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对殖民奴役、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斗争的第一步
法国殖民者经过近三十年的侵略战争,迫使阮朝签订了《哈尔芒条约》(1883年)和《佩特诺特条约》(1884年),将越南分为三个地区,实行三种不同的统治制度:交趾支那为殖民地,安南为保护国,北部为半保护国;与老挝、柬埔寨一起属于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分而治之是法国殖民统治的原则之一。越南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没有单一的政府结构或共同的议会,甚至连一个都算不上。阮朝的官僚机构在中部一些省份享有“自治权”,但没有实际权力。代表法国政府在印度支那各方面事务的是总督,其下有交趾支那总督、东京总督以及安南、老挝和柬埔寨驻军。南越议会和中越、北越众议院都是法国殖民者为体现殖民地“民主”性质而设立的。
1945年9月2日上午,胡志明主席在主席台上宣读《独立宣言》。
如果说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割据,统一了疆土,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为发展商品经济创造了条件,那么在殖民地越南,他们则进行了领土的分裂和民族的分裂。他们“在中央、南方、北方建立三个不同的政权,以阻止国家的统一”,“以阻止我民族的团结”。[1]。
越南人民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是争取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斗争。这一事业需要民族团结的力量。胡志明指出:“我们的历史告诉我们:当我们的人民团结一致时,我们的国家就是独立、自由的。反之,当我们的人民不团结时,我们就会遭受外国的侵略。”[2]。
八月革命的目的是“夺回”和平、统一、独立、民主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人民”[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践行民族团结。为了实现和团结全民族的力量,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斗争,越南民族独立阵线及其名为“救国”的成员团体和协会应运而生,为推动政治力量、武装力量的建设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法西斯主义被摧毁,“抓住千年一遇的机遇”,党和越盟领导人民举行全面起义,把政治力量与武装力量结合起来,把农村与城市结合起来,瓦解了日本军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行政机构,在盟军进入印度支那之前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民族政府。因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越南人民通过革命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同盟国的解放实现的。盟军的使命是解除日军武装,而不是占领和分裂越南,并建立违背越南人民意愿和愿望的政府。
在法国政府对越南领土提出无理要求之前[4], 在《独立宣言》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宣布“彻底断绝与法国的殖民关系,废除法国对越南签订的一切条约”。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总统在给美国总统的一封信中表示:“当日本于 1945 年 8 月战败时,越南全境在临时共和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并在五个月内立即成立了政府,恢复了和平与秩序,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并为盟军执行裁军任务提供了充分的援助。”[5]。
1946年1月6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普选,选举产生第一届国会,充分体现了越南人民建设统一、独立国家的意志和愿望。制宪会议(1946年3月2日)选举产生的正式政府“是真正的人民政府”。这些举措不仅是为了完善国家行政机构,也是为了使越南的独立和统一制度化。
2、在反对法国殖民主义重新侵略越南的斗争中,始终不渝地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目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分裂,形成了两个政治对立的国家,例如德国、韩国、中国和越南。在缓和的潮流中,各大国都主张维持世界秩序的现状,但越南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不移地为建立独立、统一的国家而奋斗。
越南独立后不久,法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侵略,继续推行分裂政策。占领交趾支那和邦美蜀后,他们将南部划分为交趾支那自治区,将高地划分为西歧自治区(1946 年 2 月)。随后,他们成立了交趾支那政府,以阮文盛为总理(1946 年 3 月)。这些都是破坏越南国家统一标准的行为。因此,越南人民必须继续斗争,以“维护和发展八月革命的胜利,即和平、统一、独立、民主”[6]。在“危急”形势下,党和政府发扬独立、自力更生、创造精神,组织治理国家,开展自力更生斗争,特别是坚持采取和平措施。
