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 tức

“春天记得太阳”——花还是人的命运

2014年7月8日星期二 20:30
批评理论家河明德的新诗集,名字颇具诗意:《三春如囊》(*)。不仅如此,诗集中还收录了多幅优美动人的花卉画作:《三春重百花图》(Tam Xuan Nho Nang)、《花日莲》(Hoa Day Lien)、《花重娇》(Hoa Trong Chieu Mua)、《花色木色花》(Se Thau Mot Sac Hoa)。许多诗歌描绘了花的命运、花的颜色、花的短暂生命……除了描绘了胡春香、裴氏春、白楚歌、氏茅、氏轩、氏露、水翘等女性的典型面容外,花卉也成为传达主要灵感的艺术隐喻,是这本诗集的美学符号。
“春天记得太阳”——花还是人的命运

河明德的诗歌注重思想,正是这种思想使诗人将情感推向深层,产生感悟和执念。阅读他的诗歌,我们常常不得不忽略语言形式的韵律,去聆听灵魂深处的旋律和情感。换句话说,河明德的诗歌既有直接振动的升华,也有思想的隐秘流动。正因如此,诗歌的知性之美和概括性得以展现和提升。凭借着富有内在力量的诗人心态,以及深厚的人生阅历,作者既能发现以“漂浮”为支点的花朵独特的、专属于自身的符号,又能描绘出一个在广阔世界中找到了自身存在意义的人的形象:

半山腰有一根花藤

沿着墙往前走

绿叶像迷惑

去哪儿?

 

天空在上面

让风吹

支持就是支持

每天珍惜小花

给人们带来欢乐

(攀缘花卉)

并非偶然,作者最初想将作品命名为《雨后花开》,或者:《雨后花开》,后来改为春天记得太阳——一个更令人回味和“闪亮”的名字……但无论名字是什么,似乎依然是主角,被作者赋予了“话语权”……

河明德诗歌中的花,其色彩和香气都微妙地被感知。根据内在的发展,作者会选择花出现的空间,例如阳光或雨水,时间,例如清晨或午后、白天或夜晚。对比和对立的技巧被用来营造美学效果:

不再有阳光

为了鲜艳的花色

没有风了

让花香蔓延

花瓣上沾着晨露,闪闪发光

谁的手?

溺爱

但雨突然来了

太阳渐渐落下,天空中弥漫着雾气和雨滴。

你为什么还站在这里?

后悔每一片落下的花瓣

花儿突然破败

(雨后的花儿)

一天从黎明到黄昏,是花儿绽放、散发芬芳的时节。夜幕降临,也是花儿生命终结的时刻。或许,白昼尚未结束,花儿却已凋零。基于这些直接的描写,作者以拟人化的比喻结束了这首诗:

明天将会再次明亮

雨又来了

我暗自担忧命运

像花一样的一天

(雨后的花儿)

河明德的诗中反复出现着盛花的意象,如同女性步入暮年的命运——“美色的尽头”。无法阻挡的“盛世”的伤感与遗憾,理所当然地汇成了一股淡淡的伤感回忆:

我记得

黎明花开

午后时光已逝

我的生命就像一朵花

有光明的日子

美丽主宰一切

拥有强大力量的女孩……

(花儿凋零)

从抒情主体的角度,通过“隐秘的对话”,诗人——作者——也感同身受。的确,在生活中,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何时何地,美都自有其力量。可悲的是,很多时候,世界的另一半不仅更加感受到并理解这种“一朝一夕”的力量的价值和力量,也更加感受到它的脆弱:

为什么不喜欢花的生活?

在衰退之中

花香飘向天空

风中飘扬着千万片花瓣……

就留在这个世界

难忘的爱情

(花儿凋零)

“惜花惜玉”的故事在诗歌艺术的隐喻体系中,尤其是在东方传统诗学和民族诗歌中,从民歌到古典到现代,一直都为人所熟知。诗人通过花的命运——人的一生——这一组合意象,寄托和寄托着自己的人生哲理和人文思绪。例如,攀缘的花、雨后花、凋谢的花……正是以这种“美学”精神写成的。然而,春天记得太阳如此强烈的印象,也源于诗中充斥着女性抒情人物,其中包括“奇花异草”:Ba Chua Kho、Thi No……而此时的花朵不再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而是每个人命运的独特面孔。在河明德的诗中,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美貌非凡的“侬诗女王”,但她的名字至今仍是个谜——女诗人胡春香:

才华横溢的女孩

纯洁忠诚的心

一生可以教会你无尽的言语。

也许春天正在消逝

花儿埋在绿草里

(何春香)

“先要美貌,后要才华”的翠娇,坎坷坎坷,漂泊海外十五年,每逢黄昏,离别最敏感的时刻,她便会想家,无尽地思念父母:

半生流浪

乡村里的野性

记忆随着淡淡的阳光送回

每一个日落

(水侨的日落)

这些名字也为人熟知,它们“登基”于越南文化这片“多情多情”的土地;与越南人意识和接受度中几乎“默认”的性格息息相关。充满活力和“性别”本能的轻浮的世茂:

小和尚吃酸东西喝醉了。

一生修行佛法的美丽女子

遇见芬芳的成熟果实,毛并不无动于衷

尽管寺庙禁止

咒语的颜色,还有爱情咒语……

(世茂前往寺庙)

而一个“摇摆的氏亨”却像“设身处地”地为好色男人着想,让一群“愚昧的女人”落入陷阱,成为世世代代的笑柄:

Thi决定撒下爱情之网。

所有的来来回回都被困住了

旧故事仍在

后人记载了一个故事

(摇摆的Thi Hen)

与那些以严肃中透着幽默却又略带幽默的笔调来刻画和表达的人物不同,河明德诗集中也塑造了一些建立在赞美和钦佩之情基础上的人物。虽然篇幅不长,但女将军裴氏春之死所散发出的威严和壮丽,激发了作者向上的情感,并以此为基础,创作出充满英雄气概和史诗般崇高情调的诗句:

整个国家都对她心怀感激。

敌人用猛烈的火将她烧死。

战象跪在你脚下

女将军裴氏春的永恒精神

(女将军裴氏春)

在这股感恩之心的洪流中,或许有一个人物很难被融入诗歌,因为“散文性”占据了主导地位,那就是“巴楚科”。然而,正是这个奇特人物的存在,部分解释了这首诗,乃至河明德作品的世俗色彩:

仓库女士

没有头衔却成了审查员

不要率领部队去打敌人

但为国家和平做出贡献

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处女也必须清楚

(仓库女士)

面对“氏努”(Thi No)这样一个外貌最“反诗意”的人物,作者也选择了一种合理的“视角”,一种“诗意”的特质:爱情与私人生活的视角。当然,读过南高以著名情人“氏努”命名的短篇小说《Chi Pheo》的人,都会在现代越南散文中最不寻常的情侣的爱情故事和南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中相遇。但河明德却以同样的“同情”视角,通过诗意的语调,夹杂着些许“戏仿”和幽默,但主题是同情,带来了一个充满人性和人文主义的新发现:

没有遗嘱

绽放拥抱终身贞洁的沉重话语

(Thi No的爱情故事)

作为一位拥有丰富且“多学科”文学艺术生涯的作家,河明德的诗歌以其深刻的体验和哲学吸引着读者:

地球的极限是天空

河流的尽头是大海。

冬天的极限

这是一个春天的日子

夏日的阳光点燃了火焰

秋天将会回归

生活依然混乱

黄叶飘落,满街都是……

(限制)

在许多体裁中都颇有建树,但诗歌仍然是作者最忠于自我的领域,他生活在多维度的空间和时间中,表达多层次的情绪:

哪阵风把你吹到了这里?

今天下午花叶又盛开了

幸福无声地诉说

一滴一滴……

(突然来临)

这是一颗永远对生活充满热情、懂得等待爱情的灵魂发出的真挚声音。在对青春岁月的无限怀念和追忆中,最珍贵的是,在“现在时”里,他依然能找到爱情甜蜜而热烈的滋味。正是“缪斯”使灵魂复苏,焕发活力,为河明德的诗歌注入新的生命力。


作者:李怀秋

文章总评分为:0 分(共 0 条评论)

点击评价此文章
[语言_移动]
您尚未使用本网站,单击此处保持登录状态等待时间: 60 第二