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唯一一位符合资格的民族学研究生候选人阮文征的担忧

2022年11月16日,星期三,06:24
在国家教授委员会公布2022年获得足够信任票晋升教授和副教授的名单后,阮文征副教授博士是历史-考古-民族学交叉学科领域中唯一一位符合教授标准的候选人。越南教育电子报刊登了一篇关于阮文征副教授博士对民族学领域的关注和热情的文章。USH Media谨此向读者介绍这篇文章。
“人类学仍然对民族群体的科学研究感兴趣,但却分散了人力资源和资源,”教师兼民族学家阮文征担忧道。

阮文征副教授现任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人类学系发展人类学系主任。

我很荣幸能聆听他分享他的人生故事以及作为民族学研究员和讲师的职业生涯。尽管他年事已高,但他仍然非常关心民族学研究,并致力于培养下一代对民族学充满热情的人才。

一段毕生旅程,最终与民族学结缘

副教授阮文征出生于海防市水原县水阳乡上山村,并在那里长大。

1974年,秦先生考入河内科学大学(现越南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主修历史学。1978年,他从该校毕业。

据 Chinh 先生介绍,当时该大学的常规培训计划为期四年半,课程结束后,学生有六个月的时间进行实习并完成毕业论文。

他说:“我报名学习民族学,但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最大原因了。我只知道学习民族学能让我有机会去到新的土地,了解奇异的民族,学习更多关于风俗、信仰,甚至是尚未被发现的生命奥秘的知识。”

谈到自己成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历程,秦先生说,他的人生有三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一是,1974 年至 1978 年在普通科学大学历史系学习,1979 年留任讲师。第二,兵役(1980-1982)。第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实习并攻读博士学位(1989-2000 年)。

大学教育为他提供了获取新知识的机会,而多年的军旅生涯则培养了他的自律、耐心和倾听精神。在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多年刻苦学习为他打开了学术界的大门,帮助他提升了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Trăn trở của ứng viên GS đạt chuẩn duy nhất ngành Dân tộc học Nguyễn Văn Chính ảnh 1

阮文征先生出席了2020年民族学会议。(照片:由本人提供)

回忆起在欧洲上大学的最初日子,他说:“1989年9月,学校派我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参加越荷合作项目(VH25)的实习。在那里,我被阿姆斯特丹亚洲研究中心(CASA)录取为研究生实习生。我的科研导师是杰里米·肯普教授。”

我得以参加这些会议。研讨会我参加了亚洲研究中心举办的(会议),利用了学校庞大的图书馆和在线网络系统。这不仅帮助我结识了国际学者和朋友,也为我提供了接触亚洲相关新问题和学术兴趣的机会。

我至今仍记得围绕乡村生活、亚洲和越南农民、农村地区的移民和社会保障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以及研究人员围绕“越南农民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这一论点展开的无休止的辩论,这一论点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

完成研究生实习后,Chinh 先生参加了考试,并被选为阿姆斯特丹大学农村童工问题博士候选人。

Trăn trở của ứng viên GS đạt chuẩn duy nhất ngành Dân tộc học Nguyễn Văn Chính ảnh 2

论文《无名劳动:越南北部农村转型经济中的童工问题》由秦先生(图中手持红色文件袋者)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大教堂礼堂正式答辩。该论文广受好评,并于2000年荣获荷兰社会与文化科学协会颁发的杰出论文奖。这张照片拍摄于当时,十分珍贵,秦先生一直珍藏至今。(照片由本人提供)

随后,经荷兰教授介绍,他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项目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由此,这为陈先生积累有关该地区各国知识的过程迈出了新的一步。

“在我离开阿姆斯特丹前往新加坡之前,我对东南亚的研究网络并不太熟悉。正是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我开始四处了解情况,并与该地区的研究人员建立联系网络。”

秦先生说:“新加坡国立大学定期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兴研究人员和知名教授进行学术交流,科学领域的新问题也总是得到更新。”
 

自获得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学位以来,20多年来,Chinh教授一直作为越南的代表大使,不知疲倦地参与东南亚和亚洲的科学活动。

他曾有机会与众多大学合作,例如担任客座教授、参加研讨会等,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印记体现在这些大学发表于科学期刊或大学专著中的研究成果上。

在他的科学出版物目录中,我们可以找到数十篇由世界和本地区主要大学发表的期刊文章或书籍章节。这些大学包括他学习、工作和任教过的院校,例如阿姆斯特丹大学(荷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京都大学(日本)、新加坡国立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朱拉隆功大学(泰国)、清迈大学(泰国)。

科学成果有助于调整和制定国家和人类发展政策。

回顾阮文征副教授四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可以看出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发展人类学研究;文化和民族认同研究;以及越南民族史/人类学研究。

他发表的科学著作中,近一半都聚焦于发展人类学领域。要在这篇短文中概括他所有的大量研究成果,实在有些困难!