1946年3月6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与法国政府代表签署了初步协定。虽然他们还没有要求承认法国殖民者的独立,但他们必须承认越南的统一:越南是一个国家自由,拥有自己的政府、议会、军队和财政。国家统一的实施将通过全民公投来决定。
在1946年6月动身前往法国之前,政府总统在一封致南方人民的信中申明:“南方人民就是越南人民。河流或许会干涸,山脉或许会崩塌,但这个真理永远不会改变!”[7]。胡志明此次访法的目的是“解决越南独立问题,统一越南北、中、南”。
1954年日内瓦会议现场
1946年9月2日,胡志明在巴黎由海外越南人协会和法越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庆庆典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全体越南人民最殷切的愿望是,我们复活的祖国永远不会被分裂,任何事物都不能分裂它”,“……分裂和分离不会带来繁荣。试图依靠一个虚弱、分裂和四分五裂的越南来获得法国联盟的力量是荒谬的”。[8]。
从法国回国后,胡志明向全国宣布:由于法国当前的局势,越南的独立和统一两个问题尚未解决。 “但我敢于早晚决定:越南一定会独立,中南北一定会统一。”[9]。 1946年10月31日,在第一届国会第二次会议上,胡志明被国会授予组建新政府的重任,并宣布政府的宗旨是“对内建设国家,对外争取国家独立和统一”。[10]。
塔光宝同志代表总司令部签署了1954年停战协定。
胡志明在1946年12月致联合国的呼吁书中明确指出法国“建立交趾支那共和国并建立傀儡政府”的行径,并强调越南人民“将坚决战斗到底,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独立这两个最神圣的权利”。[11]。
一旦战争不可避免,我们就必须全力以赴。越南政府和人民的和平善意遭到了法国殖民者的军事行动回应。在党的领导下,全体越南人民以“宁可牺牲一切,不愿亡国,不愿做奴隶”的精神奋起反抗。指示民族抵抗运动党的中央常务委员会肯定抗战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国家的完全独立和统一。这是越南人民在现代条件下第一次反抗强大帝国侵略而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和保卫祖国的战争。越南军民以全民力量、以三大武装力量为核心,既打抗战又建国,既打抗战又建后方,由游击战争走向正规战争,游击战争和正规战争相结合,逐步改变战场力量对比,把抗战和建国事业推向前进。
越南人民举行集会欢迎日内瓦会议召开
越南人民长期英勇的抗战终于在1953年至1954年冬春战略进攻中取得胜利,奠边府战役成为全民族大团结力量和争取独立、统一国家意志的有力象征。 1954年7月21日,《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定》签署,承认越南与老挝、柬埔寨等国享有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基本民族权利。
3.坚决反抗美国和西贡政府,消除国家分裂,解放南方,统一祖国。
随着《日内瓦协定》的签署和实施,越南暂时被分为两个地区。根据该协定,两年后法国军队必须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将举行大选,统一国家。但美帝国主义却取代法国在南方实行长期分裂越南的政策,把南方变成一个独立的、亲美的、“自由世界”的一部分、反对“共产主义派别”的国家。美国和西贡政府日益暴露出它们是分裂民族、分裂国家的力量。
越南人民的宗旨是为维护和平而战斗。实现全国统一、完全独立和民主”[12]。
《日内瓦协议》签署初期,越南人民坚持不懈地以和平的政治方式要求落实协议各项规定,朝着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方向努力。调整集结地域、调动军队是临时措施,是为实现停火、恢复和平、通过自由大选走向国家统一而采取的过渡性措施。调整北纬17度线沿线的部队调动区域不是分裂国家,也不是分治。在此背景下,越南祖国阵线成立(1955年9月),并发表宣言号召各阶层人民,不分性别、年龄、民族、社会阶层、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不分以前站在哪一边,但现在拥护和平、统一、独立和民主,团结起来,为建设和保卫北方事业、为统一祖国的和平斗争事业而团结起来。
党和政府本着南北一家亲的意志和情怀,十分重视照顾在北的南方干部、士兵、人民和学生。 1954年秋,当听说南方人民聚集在三山时,胡志明写信询问并鼓励大家各尽所能,参加国家建设;同时,他提醒劳动部长、三山部队接待委员会主任阮世涛:“我们要代表党和政府,以体现党和国家对南方同胞的热爱、关心和感情的方式接待他们。”[13]。
1975年4月30日,越南人民军坦克冲破独立宫正门。
西贡政府依附美国,避免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谈判,目的是永久分裂越南。在南方人民推行和平政治斗争的同时,北方人民也为恢复经济、把北方建设成为统一国家的斗争基地而做出了巨大努力。
北方是新时期越南革命的基础和根源,因此北方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加强两个地区的力量。人民、国会和政府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建设北方社会主义,争取祖国和平统一,为维护东南亚和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1960年9月召开的越南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提出在两个地区同时实施两个革命战略的方针,被历史铭记为“在北方建设社会主义、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斗争的代表大会”。
