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光明教授 - 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校长
-尊敬的教授,请与我们分享过去一年来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活动的基础和座右铭的核心价值观。?
可以说,近年来,“通识教育“创新精神”是大学构建和调整各个领域办学规划的根本价值观。人文社科大学的优势在于其悠久的传统和70年来取得的骄人成就,同时也积累了并非所有大学都具备的价值观和内在优势,例如社会地位和威望、在人文社科多个领域拥有顶尖科学家团队、培养数十个专业的传统基础以及与主要大学和合作伙伴开展的广泛国际合作。然而,也正因如此,在世界快速变化、高等教育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大学更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通识教育“人本主义”已成为众多世界一流大学奉行的现代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强调人的因素,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创造力,解放人的思维,为人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这一理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各项活动的指导原则。此外,创新与创造力的印记在办学领域也清晰可见。
潘辉黎教授荣获2017年胡志明科学技术奖。
-先生,在这样的理念和方向下,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在过去的学年里在科学活动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亮点?
首先,我们必须提到,过去几年来,我们员工的国际出版物数量稳步增长。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迹象,因为以前人们认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很难实现国际接轨。如果说2010年学院的国际出版物仅有7篇,那么2016年则达到了42篇; 2017年国际出版物52部,其中在ISI/Scopus系统期刊和出版社出版的著作08部。更重要的是,国际出版精神已逐渐成为教师们的一种必然意识。学校每年定期实行国际发表论文专项奖励政策,举办讲师国际发表经验研讨会交流会,致力于建立学校内部的信息交流和国际发表支持网络。我可以肯定,学校每年在国内出版超过 600 份出版物,其教职员工的科学潜力是巨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对国际出版的明确定位以及为教师获取国外科学期刊以及世界知名出版商提供的必要支持。
此外,该校在年度科研工作中仍保持着显著成绩,共实施国家级科研课题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03项、越南国立大学级课题25项、基层课题33项。学校还设立了“互联网与社会”研究项目,并拥有由VNU投资的03个实验室。学院教职工已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其中英文专著2部。
特别是,2017年1月15日,潘辉黎教授因其著作《越南历史文化——部分方法》荣获胡志明科学技术奖。。该项工作被认为是越南历史文化研究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受到国际国内科学家的高度评价;是编写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承认升龙皇城为世界文化遗产文件的科学依据。截至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已有13名教师荣获胡志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这在越南科研培训单位中实属罕见。
去年,东南亚心理学大型国际会议首次在越南举行,由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主办,来自 35 个国家的顶尖心理学家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是学院一年来科研活动和国际合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
以“人类福祉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心理学会议(2017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首次在东南亚举办。协办单位包括:越南国立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越南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IAAP——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 ITC——国际测试委员会; IACCP——国际跨文化心理学协会; CPS——中国心理学会; APS——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会议汇集了来自35个国家的顶尖心理学家。
-此外,先生,学校近年来的培训活动中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的?
为实现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去年学院成功培养并授予15个专业的30名研究生博士学位。特别是自2013年起,人文社科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展科技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培养,经过4年的努力,首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学院还为17个专业的265名学生颁发了硕士学位。其中,越南学专业自2015年起在越南语学院开设,并首次有一名学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且是一名留学生。这些成绩的取得,体现了学院在开设新的培训专业以满足社会需求方面的开拓性努力。
过去的一年,是质量工作迈出新步伐的一年。根据 AUN 标准,哲学学士学位是第三个获得质量认证的专业,文学是第四个(继语言学和东方研究之后)获得质量认证的专业。此外,越南学、心理学等学士培训项目也按照教育培训部标准获得认证,并取得良好成绩。 2017年,学院还对新闻学、旅游与旅行服务管理、人类学、政治学等本科培养专业进行了同行质量评估。。质量保证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使质量文化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准则。
社会人文大学去年一个值得关注的创新,就是在组织、管理和培训服务方面转变并落实服务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培训流程,提高培训效率,充实组织学生对话;一站式机制已投入运行;提倡服务态度和对学生的尊重。招生活动更加贴近学习者需求。
文学学士学位课程于 2017 年根据 AUN 标准获得认证
- 上个学年,对人才的投资学校感兴趣的先生,您好吗?
上学年,学院有3名教职工被聘为教授,有7名教职工被聘为副教授,使学院教授、副教授人数增至10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91人),占教师总数的27.49%。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152人(博士生142人、硕士生10人),其中出国留学人员28人。上学年,有 24 名教职员工成功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有 5 名教职员工成功完成硕士论文答辩。学院现有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2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60.3%。
以上数据证明,培养和建设一支队伍的工作始终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被认为是提升学院地位和科研能力的先决条件。
为提高师生员工的英语水平,学院为师生员工成立了“大师茶话会”和“英语便当俱乐部”两个英语俱乐部。这两个俱乐部每周举行会议,讨论与学习和研究相关的具体主题。参与者有机会练习英语并与在学院任教和学习的外国科学家和国际学生交流专业知识。举办专题英语学习班,吸引员工广泛参与。两个社团及以上班级的活动,初步为学校以英语为龙头实施国际化、一体化战略的认识带来了一股新的气象。
2017年,学院还扩大了国际合作,吸引外部资源,满足提升教职员工和学生能力的需求。德国明光基金会已与学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承诺每年资助3.8亿越南盾,用于青年教职员工的奖励、奖学金和科研工作,旨在打造学院与德国、欧盟之间的科研与培训合作中心。国际合作活动促进学院各项活动走向融合,营造高度国际化的学术交流环境。
集体和个人在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举行的越南教师节庆祝活动上受到表彰。
- 那么您认为学院未来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学校基本上还在按照既定的路线图走。创新精神正逐渐渗透到全体师生员工的活动和意识中。当然这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在不久的将来,学院将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虽然国际出版物有所增加,但各个学科的出版物数量并不一致,在高影响因子期刊(ISI/SCOPUS)上发表的出版物很少;应用研究不多;少数强大的研究团队;学院拥有众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和独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工作人员外语能力仍然有限;教育培训部和越南国立大学新的博士培养条例出台后,研究生培养面临诸多挑战;暂无针对外国人的英语培训项目...
在不久的将来,大学还将面临大学自主权方面的挑战,我们必须考虑市场因素、社会需求、财政自主权等诸多因素。
-那么,帮助学校克服上述困难的解决方案或前提是什么?
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学校需要能够促进每个人的创造力和自主性的管理机制。只有当集体目标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协调一致时,人们才会愿意充满激情地去奉献。大学环境必须真正开放,不受严格的行政限制,以便个人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
这是我们不再犹豫创新和整合的阶段。这甚至是生存的问题,要么继续开拓进取,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诸多成功,要么落后,失败。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仍然面临许多机会来展示其在引导和建设更加美好和繁荣的社会中的作用。
-作为学校校长,我你好您将如何推动学院未来的发展?
我将继续与董事会一起,坚定不移地秉持“博雅教育”的理念,因为人一旦获得解放,其创造力就会倍增。在2018学年,这一座右铭具体体现在两个主要重点上:研究生培养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这两项任务密切相关。研究生、博士生是一支潜在力量,需要吸引、关心和培养。他们的研究想法需要在顶尖教授的指导下得到培育、讨论和投入。如果是这样,我们将同时满足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呼吁有主动性、奉献精神、能够与国内外科学家联系的年轻讲师和研究生在著名的国际出版社发表文章。
— 非常感谢您,教授。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