当被问及在民族学研究道路上最深刻、最有影响力的记忆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那是1978年他在义安省西部进行的第一次民族学实地考察。当时,他被指派研究义丹县的托族人。

据这位老师说,他离开泰和镇的汽车站时,背着背包,沿着尘土飞扬的红土路前往义光乡——这是此行的第一站,然后又前往了林罗地区和义天乡。

“这次旅行让我彻底爱上了吃辣椒!当地人民非常贫困,现在又是粮食短缺的季节,很多家庭都吃不饱饭,玉米和土豆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为了对抗饥饿的折磨,人们不得不到森林里寻找块茎、水果、竹笋和蔬菜来维持生存。”

托族人最喜爱的食品是用西米棕榈树芯制成的面粉,因为它能提供淀粉,而谷物或木薯则无法与之媲美。就连我家乡那些原本只用来染布的棕色块茎,也被人们做成了食物。人们把这些块茎切成小块,放在篮子里,浸泡在溪水中以减少涩味汁液,然后炖煮至软烂。这道菜很难下咽,但如果加一点盐和野辣椒一起吃,就能更容易咽下去。此外,人们还说每天吃辣椒可以预防疟疾。所以,每天吃辣椒就成了一种习惯……”老师说道。

在义安省西部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最初几年,让他对当地人民产生了美好的印象。尽管他们贫困潦倒,饱受苦难,但在饥荒时期,他们仍然毫不犹豫地与他分享木薯和玉米,这让他理解了互相关爱的真谛。这份真挚的感情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民族学的热爱,也让他下定决心投身于民族研究的道路上。

秦先生指出,从科学角度来看,民族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是田野调查。研究者必须深入田野,与当地居民共同生活,融入他们的生活,观察、访谈,并与他们探讨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从内部了解民族文化。

Trăn trở của ứng viên GS đạt chuẩn duy nhất ngành Dân tộc học Nguyễn Văn Chính ảnh 3

民族学家阮文征对民族群体的杰出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即运用有关民族群体的基本知识服务于发展项目和计划,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

他被广泛引用的研究包括:在自然资源保护中使用习惯法;在孕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使用当地知识;利用文化资源促进发展;支持非常小的民族群体的政策;以及针对种族歧视的表现形式,为政府决策机构提出适当的政策。

Trăn trở của ứng viên GS đạt chuẩn duy nhất ngành Dân tộc học Nguyễn Văn Chính ảnh 4

阮文征先生(右)于 2011 年 10 月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学习。(照片:人物提供)

除了发表研究成果外,Chinh先生还直接担任亚洲开发银行(亚行)、世界银行和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在越南发展项目的独立顾问。这些工作主要运用民族志知识,对具体项目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改变了人们对恩盖族长期以来看法的人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特色。对于秦先生而言,文化多样性不仅是发展的资源,也是构建民族共同体的挑战。探索不同民族群体间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边界,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紧迫的实践价值。因此,他将研究方向聚焦于理论与实践,为越南民族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贡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关于理解越南倪柝族身份认同的研究成果。据统计,倪柝族是一个非常小的民族,人口仅一千余人,正处于灭绝的边缘。


谁是唯一有资格担任2022年跨学科历史-民族学教授职位的候选人?

Chinh 大师多年来走遍了 Ngai 人居住的大部分地区,调查他们的人口、生活方式、语言、家族历史以及关于他们的家园、故土和跨国关系的生活故事。

Chinh 先生的研究表明:Ngai 族是起源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人民,他们在 19 世纪下半叶两广地区的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及之后迁徙到越南,并在越南成为 Ngai-Hakka 语系的一个庞大群体。

他还指出,越南实际的倪柝族人口数量远高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倪柝族的固有看法,为调整倪柝族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秦先生在研究少数民族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驱动力,以及如何将文化更深入地融入可持续发展进程。他认为,将文化资本引入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也意味着接受并利用文化元素。因此,发展战略需要理解文化的活力和多样性,调动文化资源参与发展进程,而不是仅仅依赖物质资源或强加来自外部社区的意志。

痛苦科学家正在进行培训工作

作为一名正在接受培训的科学家,Chinh 先生表达了他的担忧,并提出了三点。

首先,谈谈大学的教学方法。

Chinh 先生始终坚持在社会科学领域“不制造鹦鹉”的理念。

“如果说我的教学方法有什么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我努力贯彻的两点。一是引导学生采用基于研究主题的学习方法(基于项目的学习Chinh 先生分享道:“教学不依赖于教科书或预先准备好的讲义,而是提供每年更新的学习材料,进行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对教师而言,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死记硬背现有信息。这种基于研究的学习方法,是在对越南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而开发的。

针对越南目前社会科学的教学方式,Chinh先生评论道:“迄今为止,大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教学方式仍然是通过预先编写的教材或讲义来传授知识。或许是因为这种方式对教师来说比较安全,学生不需要发挥创造力,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率非常低。其后果是学生倾向于被动地吸收知识,死记硬背。这有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风险。”