面对美国和西贡政府使用残酷暴力镇压人民群众的局面,党中央决定让南方人民用革命暴力来反抗敌人的恐怖政策。 1959年末至1960年,同起运动在南方农村地区爆发并蔓延,使南方革命由保存力量的立场转入进攻立场,由局部起义发展为革命战争。在同起运动胜利的基础上,1960年12月20日,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诞生,高举南方各阶层人民团结一致的旗帜,反对美国和西贡政府,为实现独立、和平、民主、中立的越南南方而奋斗,走向祖国的和平统一。
1965年以来,美帝国主义不断变本加厉地进行侵略战争,在南方实行局部战争,在北方实行破坏性战争。党中央确定抗美救国是南北军民最神圣的任务。解放南方、保卫北方、走向祖国和平统一的事业,是全民族共同的革命事业。北方是大后方,南方是大前线,两地军民坚持不懈地进行抗美救国事业,直至取得彻底胜利。
“一切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一磅大米都不缺,一个士兵都不缺!”……这是北方人民的口号。在战略补给线上,特别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长山路上,在美军的炮火和枪林弹雨下,进行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日夜斗争。一切为了解放南方、统一国家的事业。
“抓住敌人的腰带战斗”,南方军民英勇地采取了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进攻战略;军事、政治、军事三管齐下;结合山区农村、平原农村和城市三个战略区域,决心“打美走,打伪倒”。
正当民族抗美战争激烈进行之际,胡志明主席逝世,他在遗嘱中留下了“我全党全民团结一心,为建设和平、统一、独立、民主、富强的越南而奋斗,为世界革命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遗愿。胡志明建议“做好一切准备,统一国家”,强调了抗战胜利后必须立即完成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全国军民英勇战斗,宣誓:“永远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决心战斗并打败美国侵略者,解放南方,保卫北方,统一国家,实现祖国的愿望。”[14]。
在南北双方均遭受惨重失败后,美国被迫降温,进行谈判并签署《巴黎协定》(1973年1月27日),承认越南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基本民族权利。但美国和西贡政府破坏了该协议,越南人民不得不继续战斗。这是和平与战争、正义与野蛮、民族独立与民族团结、民族分裂与民族分裂的激烈对抗。
1975年春季总攻势起义,以历史性的胡志明战役告终,越南军民结束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反殖民主义征程,洗刷了亡国之耻,消除了民族分裂的灾难,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创了民族独立、统一和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1]胡志明市:全套,国家政治出版社,河内,2011年,卷。 4,页1.
[2]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3,页256.
[3]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9,页35.
[4]1945年8月17日,越南民族起义之火熊熊燃烧,戴高乐召开法国国防委员会会议,提出“印度支那解放计划”,决定改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军事指挥机构,任命海军上将蒂埃里·达尔让利为高级专员,指示:“高级专员的首要任务是恢复法国对印度支那联邦领土的主权”,任命勒克莱尔将军为法国远东远征军最高司令,任务是“采取一切必要的军事措施,恢复那里的主权”(德维莱尔·菲利普(1993),巴黎-西贡-河内,1944-1947 年战争档案,出版社。综合,胡志明市,第 177 页。 131)。
[5]胡志明市:全套,同上,t. 4,页202-203。
[6]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9,页36.
[7]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4,页280.
[8]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4,页327-328。
[9]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4,页468.
[10]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4,页478.
[11]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4,页522.
[12]胡志明市:全套,同上,卷9,页37.
[13] 南方学生——过去和现在,出版社。国家政治,河内,2000 年,页。 15.
[14]越南共产党:完整的党内文件,出版社。国家政治,河内,2004 年,卷。 30,页276.
作者:Vu Quang Hien 副教授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