秋、河芳、黄金勇、黎明怀、黎秋、阮氏红、潘玄秋、陈氏升、张氏金勇、雪雅、Y Nhi、Trang等。清。黎殊、尹毅、阮氏鸿、河芳等诗坛“前辈”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诗人。和诗人黎秋一样,1975年她直接参与了平定省归仁镇的解放和收复。她曾任第九届国会议员(1992年至1997年),平定文学艺术协会前主席。诗人黎秋 (Le Thu) 拥有 10 本诗集。她的诗歌充满着公民抒情的灵感,但并不削弱个人抒情性。诗歌并不逃避生活,因为它牢牢扎根于常青的生命之树。 Y Nhi 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她被认为是战后革新派诗人之一。她的诗歌热情而不软弱,深沉而不神秘,有孤独之美但不寂寞,有许多美丽的忧伤。她写了10本诗集,并于1986年凭借诗集《编织女人》获得越南作家协会奖。 2015年,她荣获瑞典Cikada文学奖。很少有人知道她也是一名足球迷,经常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拥有帅气球员的国家队加油。在文学革新氛围中崛起的年轻一代诗人有雪娥、段玉树、潘玄树等。有人将此称为当代女性诗歌的“三条腿的凳子”,这并不为过。然而,真正在诗坛引起轰动的,是拥有三本诗集的潘玄淑,每每出现都引发舆论热议(《侧卧》、《凹陷的胸膛》、《独立的伤疤》)。如果是这样,那应该认为这些都是可能尚未到达这位诗人目的地的探索和实验。雪娥于 2003 年凭借诗集《幻觉》荣获越南作家协会奖。雪娥是一位具有多重身份的诗人。她的诗歌所体现的对命运的克服是深刻而微妙的。段玉淑可以被视为“二合一”现象(新闻和诗歌,在两个领域都表现出色)。还有一些默默无闻地成名的人,如黎明怀、张氏金勇、黄金勇、裴氏春梅、段氏玉巴赫等。他们的诗歌朴实、谨慎、优雅、深刻。诗歌就像耳语、灵魂伴侣和知己。余味和回味不减。很多人担心,“诗歌将走向何方?”在视听文化压倒阅读文化的背景下。但如果诗歌是好的,它仍然作为一种高尚、神圣的语言艺术而存在。幸运的是,文学院的女诗人是许多优秀诗歌的拥有者(尽管如今诗歌很难出售,但它是美,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礼物)。
文学理论、批评、翻译队伍的年轻人比诗歌、散文队伍少。当然,这个领域需要很高的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及耐心的笔法,而且在文坛上往往出现得比较晚。值得庆幸的是,在当今的文学理论、批评和翻译队伍中,河内国家大学文学院的女作家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他们的名字已经铭刻在读者的记忆中:Bich Thu、Luu Khanh Tho、Ly Hoai Thu、Mai Huong、Ngoc Trai、Nguyen Thi Minh Thai、Thanh Duc Trinh Bao、Thieu Mai、Ton Phuong Lan。作家 Ngoc Trai,原 Van Nghe 报副总编辑,今年 90 岁。她写的批评文章不多,也不连续。但正如古人所说,“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她的作品《与作家阮俊对话》受到读者的欢迎,并多次重印。作品展现了严谨的专业工作风格,融合了“文学性”与“现实生活”的特质。她也是越南红十字会的一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作家绍梅(1935—1995),曾任《文艺报》理论批评部部长,是一位有条理、严肃、慎重、深刻的评论家。她生前始终牢记“文学批评就像一条蜿蜒在科学与艺术两岸的河流”(《忏悔录》)。 《Doi Moi》(1986)之后出现了女性批评家“群体”,包括 Mai Huong、Ton Phuong Lan、Bich Thu、Nguyen Thi Minh Thai、Ly Hoai Thu 和 Luu Khanh Tho。这6位女作家均具有较高的学术职称和学位(均为副教授、博士)。他们是河内国家大学的讲师和文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他们逃离了所谓的“学院”,甚至如有人所说的“学术大亨”一样,与当时的文学界共存。他们的主题是现代越南文学(不同的运动、风格和流派)。他们的作品规模不如“男人”的作品那么宏伟。当然。反过来,诗歌欣赏和文学批评也具有深度和复杂性。 “1975 年后一代作家”这一概念最近在全国科学会议上被提出,据说其中有来自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的女作家的名字(作家 Bich Thu 写了一篇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文章《1975 年后的女性研究和批评作家》)。作家碧秋和李怀秋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获得中央文艺理论批评奖。文学翻译家清德郑宝专注于翻译中国现代文学。这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因文化相似而与我们相近。文学翻译是一项艰巨的艺术劳动。很多读者都喜爱翻译家清德郑宝翻译的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国短篇小说集》。
春天来了,春节来了,我想与远近的读者分享河内理工大学(现河内国立大学)文学院35位女作家的形象,我们也可以亲切地称她们为文学院女作家。
河内,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