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 Hinh先生(文学学院)。 (图片:成龙/USSH)
- 有评论说今年C组和D组的文学考试相当不错,有点令人惊讶,您怎么看?
确实很难回答好或坏。只能肯定的是,考试题目是符合教育部的方向的,也就是逐步淘汰死记硬背、照本宣科和在培训中心学习的方式。这个测试有创意吗或者令人惊讶吗?我觉得有一点意外。例如,在 2 分题中,C 和 D 题块均选择了从两本附加读物中提取的文本,而不是主要课程(Nguyen Duy 的《Do Len》和 Nguyen Dinh Thi 的《Dat Nuoc》)。这两句话的阅读理解题目也消除了死记硬背。它迫使学生学会理解。如果学生吸取了考试学习的经验,那么从现在开始他们就必须记住以“理解”的方式学习。如果你这样学习,考试就不会让考生感到惊讶或困难。
- 正如很多人猜测的那样,今年的文学考试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创新趋势,并且还有一个新亮点:没有选考题;提问方式不重知识性,重综合、评述性;社会评论继续讨论当今热门的社会问题。您对于这些变化有何看法?
首先,关于社会论证,我认为,提问的方式没有什么新意。社会辩论将围绕当前热点问题(东海、领土、爱国、战争、革命、理想、当代年轻人的生存意义……)展开。 C组的建议虽然没有直接涉及东海问题,但却通过中国当局的“武力”触及。 D区块考试讨论的是“贡献与享受”的问题,我想,这在今天依然是“活着的理由”的问题。作文题目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难。我确认这一点。
写作题(5分)我觉得没什么新意。我们已经看到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很多年了。尤其去年的考试也类似。只是,今年选题的作品和去年不一样。不过,虽然不是新事物,但我强烈支持近年来考试的出题方式。有了这样的考题,学生就会逐渐对在培训中心学习文学的方式产生“恐惧”。这种问题早就应该提出来了,而不是等到看到练炉“灾难”了才想办法消除。
- 考试是否兼顾了文学知识和实践联系?先生,这种测试能有效评估考生的文学能力吗?
就目前的实践和文献而言,很难回答什么是“足够的剂量”。我们也不应该太“鼓励”退出话题、聚焦社会讨论的方式。但我们也要避免只追求“美文学”方向的文学教学和学习的“琐碎”方式。文学是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它就是生活本身,有时它就是纯粹的文学。问题在于我们如何选择教与学。那么,考试题目应该是什么样的,才能正确评估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除了教学方法、出题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评价方式。多年来,我听到很多人抱怨如今的考试评分太“危险”。学生们之间不断“窃窃私语”,说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写长,写得越长分数就越高。这是真的吗?我不敢肯定它们全都是真的,但基本上就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因为现在批改文学作品的老师往往只是粗略地看一下(这个毛病是考题太长造成的,是培训机构造成的),所以如果文章很长,老师就不敢给低分。当然,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的。仍然有一些老师(年轻的)会非常仔细地阅读每篇课文,还有一些“老”老师有经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长篇论文他们仍然会给低分,因为论文没有遵循考试题目。
总之,要彻底改革考试,我认为必须进行全面的改变:让考试题目更短(这样学生就无法写长篇大论),彻底取消抄袭范文的选项(消除阅读和抄袭的做法),考试批改时间必须更长(不仅仅是教育部规定的10天到2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消除考试批改中的“风险”,而不仅仅是文学方面的“风险”。
(图片:成龙/USSH)
——人们注意到,今年社科类考试全部取消了选考部分,考试实行统一,无论是文学、历史还是地理,考试内容都提到了海洋岛屿问题、维护主权斗争、地区安全等,这些都是当今的热点问题。这种趋势是否预示着社会科学教学和学习思维的转变?
从本质上讲,取消选修部分就意味着取消标准课程和高级课程。也就是说,如果从今年开始正式实行这种出题方式,那么以后就不需要再把学生分成两组了。这也是很多人希望的减少程序负载的方法。只剩下一本教科书了。至于岛屿和主权问题,我认为它和很多其他问题一样,比如爱国主义、革命、生存意义、宽容等等。它会一直在那里。这是书籍和生活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文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是正确的方向。
- 通过这个测试,你能预测分数范围吗?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因为分数分布取决于老师的评分方法。和去年一样,我肯定考试分数会低,但人文社科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会和往年一样。老师们一直说学生的作业总是遵循一种“模式”,但我感觉他们的评分方法也有点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我看到今年参加 C 区考试的学生抱怨考试很难,但拭目以待,VNU 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最低分数线也将从 18 或 18.5 或更高。
谢谢您,先生。
作者:清河
最新新闻
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