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颗毕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培养人才、激励学生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承载着这颗心脏的人——阮泰干教授——离开了人世,升入天堂,在学术界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空缺。在我们心中,除了学生们对恩师的哀悼和惋惜之外,还有一种仿佛跨越千里的离别之感。鹤已飞向天空。
“投身科学”
担任部门主管十年后,即使卸任之后,组织、建设和发展行业的雄心壮志仍然驱使着他。
他和他的同志同事们从那天起就以非常具体、务实和低调的行动,践行了人们每天都在谈论并努力实现的对国际化的关注和渴望(他非常反感,甚至可以说是憎恨喧闹的炫耀)。
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通过苏联各大学的渠道从国外引进和更新,寻找具备合适专业知识的人员回国任教,或选派人员出国培训世界需要、国家需要的新专业……开设应用语言学、数学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实验语音学、逻辑学、翻译学等学科和专业……在那个“繁荣”的时代,在国家仍然饱受战争和炸弹蹂躏的艰辛之中,却拥有从事研究和组织教学的人才。
“这是因果报应,”他常对那些已成为同事的学生这样说。我明白,这正是孔子很久以前教导的“勤勉教书”的格言。
阮泰干教授于 2009 年初在他的家乡(义安省)发表了演讲。
在他大学任教期间,作为国内语言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之一,他直接培养了许多语言学、越南语语言学和汉喃语专业的学生、研究人员和研究生。
仅从教师开始往下数,目前在语言学系工作的教师世代就达到了“五代同堂”。
虽然他已经退休很久了,但他仍然密切关注系里和学校的科研活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仍然参与其中或直接授课。
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从当代语法到历史语音学和越南历史,从汉越阅读到汉喃文字问题,从作者和作品语言到文学语言、文本研究和古代诗歌……
更何况是科学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国内外文集,单算书籍,或许首先应该是这类书籍:
越南语语法:方言 – 复合词 – 短语(1975),现代越南语名词类别(1975),《越南语语法》(与N. Stankevich和Bưstrov合著),汉越读音的起源与形成(1979),喃字的一些问题(1985),越南语音学史(1995),李陈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通过阮忠银的诗歌)(1998),绍智诗歌《武忠山水》中重复释义技巧的研究(1998),语言、文字和文化的一些证据(2001),以及丁日丹诗集《秋大录怀岩》的研究专著(2008),还有两部关于《金云翘传》的主要研究著作:《金云翘传》文献。 Kieu:Duy Minh Thi 版本 1872 (2002),Kieu 故事文件:从 Duy Minh Thi 版本到 Kieu Oanh 版本 Mau (2004)…
关于这三本书,有几点需要说明。
《越南语语法:Tiếng – 复合词 – 短语》一书有两个最有价值的观点:提出了“Tiếng”概念在越南语语法中的应用,该概念与语素的概念相对应;并描述了越南语名词短语的结构。
正是对“语言”的语法价值的应用和阐明,带来了关键性的变化,使越南语言学家在描述越南语时对越南语的认知发生了深刻的创新,使得对当代越南语结构的描述更加现实,更加贴近其本质。
本文描述的越南语名词结构(应用分布位置描述法)对词类分类进行了许多改进和改变,这是语法研究和描述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或许有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很多人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能够影响并改变整个科研界认知的科研成果却寥寥无几。阮泰坎的这项研究就做到了这一点。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为了避免出现太大的偏差,大师关于名词短语中心元素(主要元素)的新思想从第 216 页(1975 年版)开始提出,名称为“中心部分的两个元素 T1 和 T2”。最近,著名语言学家曹宣昊等人在研究这一问题时,经常提及并高度赞赏这一思想。
在第 216 页 c 点,提出了一些内容,虽然语气温和,甚至有些“耐心”,但它们实际上是当代语法分析中关于相关问题的一个想法。
可以说,《越南语音史》一书是迄今为止对越南语音史最完整、最系统的研究著作,其特点在于:运用一致的方法分析了越南语与相关语言、越南语与汉语之间的起源关系和接触关系;汉语对越南语和越南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并在整个总体背景下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使问题以更全面的方式被感知和呈现。
正因如此,教科书中提供了大量数据,经过具体而细致的验证,越南语声母、声母、元音、尾音和声调系统的起源和演变,越南语语音从原始越语Chut时期(对应于我们熟知的原始越语Muong时期)到分为Poong-Chut和Viet-Muong两个分支时期,再到从共同的Viet Muong到Nguon、Muong和Viet分离,从早期越南语到现代越南语的演变过程……变得更容易理解。
《中越阅读的起源与形成》一书于 1979 年首次出版,2000 年修订增补后再版,是越南第一部系统、根本性地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
除了许多研究者已经提及和介绍的其他科学价值之外,我想补充的特别之处在于,与 B. Karlgren (1915)、H. Maspero (1912)、T. Mineya (1972)、Vuong Luc (1958)、Ly Vinh (1952)、J. Hashimoto (1984)、SA Starostin (1989) 等人的著作不同,这项工作恢复并定义了《帖云》中的八元音系统(巧合的是,1992 年,WH Baxter 也恢复了八元音系统);同时,它研究了从《帖云》时期到汉越读音形成时期,辅音系统和汉语韵律系统在不同阶段的整个演变过程。
在过去三个世纪中,汉语语音经历了各个阶段的演变和转变,无论是马斯佩罗还是斯塔罗斯廷,都未能忽视这一过程。马斯佩罗仅在两个时期提及过汉语语音系统:一是铁文时期,二是汉越语形成时期。本书《汉越语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与马斯佩罗著作的区别和优势之一就在于此。
现在,在讨论大师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时,我想再次强调:在这些研究中,大师从未动用过国家提供的一分钱科研经费……
在这些书籍中,有一批作品在胡志明教授不在河内期间荣获胡志明奖。他的同事和学生报告并推荐了这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