相反,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克服学生被动吸收知识的倾向,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探索新的发现,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

其次,人们担心越南少数民族的科学研究兴趣正在下降。

据秦先生介绍,过去越南民族学研究沿袭苏联民族学的研究模式,主要集中于研究民族文化特征,积累了大量关于越南各民族的宝贵知识。随着越南对外开放并深度融入世界共同学术体系,该学科逐渐转向以人类学为研究方向,关注人类差异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

除了传统社会之外,人类学的研究兴趣也扩展到了现代社会的农村和农民社区、城市和郊区社区。

“尽管人类学仍然对研究民族群体感兴趣,但它正面临着挑战和衰落的风险。这种情况源于近年来对民族群体的科学研究兴趣在人力资源和资源方面都已分散,”副教授阮文征博士表示。

具体而言,在大学培养项目中,民族研究目前仅占很小的比例,其他课题则更受关注。民族研究需要实地考察,但学生实习资源日益匮乏,导致理论重于实践,学生失去了实践研究方法的机会。此外,学生往往不愿前往偏远地区,那里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生活和交通都十分困难。

第三,如今研究族群时,人们普遍担心“政治敏感”方面的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贫困、文化差异以及族群的跨国关系等问题都是敏感议题,却鲜少得到研究。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以往关于族群的丰富知识匮乏,还会造成严重后果,因为社会和发展政策制定者将缺乏重要的信息来源来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社会对族群文化的理解也面临扭曲的风险,并可能导致族群歧视加剧。

第四,民族问题方面的顶尖专家团队正逐渐变得稀少和萎缩。

Chinh 先生沉思道:“回顾这个研究领域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迄今为止,民族学领域只有两个人被授予教授头衔。”

第一位是潘友达教授,退休十年后被授予教授头衔。他曾任河内科技大学校长,已于三年多前去世。
 


大学和专业“没有教授”的困境以及“博士孵化器”的担忧

第二位是吴文黎教授,他是胡志明市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的前任校长。他也已年过七旬,退休多年。

展望未来,Chinh 先生推测,在未来 5 年内,越南民族学/人类学领域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符合资格教授标准的学者。

他分析说,提高教授的标准,使其更接近世界其他国家的标准,不仅有助于提高一流专家的素质,但另一方面,也会给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员带来重大挑战。

此外,退休年龄政策的反复无常也造成了直接的困难。

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在世界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非易事。这要求研究人员积累知识和信息,并融入世界理论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而越南的培训项目和内容尚未与之接轨。

此外,发表一篇科学论文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不计研究时间,一篇科学论文从投稿到最终发表,必须经过两到三轮的审稿、修改和编辑。这些阶段通常需要一到两年,甚至三年。这意味着研究人员需要时间来发表他们的科研成果,而当他们的论文达到发表标准时,往往已经到了退休年龄。

此外,与自然科学或工程学不同,社会科学研究需要经验和实践投入。年轻人虽然充满热情、身体健康,但缺乏经验、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很难发表顶尖的科学论文。

因此,根据第 50 号法令,一系列教授和副教授的退休可能会导致许多大学的社会科学系因缺乏顶尖专家而陷入困境,并且将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招收研究生和培养下一代。

在与我们谈话结束时,Chinh先生透露,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研究各民族、地区和地方的文化多样性,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是一项需要重视的挑战。

Trăn trở của ứng viên GS đạt chuẩn duy nhất ngành Dân tộc học Nguyễn Văn Chính ảnh 7

可以看出,尽管年事已高,陈先生依然勤勉地在讲台上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培训和科研事业中。陈先生以及他这一代优秀的教师和科学家,都被视为“人才”,他们过去和现在都为国内外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受到师生的认可和尊敬。

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博士后研究标志着副教授阮文征学术生涯的转折点。

具体而言,2001年,他加入东南亚学术交流项目(SEASREP),担任SEASREP理事会成员,并一直担任该职务至2015年。此外,通过这一区域网络,Chinh先生还受邀担任亚洲领导力研究员(ALF)、亚洲公共知识分子(API,日本)等区域研究机构的成员或顾问,同时还加入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和丰田基金会的亚洲知识交流项目的顾问委员会。

除了参与东南亚许多一流大学的区域研究项目外,Chinh 教授还受邀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NU) 指导博士生,并在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乔治城大学和美国教育交流委员会 (CIEE) 的越南和东南亚研究培训项目中担任客座教授。

2010 年至 2020 年,他还在奥斯陆大学(挪威)发展研究项目任教。

参与了国际亚洲研究所(IIAS)、东南亚研究所(CSAS)等区域学术组织的科学活动,并于 2016 年至 2017 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亚洲与非洲研究研究生院(ASAFAS)担任客座教授。

 

作者:《越南教育电子报》

文章总评分为:5 分(满分 1 分)

点击为本文评分

最新消息

旧新闻

您尚未使用过该网站。点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